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3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5:文化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那个年代 女生胖点才好看
每一个你,都是“杨燕燕”
爱心榜
“杭州最小的小学” 长桥小学 已经连续六年援种梭梭了
九华社区 举行服务G20汇演
广告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我们收到数额最大的单笔捐款,依然来自“杨燕燕”,10万元 杭州林将添一片“燕燕林”
每一个你,都是“杨燕燕”
2016-03-30

百度上输入“杭州 杨燕燕”,会跳出来很多条——

有一位,是孝亲敬老之星;有一位,是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有一位,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有一位,是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还有一位,是某企业的普通职工;有一位,是来自农村的务工者……

杨燕燕,我们对你所知甚少。如果你与我们擦肩而过,甚至我们都无法把你从人群中辨认出来。

在杭州,“杨燕燕”还有很多。“杨燕燕”就在我们身边。

他们走出杭州日报这扇大门,隐入人群,神情平淡——他们是一个一个、普普通通的杭州市民。

每一个你,都是“杨燕燕”。

—— 2015年3月20日杭州日报文化新闻《“杨燕燕”就在我们身边》

记者 李郁葱

10万元。

这是“拯救民勤 绿色传递”第六季活动中收到数额最大的单笔捐款。

爱心不分大小,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但是10万元绝对不是小数目,尤其是以个人名义捐款。她(他)是谁?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她(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们仅有的资料来自银行,这位捐款人的名字,叫作“杨燕燕”。

“杨燕燕!又是她!”办公室里,同事听到这个名字,都惊呼起来。

2013年、2014年、2015年,已经连续三年,收到署名“杨燕燕”的捐款,每年捐款5万元。

有个插曲是,今年杨燕燕的捐款,其实早些天已经打进银行了,但是由于数额大,并且没有留下梭梭捐种字样,使得我们的财务工作人员起初没有往梭梭捐款上想,还一直在努力寻找这笔款项的出处和用途呢。直到杨燕燕发来一个询问短信,谜底才解开。

这下,我们以为可以找到“杨燕燕”了。然而杨燕燕留下的电话号码一直没能打通。后来,我们通过短信和杨燕燕沟通。她(他)再次谢绝了采访,这样写道:“当时汇款后面排队,所以没看后面有留言,应该再写几个字的,给你们工作添麻烦了。采访就不要了,只要能种上梭梭就好了。”

只要能种上梭梭就好了。

这朴素的话里,有着沉甸甸的信任。

在和记者的短信沟通中,她(他)接着写道:“从一开始种梭梭汇款,就是认可杭报媒体人倡导的正能量,所以(无论是)十元、一百元、一千元、一万元、十万元,目标是一致的。这几年杭州人在民勤大沙漠种下梭梭,已经很壮观了,杭州林就是正能量。个人是一滳水,会干涸的,只有汇成河,汇成海,才会世世代代奔腾不息,每一天的明天都是美好的。”

这大概是“杨燕燕”与我们最多一次的沟通。我们尊重她(他)的选择——既然想要隐姓埋名,一定有她(他)自己的理由。

虽然,我们不认识你,但是,杭州的每一缕春风认得你,民勤的每一株梭梭也认得你。

我们和民勤志愿者协会的发起人马俊河联系,和他讲了“杨燕燕”的故事。小马哥深受感动,他说,要在杭州林里,建一片“燕燕林”,向“杨燕燕”们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今年,我们收到数额最大的单笔捐款,依然来自“杨燕燕”,10万元 杭州林将添一片“燕燕林”
每一个你,都是“杨燕燕”
2016-03-30

百度上输入“杭州 杨燕燕”,会跳出来很多条——

有一位,是孝亲敬老之星;有一位,是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有一位,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有一位,是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还有一位,是某企业的普通职工;有一位,是来自农村的务工者……

杨燕燕,我们对你所知甚少。如果你与我们擦肩而过,甚至我们都无法把你从人群中辨认出来。

在杭州,“杨燕燕”还有很多。“杨燕燕”就在我们身边。

他们走出杭州日报这扇大门,隐入人群,神情平淡——他们是一个一个、普普通通的杭州市民。

每一个你,都是“杨燕燕”。

—— 2015年3月20日杭州日报文化新闻《“杨燕燕”就在我们身边》

记者 李郁葱

10万元。

这是“拯救民勤 绿色传递”第六季活动中收到数额最大的单笔捐款。

爱心不分大小,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但是10万元绝对不是小数目,尤其是以个人名义捐款。她(他)是谁?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她(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们仅有的资料来自银行,这位捐款人的名字,叫作“杨燕燕”。

“杨燕燕!又是她!”办公室里,同事听到这个名字,都惊呼起来。

2013年、2014年、2015年,已经连续三年,收到署名“杨燕燕”的捐款,每年捐款5万元。

有个插曲是,今年杨燕燕的捐款,其实早些天已经打进银行了,但是由于数额大,并且没有留下梭梭捐种字样,使得我们的财务工作人员起初没有往梭梭捐款上想,还一直在努力寻找这笔款项的出处和用途呢。直到杨燕燕发来一个询问短信,谜底才解开。

这下,我们以为可以找到“杨燕燕”了。然而杨燕燕留下的电话号码一直没能打通。后来,我们通过短信和杨燕燕沟通。她(他)再次谢绝了采访,这样写道:“当时汇款后面排队,所以没看后面有留言,应该再写几个字的,给你们工作添麻烦了。采访就不要了,只要能种上梭梭就好了。”

只要能种上梭梭就好了。

这朴素的话里,有着沉甸甸的信任。

在和记者的短信沟通中,她(他)接着写道:“从一开始种梭梭汇款,就是认可杭报媒体人倡导的正能量,所以(无论是)十元、一百元、一千元、一万元、十万元,目标是一致的。这几年杭州人在民勤大沙漠种下梭梭,已经很壮观了,杭州林就是正能量。个人是一滳水,会干涸的,只有汇成河,汇成海,才会世世代代奔腾不息,每一天的明天都是美好的。”

这大概是“杨燕燕”与我们最多一次的沟通。我们尊重她(他)的选择——既然想要隐姓埋名,一定有她(他)自己的理由。

虽然,我们不认识你,但是,杭州的每一缕春风认得你,民勤的每一株梭梭也认得你。

我们和民勤志愿者协会的发起人马俊河联系,和他讲了“杨燕燕”的故事。小马哥深受感动,他说,要在杭州林里,建一片“燕燕林”,向“杨燕燕”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