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10:学与思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借势G20,唱响中国(杭州)互联网金融好声音
完善国际金融治理新秩序
江干区打造“国际新窗口”的思考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刘秋敏
江干区打造“国际新窗口”的思考
2016-02-22

杭州即将迎来2016年G20峰会和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江干区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全力打造“国际新窗口”的目标任务。江干辖区内的钱江新城占地21平方公里,是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江干2014年现代化程度达到85%,已经具有国际功能的核心承载能力。江干智慧经济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东方电子商务园是“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批扩容园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8家,拥有亿元楼宇10幢。江干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是杭州连接上海和浙东、浙西的Y型交通网络的节点,地铁1、2、4号线均已开通,率先成为杭州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地铁成体系运行的辖区,辖区内还有国内最大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杭州铁路东站枢纽,真正实现长三角区域“一小时交通圈”。因此,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对江干而言,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江干理应站在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前沿。

——注重特色,发挥江干作用。一是坚持改革发展,促进环境国际化。江干要以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为总目标,以“城市新中心、国际新窗口、创新新天堂、智慧新城区”为战略定位,以“一体两翼一带”为发展格局,实现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三化融合”。聚焦G20、B20,加大城区形象、城区品牌宣传力度,提升江干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国际化。利用钱江新城优势,积极引进世界500强项目、行业领军企业、国际性机构,提升国际产业承接能力;积极争取各类国际性会议、展览在钱江新城举办,承办好中国金融论坛、两岸文化创意对话等重大活动,打造钱江新城国际会议目的地。促进要素集聚,促进总部型功能性机构的集聚发展,大力吸引国际高端要素落户江干。依托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以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等为特色的全国金融创新中心。实施“浙商新生代”工程,建立浙商商会秘书长会议常态化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全球浙商创业创新和集聚全球浙商总部的示范区。三是坚持品质引领,推进城区功能国际化。以国际一流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区综合功能,对城市空间形态、天际轮廓线、城区景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公共空间景观品质。依托火车东站枢纽,打造华东地区枢纽中心和杭州旅游集散新中心。进一步完善钱江新城国际会展功能。四是坚持多元融合,助力人文环境国际化。打响钱塘江文化品牌,宣传皋亭山孝文化,讲好“江干故事”。积极搭建文化交流载体,促进传统地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以建设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为目标,重点打造一批承载功能强的国际商务楼宇,谋划建设钱塘江沿岸的国际化生活社区,全面促进城市生活配套设施、居住环境、创业环境与国际接轨。

——创新机制,体现江干担当。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要及时研究出台和加快实施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科学建立国际化指标,并纳入“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评价指标体系,把国际化作为中心工作加以持续监测、跟踪评估;成立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机构,统筹领导协调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及时制定“后峰会前亚运”国际化策略。二是做好结合文章。推进城市国际化既要“上接天线”,抢抓国家和省、市政策机遇,争取国际合作政策先行先试;也要“下接地气”,结合发展智慧经济、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美丽江干”等,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切实提高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的实效。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服务保障G20峰会中体现江干担当。三是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比、学、赶、超”机制,对标先进、拉高标杆、自我加压,使城市国际化“学有标杆、干有方向”。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城市国际化,开展“服务G20、当好东道主、江干做贡献”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城市国际化的良好氛围。

(作者: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副主委)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刘秋敏
江干区打造“国际新窗口”的思考
2016-02-22

杭州即将迎来2016年G20峰会和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江干区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全力打造“国际新窗口”的目标任务。江干辖区内的钱江新城占地21平方公里,是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江干2014年现代化程度达到85%,已经具有国际功能的核心承载能力。江干智慧经济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东方电子商务园是“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批扩容园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8家,拥有亿元楼宇10幢。江干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是杭州连接上海和浙东、浙西的Y型交通网络的节点,地铁1、2、4号线均已开通,率先成为杭州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地铁成体系运行的辖区,辖区内还有国内最大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杭州铁路东站枢纽,真正实现长三角区域“一小时交通圈”。因此,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对江干而言,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江干理应站在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前沿。

——注重特色,发挥江干作用。一是坚持改革发展,促进环境国际化。江干要以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为总目标,以“城市新中心、国际新窗口、创新新天堂、智慧新城区”为战略定位,以“一体两翼一带”为发展格局,实现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三化融合”。聚焦G20、B20,加大城区形象、城区品牌宣传力度,提升江干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国际化。利用钱江新城优势,积极引进世界500强项目、行业领军企业、国际性机构,提升国际产业承接能力;积极争取各类国际性会议、展览在钱江新城举办,承办好中国金融论坛、两岸文化创意对话等重大活动,打造钱江新城国际会议目的地。促进要素集聚,促进总部型功能性机构的集聚发展,大力吸引国际高端要素落户江干。依托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以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等为特色的全国金融创新中心。实施“浙商新生代”工程,建立浙商商会秘书长会议常态化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全球浙商创业创新和集聚全球浙商总部的示范区。三是坚持品质引领,推进城区功能国际化。以国际一流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区综合功能,对城市空间形态、天际轮廓线、城区景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公共空间景观品质。依托火车东站枢纽,打造华东地区枢纽中心和杭州旅游集散新中心。进一步完善钱江新城国际会展功能。四是坚持多元融合,助力人文环境国际化。打响钱塘江文化品牌,宣传皋亭山孝文化,讲好“江干故事”。积极搭建文化交流载体,促进传统地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以建设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为目标,重点打造一批承载功能强的国际商务楼宇,谋划建设钱塘江沿岸的国际化生活社区,全面促进城市生活配套设施、居住环境、创业环境与国际接轨。

——创新机制,体现江干担当。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要及时研究出台和加快实施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科学建立国际化指标,并纳入“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评价指标体系,把国际化作为中心工作加以持续监测、跟踪评估;成立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机构,统筹领导协调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及时制定“后峰会前亚运”国际化策略。二是做好结合文章。推进城市国际化既要“上接天线”,抢抓国家和省、市政策机遇,争取国际合作政策先行先试;也要“下接地气”,结合发展智慧经济、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美丽江干”等,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切实提高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的实效。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服务保障G20峰会中体现江干担当。三是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比、学、赶、超”机制,对标先进、拉高标杆、自我加压,使城市国际化“学有标杆、干有方向”。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城市国际化,开展“服务G20、当好东道主、江干做贡献”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城市国际化的良好氛围。

(作者: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