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3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4:区县(市)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创客想找“家” 来这里看看吧
“我们以后还是邻居”
古镇秀旗袍
余杭组建三大类平安志愿者队伍
“中国天眼”引来BBC关注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天眼”引来BBC关注
“神一样的存在”背后有萧山企业的功劳
2016-03-31

本报讯 (记者 郑丽华 傅一览 通讯员 施丹丹)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一个大山深处的地方,正在支一口“大锅”——人称“中国天眼”的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官方名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简称为FAST。

它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接收面积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大小。

这几天,FAST正在进行最后的拼装冲刺阶段,它的即将问世,甚至还吸引了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英国BBC纪录片摄制团队的到访。要知道,BBC拍的纪录片全面、翔实,是公认的世界级品质优秀历史纪录片制作方。

FAST观察外太空,用的是射电,一种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电磁波段。在宇宙深空,有很多极其微弱的电磁波,就像雷声中的蝉鸣。但就像科学家形容的那样,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接收到的宇宙讯号的力量还不足以翻起一页纸。而射电望远镜就像“千里眼”、“顺风耳”,能灵敏地分辨到波长约1毫米到30米左右的电波。

根据东南网架高级工程师李之硕介绍说,射电望远镜的原理和日常用到的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盖”类似,都是通过“锅面”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接收无线电波来确定位置和轨道。只不过,科学家们玩的“装备”更高级,他们要收的信号不是人造的,而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要想收到更清晰的信号,“锅”当然造得越大越好。这30个足球场大小的反射面积接收到的信号,最终聚集在一颗“小药丸”大小的空间里。这个“小药丸”就是馈源,放在馈源舱内。李之硕说,这么苛刻的条件实现后,FAST的灵敏度将分别是目前世界上几个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美国的特大天线阵、阿雷西博和印度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5.4倍、2.3倍和1.5倍。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这个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将在未来20至3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李之硕说。

据悉,目前反射面面板拼装已完成3800块左右,完成总工程量的82%左右。而大锅的反射面背架,正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的。为了设计出符合项目要求的重量轻、耐腐蚀、易于维护、施工方便的背架结构,东南网架成功研发出新型铝合金背架结构。同时,东南网架还严格控制加工和拼接精度,在产品加工环节,通过数控精确控制,将产品精度提高3倍,并且在每一个背架单元的零部件贴上标签,施工人员只需要按照图纸拼接,就可以确保安装精度。最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所安装反射面板后,通过数据模型和实际监测点进行测量,确保安装的各个点完全正确,再进行吊装。

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总工艺师王启明说,跨度如此之大的铝合金球面背架结构作为科研设备,其施工控制精度高,施工难度大,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可以说,东南网架该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按计划,FAST的全部安装及测试工作将于2016年9月前完成。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它就将“睁开眼睛”,探索我们迷惘又期待的宇宙信号。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中国天眼”引来BBC关注
“神一样的存在”背后有萧山企业的功劳
2016-03-31

本报讯 (记者 郑丽华 傅一览 通讯员 施丹丹)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一个大山深处的地方,正在支一口“大锅”——人称“中国天眼”的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官方名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简称为FAST。

它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接收面积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大小。

这几天,FAST正在进行最后的拼装冲刺阶段,它的即将问世,甚至还吸引了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英国BBC纪录片摄制团队的到访。要知道,BBC拍的纪录片全面、翔实,是公认的世界级品质优秀历史纪录片制作方。

FAST观察外太空,用的是射电,一种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电磁波段。在宇宙深空,有很多极其微弱的电磁波,就像雷声中的蝉鸣。但就像科学家形容的那样,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接收到的宇宙讯号的力量还不足以翻起一页纸。而射电望远镜就像“千里眼”、“顺风耳”,能灵敏地分辨到波长约1毫米到30米左右的电波。

根据东南网架高级工程师李之硕介绍说,射电望远镜的原理和日常用到的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盖”类似,都是通过“锅面”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接收无线电波来确定位置和轨道。只不过,科学家们玩的“装备”更高级,他们要收的信号不是人造的,而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要想收到更清晰的信号,“锅”当然造得越大越好。这30个足球场大小的反射面积接收到的信号,最终聚集在一颗“小药丸”大小的空间里。这个“小药丸”就是馈源,放在馈源舱内。李之硕说,这么苛刻的条件实现后,FAST的灵敏度将分别是目前世界上几个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美国的特大天线阵、阿雷西博和印度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5.4倍、2.3倍和1.5倍。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这个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将在未来20至3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李之硕说。

据悉,目前反射面面板拼装已完成3800块左右,完成总工程量的82%左右。而大锅的反射面背架,正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的。为了设计出符合项目要求的重量轻、耐腐蚀、易于维护、施工方便的背架结构,东南网架成功研发出新型铝合金背架结构。同时,东南网架还严格控制加工和拼接精度,在产品加工环节,通过数控精确控制,将产品精度提高3倍,并且在每一个背架单元的零部件贴上标签,施工人员只需要按照图纸拼接,就可以确保安装精度。最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所安装反射面板后,通过数据模型和实际监测点进行测量,确保安装的各个点完全正确,再进行吊装。

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总工艺师王启明说,跨度如此之大的铝合金球面背架结构作为科研设备,其施工控制精度高,施工难度大,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可以说,东南网架该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按计划,FAST的全部安装及测试工作将于2016年9月前完成。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它就将“睁开眼睛”,探索我们迷惘又期待的宇宙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