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4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2: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0
美丽杭州的美丽表达
为这些珍贵的瞬间点赞吧
只为编好杭州交通志
“城市美丽交响曲”主题展开幕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杭州日报主办
“北大门”的新花园
寻找下一个福特
中共杭州市委机关刊物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下一个福特
6个“升”撑起大江东“开门红”
2016-04-27

记者 方亮

通讯员 来佳 刘晓宁 张慧卿

在与大江东管委会历经383天50多轮谈判之后,李书福终于下定决心在这里建一座整车厂了。

日前,吉利汽车集团与大江东管委会正式签约,总投资80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整车项目落户大江东。至此,吉利在杭州完成了集团总部、研究院和整车生产基地的产业链布局。

这是杭州今年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按合作协议,今年年底前,占地600亩的吉利大江东工厂将开建,预计两年后投产,首期年产10万辆AMA平台新能源汽车,达产后年产值将不少于150亿元。

AMA平台新能源汽车是吉利历经三年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新能源车,是吉利首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该项目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4大工艺以及与之配套的试车跑道、停车场、动力站房、管理办公中心、生活配套区等辅助功能设施。

汽车“七剑客”

吉利“驾到”前的七年里,东风裕隆、长安福特、广汽吉奥、越西客车、青年莲花、卡尔森等6辆“汽车”接踵而来,它们合力构成大江东的“拳头产业”。

今年一季度,大江东GDP、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销售产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6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区县市、经开区)第一。其中,GDP、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以两位数高速增长,财政总收入增幅破115%。

是谁撑起大江东的高位增长?答案是汽车产业。以长安福特为标杆的汽车制造业增长516%,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3.7%。

从第一辆高端乘用车下线至今400天不到的时间里,“福特效应”在大江东一直在演绎。目前,已有20多家汽车零部件环绕在福特周边,比如福特配套零部件企业永彰汽车工业总产值增速达407.8%,一张以福特为圆心的汽车产业网在大江东越扎越深。

七辆“汽车”形成拳头效应,大江东离“千亿级”汽车之梦又近了一步。

寻找下一个“福特”

经济学里有一个观点,当企业增长进入一个阶段之后,它会进入一个平衡期,即所谓的饱和期。

具体到大江东而言,就是福特之后,谁来撑起大江东下一轮“增量”?面对“增量”的未来压力,大江东的管理者深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

庆幸的是,深国际来了,富士康来了,格力来了,吉利来了。

4月15日,格力杭州智能电器产业园项目在大江东审批局正式领取营业执照,这个年产值约200亿元、纳税约20亿元的大项目领到了“身份证”,离“开花结果”又近了一步。(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当然,福特、格力、吉利、广汽仅仅是大江东“7+X”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大江东把“寻找下一个福特”的部分重心放在了“研发”这一科创生态体系上。

大江东经济发展局局长胡潜说,“我们期待与中科院有更深层次合作,希望中科院STS杭州中心能落户大江东。”

据了解,中科院已在全国设立了六个STS区域中心。而最近几年,中科院系统已有6大科研机构落户大江东,还相继成立了产业化基地。

以中科新松为例,这家由中科院机器人研究所下辖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四年前来到大江东,如今已成为浙江的现代制造服务商。杭州新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杭州一期工厂设备投资了15亿元,接下来二期投资还要7.5亿元。”目前杭州新松的移动机器人生产线、数字化工厂、工业物联网等几个项目都正在上马。

胡潜说,中科系的“能量”不能小觑。“十三五”期间,“中科军”将是名副其实的“百亿军团”。

国家级新区的启程

当然,寻找下一个“福特”,能否如愿,归根到底还在于大江东的制度创新。

4月13日,大江东职教科技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意味着职教科技城的实体化运作正式起步。

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职教科技城园区总顾问安蓉泉的说法,“职教科技城的最佳模式,是根据产业与专业对接的原则,把现有职业院校适应产业需求的相关专业‘混合所有’地迁至职教城。”

这意味着,混合制办学模式,杭州将在全省“先行先试”。未来两到三年内,杭州中策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学院将相继入驻大江东职教科技城。

职教科技城的建设,正是大江东要破解“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后的“工匠”瓶颈。

而这样的制度设计在大江东屡有突破。4月12日,大江东率先在全省为审批专门设局——大江东审批局挂牌,为的就是探索审批与监管的相对分离,以审改寻求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突破。

今年年初,“国家级新区”的概念被正式抛出来。大江东实体化运作至今600天,临江国家高新区挂牌至今300多天,它缘何要在如此短时间内提出“国家级新区”的构想呢?“我们就是为了能在制度创新上有更大更深的突破。”大江东管委会主任杨军说,突破的落脚点,始终在于让大江东迅速成长为杭州的“排头兵”。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江东,杭州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创业热土,正迸发出新的创新与发展的曙光。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寻找下一个福特
6个“升”撑起大江东“开门红”
2016-04-27

记者 方亮

通讯员 来佳 刘晓宁 张慧卿

在与大江东管委会历经383天50多轮谈判之后,李书福终于下定决心在这里建一座整车厂了。

日前,吉利汽车集团与大江东管委会正式签约,总投资80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整车项目落户大江东。至此,吉利在杭州完成了集团总部、研究院和整车生产基地的产业链布局。

这是杭州今年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按合作协议,今年年底前,占地600亩的吉利大江东工厂将开建,预计两年后投产,首期年产10万辆AMA平台新能源汽车,达产后年产值将不少于150亿元。

AMA平台新能源汽车是吉利历经三年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新能源车,是吉利首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该项目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4大工艺以及与之配套的试车跑道、停车场、动力站房、管理办公中心、生活配套区等辅助功能设施。

汽车“七剑客”

吉利“驾到”前的七年里,东风裕隆、长安福特、广汽吉奥、越西客车、青年莲花、卡尔森等6辆“汽车”接踵而来,它们合力构成大江东的“拳头产业”。

今年一季度,大江东GDP、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销售产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6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区县市、经开区)第一。其中,GDP、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以两位数高速增长,财政总收入增幅破115%。

是谁撑起大江东的高位增长?答案是汽车产业。以长安福特为标杆的汽车制造业增长516%,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3.7%。

从第一辆高端乘用车下线至今400天不到的时间里,“福特效应”在大江东一直在演绎。目前,已有20多家汽车零部件环绕在福特周边,比如福特配套零部件企业永彰汽车工业总产值增速达407.8%,一张以福特为圆心的汽车产业网在大江东越扎越深。

七辆“汽车”形成拳头效应,大江东离“千亿级”汽车之梦又近了一步。

寻找下一个“福特”

经济学里有一个观点,当企业增长进入一个阶段之后,它会进入一个平衡期,即所谓的饱和期。

具体到大江东而言,就是福特之后,谁来撑起大江东下一轮“增量”?面对“增量”的未来压力,大江东的管理者深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

庆幸的是,深国际来了,富士康来了,格力来了,吉利来了。

4月15日,格力杭州智能电器产业园项目在大江东审批局正式领取营业执照,这个年产值约200亿元、纳税约20亿元的大项目领到了“身份证”,离“开花结果”又近了一步。(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当然,福特、格力、吉利、广汽仅仅是大江东“7+X”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大江东把“寻找下一个福特”的部分重心放在了“研发”这一科创生态体系上。

大江东经济发展局局长胡潜说,“我们期待与中科院有更深层次合作,希望中科院STS杭州中心能落户大江东。”

据了解,中科院已在全国设立了六个STS区域中心。而最近几年,中科院系统已有6大科研机构落户大江东,还相继成立了产业化基地。

以中科新松为例,这家由中科院机器人研究所下辖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四年前来到大江东,如今已成为浙江的现代制造服务商。杭州新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杭州一期工厂设备投资了15亿元,接下来二期投资还要7.5亿元。”目前杭州新松的移动机器人生产线、数字化工厂、工业物联网等几个项目都正在上马。

胡潜说,中科系的“能量”不能小觑。“十三五”期间,“中科军”将是名副其实的“百亿军团”。

国家级新区的启程

当然,寻找下一个“福特”,能否如愿,归根到底还在于大江东的制度创新。

4月13日,大江东职教科技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意味着职教科技城的实体化运作正式起步。

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职教科技城园区总顾问安蓉泉的说法,“职教科技城的最佳模式,是根据产业与专业对接的原则,把现有职业院校适应产业需求的相关专业‘混合所有’地迁至职教城。”

这意味着,混合制办学模式,杭州将在全省“先行先试”。未来两到三年内,杭州中策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学院将相继入驻大江东职教科技城。

职教科技城的建设,正是大江东要破解“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后的“工匠”瓶颈。

而这样的制度设计在大江东屡有突破。4月12日,大江东率先在全省为审批专门设局——大江东审批局挂牌,为的就是探索审批与监管的相对分离,以审改寻求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突破。

今年年初,“国家级新区”的概念被正式抛出来。大江东实体化运作至今600天,临江国家高新区挂牌至今300多天,它缘何要在如此短时间内提出“国家级新区”的构想呢?“我们就是为了能在制度创新上有更大更深的突破。”大江东管委会主任杨军说,突破的落脚点,始终在于让大江东迅速成长为杭州的“排头兵”。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江东,杭州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创业热土,正迸发出新的创新与发展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