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02:西湖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是什么创造了“最美生命奇迹”
她们带着“最美” 走向世界
真相不应是奢侈品
戴煌:与冤案较真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戴煌:与冤案较真
在这个喧哗的网络时代,在新闻理想日益成为珍稀品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拥有坚定的新闻理想。
2016-02-22

本报评论员 徐迅雷

2016年2月19日,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先生告别了这个世界。这时刚过他的88岁生日不久。戴煌16岁时就参加了新四军,19岁进入新华社,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他随军南征北战,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又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孩提时代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他,已成长为新华社著名的青年记者。

在朝鲜战场,他写下报道名篇《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曾选入小学课本,我们这一代人读过,报道的是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跳下冰河救起朝鲜小男孩而自己英勇献身的事迹。当然我那时不知道有个战地记者叫戴煌。越南战争时期,戴煌与越共领袖胡志明紧密接触,他写的《胡志明主席印象记》一书,我少时也在课余读过,当然那时候我不知道他受胡志明的启示,已开始反思个人崇拜。

真正开始了解戴煌先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手头有两本戴煌所著的书:《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和《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是传世之作,是深度报道的经典。1994年,戴煌在全国各地连续采访8个多月,走访和电话访谈了胡耀邦当年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知情人、参与人,以及冤假错案的受害人,搜集了不下200万字的材料,次年初稿发表;此后该书几经修订,先后在多家出版社出版。

“读君一卷书,胜读十年史。”戴煌以他的如椽巨笔,发出黄钟大吕之声,对抗那些瓦釜雷鸣。《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30多万言,内容翔实,感人肺腑。书中有个细节很震撼:先后担任过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和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舒同,也走在上访的路上,他想住进中组部万寿路招待所,结果被轰出门外,连手提包也被扔了出去。1930年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过省委书记的舒同,是著名书法家,他这不是“斯文扫地”,而是“斯文被扫地”。

胡耀邦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平反了无数的冤假错案,挽救了千百万无辜的苦难者。胡耀邦对平反出力最大,最有胆识,态度最坚决,断案最公正,这是胡耀邦伟大的历史功勋。

戴煌自己就是冤案受害者,他比窦娥还冤。敢说真话的他,被打成新华社最大的“右派”,被劳教、劳改近20年,之后才获得平反改正。戴煌一生的命运大挪腾,“正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小切片”。戴煌格外关注冤案,主要倒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世,他向来仗义执言,嫉恶如仇,对违法乱纪之事恨之入骨。

九死一生幸存下来,戴煌初心不改,而且老而弥坚。在上世纪80年代,他通过诸多深度报道、报告文学,重拳出击官场黑暗、权钱勾结,为正义鸣不平,却屡屡被对方以诽谤罪告上法庭。他一次次与冤案较真,最典型的是作家古鉴兹的小说《穷棒子王国》被告案。当过县委书记的王国藩,当时并没有看过书,却捕风捉影,对号入座,起诉古鉴兹和作家出版社侵害他的名誉权。这只是“初阶的荒谬”,而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来个“高阶的荒谬”,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枉判王国藩胜诉。因为权权相护,这个案子在当年极其出名,戴煌全程投入其中,进行深度调查、深度报道,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最后结集成书,名为《新格斗》。

匡扶正义为真理,九死一生说真话,这就是老记者戴煌。老一辈杰出的记者的新闻精神、新闻品格、新闻理想,应该成为我们新一代媒体人士的精神营养。在这个喧哗的网络时代,在新闻理想日益成为珍稀品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拥有坚定的新闻理想。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戴煌:与冤案较真
在这个喧哗的网络时代,在新闻理想日益成为珍稀品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拥有坚定的新闻理想。
2016-02-22

本报评论员 徐迅雷

2016年2月19日,新华社著名记者戴煌先生告别了这个世界。这时刚过他的88岁生日不久。戴煌16岁时就参加了新四军,19岁进入新华社,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他随军南征北战,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又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孩提时代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他,已成长为新华社著名的青年记者。

在朝鲜战场,他写下报道名篇《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曾选入小学课本,我们这一代人读过,报道的是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跳下冰河救起朝鲜小男孩而自己英勇献身的事迹。当然我那时不知道有个战地记者叫戴煌。越南战争时期,戴煌与越共领袖胡志明紧密接触,他写的《胡志明主席印象记》一书,我少时也在课余读过,当然那时候我不知道他受胡志明的启示,已开始反思个人崇拜。

真正开始了解戴煌先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手头有两本戴煌所著的书:《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和《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是传世之作,是深度报道的经典。1994年,戴煌在全国各地连续采访8个多月,走访和电话访谈了胡耀邦当年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知情人、参与人,以及冤假错案的受害人,搜集了不下200万字的材料,次年初稿发表;此后该书几经修订,先后在多家出版社出版。

“读君一卷书,胜读十年史。”戴煌以他的如椽巨笔,发出黄钟大吕之声,对抗那些瓦釜雷鸣。《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30多万言,内容翔实,感人肺腑。书中有个细节很震撼:先后担任过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和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舒同,也走在上访的路上,他想住进中组部万寿路招待所,结果被轰出门外,连手提包也被扔了出去。1930年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过省委书记的舒同,是著名书法家,他这不是“斯文扫地”,而是“斯文被扫地”。

胡耀邦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平反了无数的冤假错案,挽救了千百万无辜的苦难者。胡耀邦对平反出力最大,最有胆识,态度最坚决,断案最公正,这是胡耀邦伟大的历史功勋。

戴煌自己就是冤案受害者,他比窦娥还冤。敢说真话的他,被打成新华社最大的“右派”,被劳教、劳改近20年,之后才获得平反改正。戴煌一生的命运大挪腾,“正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小切片”。戴煌格外关注冤案,主要倒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世,他向来仗义执言,嫉恶如仇,对违法乱纪之事恨之入骨。

九死一生幸存下来,戴煌初心不改,而且老而弥坚。在上世纪80年代,他通过诸多深度报道、报告文学,重拳出击官场黑暗、权钱勾结,为正义鸣不平,却屡屡被对方以诽谤罪告上法庭。他一次次与冤案较真,最典型的是作家古鉴兹的小说《穷棒子王国》被告案。当过县委书记的王国藩,当时并没有看过书,却捕风捉影,对号入座,起诉古鉴兹和作家出版社侵害他的名誉权。这只是“初阶的荒谬”,而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来个“高阶的荒谬”,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枉判王国藩胜诉。因为权权相护,这个案子在当年极其出名,戴煌全程投入其中,进行深度调查、深度报道,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最后结集成书,名为《新格斗》。

匡扶正义为真理,九死一生说真话,这就是老记者戴煌。老一辈杰出的记者的新闻精神、新闻品格、新闻理想,应该成为我们新一代媒体人士的精神营养。在这个喧哗的网络时代,在新闻理想日益成为珍稀品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拥有坚定的新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