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4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11:西湖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当薛蟠 遇上夏金桂
沦茶山人及茶癖
雨水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池塘生春草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
可抒读诗
2016-04-29

陈可抒(理工男,做诗,也做机器人)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陈可抒说——

色彩是最具有冲击力的元素,所以马蒂斯能以大胆用色的“野兽派”风格颠覆传统美学,横行天下。

诗人里,杜甫的色彩运用是最强烈的,诸如“红如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翠乾危栈竹,红腻小湖莲”、“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等等,尤其是“翠乾”、“红腻”一笔,简直写出了油画的笔触。

但是,这种感觉终究是源于外而发于内的,它们都是先有了“红”、“青”、“翠”、“碧”的观感,再提炼出“嫩”、“新”、“乾”、“腻”的本质。

相比之下,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容易被人当成美学的甚高标准:源于内而发于外,自然而然,摒弃额外的雕饰。

像杜甫也写出过“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这样的句子,但是仔细看来,“无名”和“随意”终究是因为诗人的观感而生,它们并不是“江上草”和“岭头云”的天然属性。如此便可知,写得自然生发,说来容易,写起来又该有多难。

谢灵运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属几乎天然而成的神句一类。据钟嵘《诗品》讲,谢灵运竟日思诗不就,寤寐间恍惚见其从弟谢惠连,便剨然得此一句,而且还常常颇为得意地自我表扬,“神来之笔,神来之笔啊!”

这份显耀其实绝非夸张,本诗的其他部分写得并不古朴,突然读至此处,完全有种福至心灵的感觉——水草鲜美自然是春天特有之相,生发又是春天之灵韵,故此,光是“池塘生春草”五字,便能将春天由内而外的生机写得通透,写得活灵活现。此处,若是将“池塘”改为“池边”、“春草”改为“劲草”就都煞风景,因为这样便不自然,便还是有人工的介入,便像是一块石头硬被雕成了美玉。

从语法上来讲,主谓宾偏重于元语言,就是天然的,定状补偏重于修饰语言,就是雕饰的。比如李贺做了无数种新奇怪异的语言尝试,但是最动人的还要数他写《苏小小墓》的“西陵下,风吹雨”,不须修饰,直入人心,深切体纳,自然投射,真正是一字不可易,一字不须易。

世界是复杂的,但真理又是简洁的,正像乱军丛中有且只有上将一人。元词带来的美,不必层层拨开,也不必苦心周折,那种感觉,就像是对面有个怪兽,而你轻而易举地,一把抽出了它的脊椎。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
可抒读诗
2016-04-29

陈可抒(理工男,做诗,也做机器人)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陈可抒说——

色彩是最具有冲击力的元素,所以马蒂斯能以大胆用色的“野兽派”风格颠覆传统美学,横行天下。

诗人里,杜甫的色彩运用是最强烈的,诸如“红如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翠乾危栈竹,红腻小湖莲”、“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等等,尤其是“翠乾”、“红腻”一笔,简直写出了油画的笔触。

但是,这种感觉终究是源于外而发于内的,它们都是先有了“红”、“青”、“翠”、“碧”的观感,再提炼出“嫩”、“新”、“乾”、“腻”的本质。

相比之下,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容易被人当成美学的甚高标准:源于内而发于外,自然而然,摒弃额外的雕饰。

像杜甫也写出过“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这样的句子,但是仔细看来,“无名”和“随意”终究是因为诗人的观感而生,它们并不是“江上草”和“岭头云”的天然属性。如此便可知,写得自然生发,说来容易,写起来又该有多难。

谢灵运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属几乎天然而成的神句一类。据钟嵘《诗品》讲,谢灵运竟日思诗不就,寤寐间恍惚见其从弟谢惠连,便剨然得此一句,而且还常常颇为得意地自我表扬,“神来之笔,神来之笔啊!”

这份显耀其实绝非夸张,本诗的其他部分写得并不古朴,突然读至此处,完全有种福至心灵的感觉——水草鲜美自然是春天特有之相,生发又是春天之灵韵,故此,光是“池塘生春草”五字,便能将春天由内而外的生机写得通透,写得活灵活现。此处,若是将“池塘”改为“池边”、“春草”改为“劲草”就都煞风景,因为这样便不自然,便还是有人工的介入,便像是一块石头硬被雕成了美玉。

从语法上来讲,主谓宾偏重于元语言,就是天然的,定状补偏重于修饰语言,就是雕饰的。比如李贺做了无数种新奇怪异的语言尝试,但是最动人的还要数他写《苏小小墓》的“西陵下,风吹雨”,不须修饰,直入人心,深切体纳,自然投射,真正是一字不可易,一字不须易。

世界是复杂的,但真理又是简洁的,正像乱军丛中有且只有上将一人。元词带来的美,不必层层拨开,也不必苦心周折,那种感觉,就像是对面有个怪兽,而你轻而易举地,一把抽出了它的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