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四天三夜,绝不言弃。奇迹出现了:三姐弟终于被找到。用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的话说,这是“最美的生命奇迹”! 有记者在“手记”中如此感慨:“还好没有放弃,否则该有多后悔!” 确实不乏主张放弃的声音,甚至连孩子的父亲一度也陷入绝望——他但愿孩子真的是被人拐走,那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要不要继续搜救下去?如果明天找不到,那么后天还要不要继续?如果最终一无所获,谁来为耗费这么大的政府与社会成本承担责任? 这是最体现领导者担当的时候,最能考验领导者党性的时候,最能检验领导者把个人得失与人民利益摆在孰轻孰重位置的时候。在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关头,容不得半点的迟疑,容不得半步的退缩。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指挥部里你是一位书记、一位县长,但同时你也是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党性归根结底就是要怀有对人民的深情,情为民所系,才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或者有人会问:动用这么多人力物力来搜救三个孩子,究竟值不值?这话问得多余。人民利益,一枝一叶总关情,何况是三个鲜活的生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甚至可以说这正是党和政府存在的意义。 2月17日至20日的浦江大搜救,牵动整个浙江;水陆空全动员,72小时无眠无休,体现的不仅是浙江力度、浙江速度,更是浙江温度,是人情的温度,人性的温度,是血的温度,是人与人相互给予、相互温暖的温度。这里有人们对他人生命的热爱,更有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担当、对积极帮助他人的无私。汇聚了千万人的大爱,可以感动天地;能感动天地的爱,必然能创造奇迹。 浦江大搜救,不乏各类公益组织的身影,大家从杭州来,从绍兴来,从温州来……自发而有组织地参与救援,像救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日没夜地拼命。他们证明了自己的成长,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还必须把敬意与掌声送给一直关注事件进展、不惜笔墨对于事件倾力报道的新闻媒体与记者,他们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与党和政府形成合力,唤起全社会对三姐弟命运的关注,激发起爱的力量,“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新闻媒体同样展现出自己的担当、坚持与奉献。 我们也要把掌声与祝福送给三个孩子——他们年龄很小,但表现得很坚强。他们这么早就遭遇到人生最大的挫折,但他们很幸运,这么早就感受到人间的大爱。大人们今天对他们所做的一切,将是他们这一生最可宝贵的财富,他们将由此明白,什么是不抛弃不放弃,什么是爱,什么是对生命的珍视,什么是感恩之心。 当“找到了”三个字的消息传来,搜救者大声欢呼,相拥而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有爱,所以哭泣。浦江大搜救就是一曲爱的赞歌,是爱,也唯有爱,创造了这一“最美生命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