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4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7:区县(市)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新增耕地按质量发放补贴
帮你聪明开车的“5G车联网”来了
时光啊 就此停一停吧
创新农作模式助农增收
带你悦览大杭州
废弃十年荒地变身停车场
零容忍 快处置 严管控 重打击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富阳洞桥镇
创新农作模式助农增收
2016-04-22

本报讯(通讯员 倪鹿华 沈国潮 驻富阳记者 骆炳浩)日前,参加全省创新农作制度现场会的70多名代表来到富阳洞桥镇,实地参观了查口村文曲山庄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和洞桥村张家畈“水稻+木耳”、“水稻+西红花”轮作模式。

洞桥镇地处山区,山多田少,耕地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土地流转面积不多,传统农作较为普遍。近年来,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并将成功的农作创新模式在全镇推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据介绍,洞桥镇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主要有:

观赏农业,如在贤德村蓝青畈、石羊村杨家畈创作“大地艺术”。运用水稻、小麦、油菜花的不同色彩,将图案镶嵌在作物中,供游客观赏,做到以一产带二产、兴三产,既卖风景又卖农产品。

高效农业,如“富硒米+油菜”轮作模式。亩均产值1.18万元,实现了农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特色农业,如香榧林下长短结合型模式。建设示范项目3个,通过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方式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既解决了山地抛荒问题,又弥补了香榧种植短期内剩余地域空间大、见效慢的缺点,实现亩产“万元山”的目标。

实用农业,如竹笋两用结合型模式。建设示范项目2个,示范面积150亩,辐射面积3400亩,总产值354万元,有效解决了竹林低产低效问题。

单是在去年,洞桥镇实施完成创新农作制度项目36个,投入资金近1700万元,建设示范面积900亩,带动辐射面积5200亩,产生效益近5000万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经营收入1100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富阳洞桥镇
创新农作模式助农增收
2016-04-22

本报讯(通讯员 倪鹿华 沈国潮 驻富阳记者 骆炳浩)日前,参加全省创新农作制度现场会的70多名代表来到富阳洞桥镇,实地参观了查口村文曲山庄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基地和洞桥村张家畈“水稻+木耳”、“水稻+西红花”轮作模式。

洞桥镇地处山区,山多田少,耕地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土地流转面积不多,传统农作较为普遍。近年来,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并将成功的农作创新模式在全镇推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据介绍,洞桥镇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主要有:

观赏农业,如在贤德村蓝青畈、石羊村杨家畈创作“大地艺术”。运用水稻、小麦、油菜花的不同色彩,将图案镶嵌在作物中,供游客观赏,做到以一产带二产、兴三产,既卖风景又卖农产品。

高效农业,如“富硒米+油菜”轮作模式。亩均产值1.18万元,实现了农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特色农业,如香榧林下长短结合型模式。建设示范项目3个,通过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的方式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既解决了山地抛荒问题,又弥补了香榧种植短期内剩余地域空间大、见效慢的缺点,实现亩产“万元山”的目标。

实用农业,如竹笋两用结合型模式。建设示范项目2个,示范面积150亩,辐射面积3400亩,总产值354万元,有效解决了竹林低产低效问题。

单是在去年,洞桥镇实施完成创新农作制度项目36个,投入资金近1700万元,建设示范面积900亩,带动辐射面积5200亩,产生效益近5000万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经营收入1100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