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者 王力 5个多月后,全球瞩目的G20峰会即将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举行。作为东道主的杭州,迎来一场喜事的同时,也迎来了不可避免的“阵痛期”—— 在全市范围内,217条道路、33个入城口整治提升工程以及264个街容提升项目正在进入加速阶段,加上春季旅游旺季的到来,摆在市民面前的交通出行等压力与不便日渐显现。 市民怎样看待目前“大工地”一般的城市?是否理解眼下较为突出的交通拥堵?对峰会的环境整治有什么建议?昨天,本报“政在解读”微信公众号针对市民疑惑,专门推送了相关文章,希望倾听市民真实的声音和意见建议。 网友说 在“政在解读”的后台、在各大网络平台中,我们不难从留言中发现,尽管觉得有些“堵”、有些忙乱,但大部分网友对“阵痛”普遍表示理解,更多地还给予“后峰会”时代的杭州真诚的期待。 我理解 “我们与你共发展” 西湖边:未来如此美好,当下的阵痛又何足挂齿……杭州,我们与你共发展,加油加油! Li:虽然每天堵在大城西进城的路上,但总归希望杭州经过阵痛能变得更好。 卢:装修么,肯定会累点脏点,为了人间天堂装修之后的长久靓丽,这点痛算什么? 慈溪阿铭:一时的“痛”换来将来的赞,值得。 我期许 “相信明天的杭州会更迷人” Captain:坚定对美好杭州的期许,迎着喧嚣一步一步让杭州变得更出彩!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建设总是有过程有代价的,相信9月的杭州会更美,相信明天的杭州会更迷人,相信老杭州人新杭州人都能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喜迎盛会。 巴西豆:G20确实给了脏乱差一个改头换面的机会,从长远来说肯定是件好事。 阿拉伯数字n:时间会证明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是徒劳无功的,就像地铁建成后方便了沿线百姓一样,相信杭州的明天会更好。 龙须草:希望大家的支持能够换来真正的蜕变和重生。 我建议 “希望避免不必要的拥堵、扬尘” ZhangY:现在老百姓反感的是好好的路为什么要突然挖开,挺好的小区为什么要搭脚手架,希望每一项工程都有告示牌写明施工原因,预计施工时间等,相信大家会谅解。这么美的杭州,有谁不爱不希望她更好呢! 赖苇:在当下的阵痛期,需要百姓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更加人性化的施工管理和协调配合,尤其需要媒体的监督与舆论引导。 Marco:希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拥堵、扬尘,尽量不扰民!希望此轮改造在北山路、灵隐路、龙井路、南山路、杨公堤、虎跑路等没有快慢车隔离带的路上划分明确的自行车道,能够改变自行车常被赶上人行道的状况! 小故事 一位的哥的“麻烦”与“不麻烦” 杭州网友“C胖”昨天在转发“政在解读”微信时,特意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这条微信一发出,就收到了好多点赞。“这趟车坐得我巨开心!”“C胖”说,司机是河南人,在杭州开了6年出租车。这句淡定的“不麻烦”,或许就是这座城市“处变不惊”气质的熏陶,也是他对杭州未来的期待。 在解读 政 每一条时政新闻 我们乐在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