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去非 吕毅
G20峰会,杭州要怎样呈现给世界独特韵味、别样精彩?
3个月前,杭州进行了第一轮“互看互学”大比武。经过“对标”找差距,“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让做好服务保障峰会各项工作、全面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有了持续前行的新动力。
昨天,距离G20峰会召开只剩150天,第二轮“互看互学”大比武又拉开大幕。
早上8点半,大雨如注,却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在市领导赵一德、张鸿铭、王金财、叶明、杨戌标等率领下,两辆大巴满载着各城区和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奔赴项目建设现场,看亮点、找差距、寻不足。考察队伍将用两天时间奔赴八城区观摩、交流和学习,全市上下将掀起新一轮“比、学、赶、超”的热潮。
现场·点评
上城区 “讲述原汁原味的杭州故事!”
考察项目:
思鑫坊历史街区整治工程
“互看互学”大比武的第一站设在了思鑫坊历史街区。
这里离西湖只有300米,地处湖城之间,闹中取静,曾是杭城最好的石库门建筑群,被称为杭州近代建筑文化的代表。但岁月变迁,配套陈旧、房屋破败、违章搭建、无证餐饮遍布。
去年11月,思鑫坊启动提升改造工程。上城区用了1个月时间,把无证餐饮全部整治完毕;现在,外街已完成菩提寺路、学士路、孝女路商业立面整治;内街也完成了屋面维修、拼厨接卫。安防系统、排水系统改造整合工程将在4月底前完成。
“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改变‘美丽西湖、破烂里弄’的局面,还百姓宜居宜商、历史与现代充分融合的精致空间。”湖滨街道党工委书记毛素云说。
在考察现场,承德里一弄27号厨房修缮前的一张照片引得大家停下脚步。照片里是斑驳的墙面、熏黑的灶台、无处下脚的地面。再看看眼前:充满韵味的马头墙讲述着百年街坊的故事,干净整洁的厨房和卫生间让居民们生活便利自在……“这才是杭州的‘味道’,这里最能讲述原汁原味的杭州故事!”很多考察团成员感慨。
考察项目:
西湖大道街容提升工程
粉红的月季、黄色的迎春花、各色的郁金香开满西湖大道;道路两边的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整体风格洁净有序。
在这条迎宾道越来越“俏丽”的背后,是这些数字的支撑——西湖大道两侧先后提升绿化面积约7000平方米,人行道提升修复面积7800平方米,路面修缮面积61700平方米,立面整治面积311400平方米,市政设施更新200处。
“工程进度快离不开市民支持,不时有市民来问进度提建议。”上城区城管局长黄涌泉举例说,两天前,工程建设方正在做路牌标识,两位市民和他们的外国朋友主动上前,对英文路牌的标识规范用语提出了看法,“城市建设为人民,城市建设靠人民。我们的目的是实现项目推进与民生改善的共赢。”
市领导点评:作为杭州中心老城区,上城区在整治工作中,有条不紊、成效初显,特别是在精细、精致、精巧上苦下功夫,坚持细节为王,既提升了业态,又明显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环境。下一步,希望上城区整合力量,加快项目进度,特别是在高架两侧、城站秩序管理、望江地区提升整治等工作上统筹协调。
上城区“一把手”表态:按照“四个最”要求,我们将继续树立峰会整治的标杆工程,带动一批老旧区域环境面貌的提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高标准推进峰会项目。
江干区 把项目当成“孩子”,看着成长内心无比喜悦
考察项目:
江锦路综合整治工程
江锦路是钱江新城的一条重要支路,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两侧地块深基坑作业施工影响,原本的道路损坏、沉降严重,管道也多有破损,沿线绿化景观破坏较多,周边店招店牌杂乱,工地围挡不规范,与道路两侧的高档商场楼宇形成鲜明反差。
整治开始后,江干区严格遵循专业要求,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道路平整、行车平稳、排水通畅、设施完善的建设目标。“经过检测,江锦路路面平整度标准差为1.45毫米。”江干区基础设施改善中心副主任章超骄傲地说。
道路两侧的美化呢?江干的做法是:减杆并杆做“减法”,绿化彩化做“加法”。“我们把多个路口14根相邻杆件减少后整合成3根,将富春路口9个弱电箱体整合成3个。在道路两侧保留较好乔木,更换空心偏冠大乔木23棵,种植茶梅球60余株,局部点缀菊花桃110余株,种植2000余平方米金鸡菊、红花石蒜等花卉苗木。”对这些数字,江干区城管局局长金炜竑如数家珍。
考察项目:
新塘路综合整治工程
“原来这里是凹凸不平的,下雨天会积水。改造后,道路平整了,环境漂亮了。”在新塘路综合整治工程现场,一位住在附近“和谐嘉园”的居民向考察组成员描述家门口的变化。
新塘路是连接城东新城和钱江新城的主干道,全长4.3公里。在整治过程中,江干区通过整治做加法,带动道路功能优化、地下管网改造、建筑立面整治、景观天桥建设、智慧管理系统构建;通过管理做减法,拆除附房披棚,清理乱堆乱放,清退违规经营,规整无序广告,规范立面晾晒,实现道路、交通、景观、环境、管理的整体提升。
“原来一下雨,大家总说,到江干去‘看海’,现在的江干没有‘海’看了。”江干区住建局局长袁雁飞笑着说。
事实上,在新塘路整治中,无数江干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比如庆新天桥钢箱梁合龙期间正是杭州最冷的一月,施工要在晚上9点后,江干区道路建设整治中心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夜夜守在项目建设一线,直到项目顺利完工。按照他们的说法,庆新天桥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她一天天成长,内心无比喜悦。
市领导点评:江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整治工作,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工程建设,坚持民生优先,工程进展顺利。下一步,希望江干区抓好统筹协调,确保项目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江干区建设得更加美丽。
江干区“一把手”表态:我们将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坚持实干至上、品质至上、环境至上,统筹兼顾发展,聚焦城市国际化,全面建设国际高端产业集聚地。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考察项目:
省府路改造提升工程
走进省府路,行道树郁郁葱葱,道路平整干净,两侧建筑立面清爽亮眼。西湖区对省府路改造提升,如今效果图变成了实景,甚至实景效果超过了效果图。
“省府路的人行道设计施工不简单。”西湖区副区长朱欢指着新铺设的石板说,用的是质量好的花岗岩材质,更重要的是标准高,两块石板之间的缝隙控制在2毫米内。
“在西湖区做项目‘压力山大’。”杭州三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明说,承建省府路改造提升工程时,政府对企业的要求是标准要高、质量要好、出行影响要小。
为了标准高,在道路改造时专门设置了20米左右的样板段,经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及居民一起现场确定并验收合格后,才按要求施工。“猴年春节7天时间加班加点,一口气完成省府路管道下部结构工程。”周建明说,别看速度快,质量更重要,施工是以家装标准推进的,质量细节管控贯穿整个工程。
同样,立面整治也有“家”的感觉。杭州九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所长侯俊峰指着一处建筑立面说,立面整治材质用的是新型材料仿木软瓷,给人以实木的感觉——古朴而素雅。
考察项目:
黄龙饭店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从黄龙饭店高处透过窗户往东看,友谊新村一览无遗。米黄色的立面加上绿意满满的屋顶,精致、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
“我们对友谊新村24幢楼的屋顶进行改造,改造后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的小庭院。”西湖区北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李莲萍说,屋顶改造邀请专家精心设计、反复论证,花钱不多改造时间不长但效果很好。
“这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西湖区动了脑筋。”几位区委书记凑在一起议论起来,连称这里的屋顶及立面改造效果非常好,值得学习和借鉴。考察团成员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取经”。
市领导点评:西湖区在G20峰会项目推进上下足了功夫,一些整治提升后的地方实现了“华丽转身”。要强化统筹协调,推进文明施工,加快项目进度,注重绿化的可持续,把握城区与郊区的环境整治标准,加大对彩钢棚的整治力度,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好前一阶段整治成效,继续在精细化、长效化上做文章,让西湖区越来越美。
西湖区“一把手”表态: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狠抓问题整改;以冲锋的精神,完成峰会项目;以为民的情怀,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以必胜的信念,筑牢安全防线;以严实的作风,打赢服务保障峰会攻坚战。
拱墅区 “戏法”背后是创新的理念
考察项目:
绕城半山入城口综合整治工程
“真快!变化真大!”来到绕城半山入城口综合整治工程现场,不少考察团成员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个月前,这里还是布局杂乱的厂房和星星点点的菜地,如今已经成了石塘区片的街心花园。拆迁拆违综合改造的“加速度”令人心服口服。
“我们的速度是自加压力干出来的。拿拆迁工作来说,今年2月底正式启动,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实现了拆迁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拆违4万平方米,全部工程4月底就能完工。”半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利光说。
周利光还举了一个例子——今年3月初的一天夜里,石塘社区党委书记胡楚良上门做拆迁动员工作,在路上摔了一跤磕到窨井盖上,膝盖以下受伤了,但他继续走访。第二天,在同事劝说下,他才去打了破伤风针。
胡楚良笑着说,和居民打交道得交心,“只有心里想着群众、为了群众,千方百计、千言万语,才能做通做好群众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域环境整治还把范围从原来的入城口整治扩展到了3.58平方公里的范围,与杭钢区块的改造提升无缝对接。
考察项目:
密渡桥路综合整治工程
车子缓缓驶入停车库,车身全部入内后,车库门关闭,进而旋转变向快速下沉至指定停车位置,后经位移顺利入库,整个过程90秒左右。
密渡桥路一侧,考察团对在这里建成的全市首个、全国最深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产生浓厚兴趣。他们通过停车库外的视频,目不转睛地观看整个停车过程。“整个停车库深33.2米,共有119个车位。”拱墅区城管局局长钱志卫说,这种“向下”的停车方式对破解城市停车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看完停车库,钱志卫又带着大家来到密渡桥路人行道,说要给大家变个“戏法”——他拧起一桶水快速泼向路面,不到20秒,泼上的水已迅速被地面吸入。
“人行道改造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全市率先使用新型生态材料仿花岗岩硅砂滤水砖。”钱志卫介绍说,这些仅仅是密渡桥路综合整治工程的一小部分。
市领导点评:拱墅区自加压力,拉高标杆,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很多项目建设让人眼前一亮。要提高标准、提升品质,做好统筹文章,守住质量和安全,加快工程进度,强化秩序管理和文明施工,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加强城郊结合部的卫生管理及高架两侧的环境整治。
拱墅区“一把手”表态:我们将继续坚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更加注重保障峰会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更加注重传承弘扬文化底蕴,更加注重沿街业态调整,更加注重施工质量,更加注重各方参与,画好服务保障G20峰会的“同心圆”。
城区短板再曝光
昨天,在“互看互学”大比武活动项目点评会上,播放了3月下旬拍摄的环境整治问题视频短片。会议要求,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短板”重整改。
上城区:劳动路施工围挡不够规范;中河高架、秋石高架两侧还存在蓝色彩钢棚。部分顶层住户在阳台上堆放泡沫箱、拖把、废弃的座椅等大量杂物;近江水产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一带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
江干区:钱江新城区域内有些道路路面积尘普遍;德胜高架、秋石高架两侧蓝色彩钢棚仍然可见;城东新城范围多条道路养护缺失、道路绿化破损;城郊结合部区域卫生死角大量存在。
西湖区:玉古路、曙光路安全文明施工需加强;文一西路两侧环境整治和道路整治还需加快进度;杭千高速和绕城西线两侧仍有蓝色彩钢棚存在;之浦路两侧新出现违法广告牌。
拱墅区:建华新村、八丈井、红建河社区、大关东八苑等区块,还存在乱搭乱建现象;钱江小商品市场及周边存在广告无序、停车无序、无证摊贩存在的现象;即将建成通车的石祥路高架两侧彩钢棚整治尚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