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磊 一直以来,美国电影都是中国电影市场赶超和追赶的目标。这几年看到每年增长巨多的票房数字,很多人都在估算还有多少年中国电影能赶超美国——目前最新的估计是在2017年。 的确,中国电影市场正以一种谁都不能想象的速度在前进,这种中国速度让很多美国电影人眼红,都巴不得想把电影卖到中国来。在票房背后,还有中国电影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屏幕数激增,更关键的是近年来屏幕增长点已经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小镇青年成为观影主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电影工业化的雏形后,中国电影市场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又如何从高原向高峰挺进呢?尽管业界都称这届奥斯卡是灾年,但在入选奥斯卡并最终获胜的影片中,还是有不少值得中国电影学习的地方。 最重要的恐怕还是题材的多样化,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中国电影产业在工业化程度上追上美国。这届奥斯卡提名影片题材相当广泛,既有现实主义题材,也有历史题材,还有科幻题材,尽管不像“大年”一般水准都很高,但这种多样性值得中国电影人深思。 目前的中国电影,总是什么题材热大家就一窝蜂扎堆进去,从之前的奇幻题材到近几年的校园青春题材再到所谓的大IP改编题材,什么热门就来什么。我们始终在追逐潮流,却不经意地放弃了对艺术的坚守。大量优秀制作的小成本电影得不到市场的认同,渐渐地也就没有公司愿意再投入资金,没有演员愿意再用心去演。 电影引导市场,还是市场决定电影,这不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需要破30亿的《美人鱼》,同样需要像本届奥斯卡提名影片《房间》《聚焦》一样反思人性和历史的片子,这样才会在庞大数字背后看到民族精神的真正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