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印发一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总结了该方案通过一年来中国在足改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所面临的困难。 尽管几支国字号球队的成绩依然没有较大起色,但是一年来,中国足球在体制机制、职业联赛、校园足球和体育产业等方面均建树颇多,中国足球正步入一个“黄金时代”。 1.国际足联代表团访华助力中国足球改革 申办2023年 亚洲杯 研究申办 男足世界杯 2015年5月,国际足联代表团对中国足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代表团对《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表示赞赏,并表示国际足联愿意一如既往地为中国足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中国足球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教育部就加快校园足球发展公布实施意见 8627所 足球特色学校 38个 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3个 综合改革试验区 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有8627所足球特色学校、38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3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积极培养足球师资队伍,组织各级校园足球比赛10余万次。 3.广州市足协率先“脱钩” 广州足协 2015年11月,广州市足球协会第十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越秀山体育场召开。这意味着广州市足协成为全国第一家“脱钩”体育局的“新足协”,广州扮演了地方足协改革中排头兵的角色。 脱钩 体育局 4.中超媒体版权拍出80亿元“天价” 8000000000 2015年9月,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以80亿元的竞标价格拍得中超联赛未来5年的全媒体版权。无论是整个竞标过程,还是最终价格,都创造了中超版权的历史。 5.职业俱乐部跨地域迁徙成历史 毅腾来到浙江 中国足球史上允许俱乐部最后一次跨注册协会转让的“窗口”,在2016年1月10日宣告关闭,最后一波持续40多天的2016年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转让风潮”随之落幕,从此之后,职业俱乐部跨地域迁徙成历史。值得注意的是,中甲球队哈尔滨毅腾来到了浙江,新赛季更名为浙江毅腾,并且将自己主场放在了浙江绍兴。 6.“足管中心”不复存在 2016年2月,“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撤销,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的“脱钩”也已基本完成。这标志着中国足球曾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成为历史名词,中国足协的调整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7.中超成2016冬窗全球最“烧钱”联赛 2016年2月26日,2016赛季中超冬季转会窗口正式关闭,不少俱乐部在不到两个月的转会期内不惜重金在全球范围内开启“豪购模式”,根据德国网站《转会市场》的数据,在这个冬季转会市场上,中超16支球队总共投入超过三亿欧元。中超也因此超越英超,成为2016年冬窗最“烧钱”的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