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08:区县(市)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猴年第一场大会主题: 作风建设
她的春节 从明天开始
富春江畔建起游乐园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她的春节 从明天开始
——记上塘敬老院护理员汪春风
2016-02-15

记者 傅一览 通讯员 张筱燕

汪春风的春节团圆饭,明天才能吃到。

儿子从老家安徽赶过来,陪她住两天,然后再去部队报到。这样延迟的团圆,已经是第10个年头。

不回家,是因为被需要。

46岁的汪春风是上塘敬老院里的护理员,春节期间,是敬老院最忙的时候。

“年纪最大的97岁了,许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这里离不开人。”

谈到在杭州的新年,她笑笑说,儿子年纪小的时候,心里还真有点那个。如今儿子长大懂事,每年先在大姨家过节,然后再到杭州陪妈妈。每次来,敬老院非常照顾,腾出房间给母子团聚。

上塘敬老院在七古登13号,有123张床位。因为身体原因,春节期间只有少量老人能回家过年,住上一两天和子女团聚。大多数时候,这里有六七十位老人需要被照顾。

汪春风的春节长假,比工作日更加忙碌一些。

早上5点多起床,给卧床的老人换尿不湿,擦身、洗脸,带还能走动的老人上厕所,清理房间的马桶。随后又是一轮接一轮地喂饭、翻身、清理、康复训练,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遇到需要特护的老人,半夜起来照顾是常事。

每一件事都非常琐碎,非常辛苦,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更需要耐心、细心。

汪春风热爱这份工作。10年前,这位单亲妈妈从安徽农村来到杭州,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进敬老院工作第一年,她花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看书,苦练护理,一次就考取了养老护理员五级资格证。

那一年,院里接收到一个长了褥疮的老人,她不怕脏,不怕累,精心呵护老人,又研究治疗的方法,硬是凭着自己的钻研,护理好了老人的褥疮。

哪怕是休息时间,她也会陪老人打牌、做手工、唠家常,她负责的房间,经常能听到老人的笑声。

业务水平高,老人看在眼里。敬老院里一些能够自理的老人会念叨:“小汪,我老了就靠你照顾了。”

去年12月底,汪春风因为表现突出,被授予2015年度首届杭州市“最美护理员”称号。

2016年她的第一次休假,可能要排在清明小长假。她说,打算回老家看看,为父母上一炷香,陪陪家里人。

“护理员工作很辛苦,收入也很微薄,每年过年,他们都很少回家过年。敬老院里像汪春风一样每天从凌晨坚守到深夜的‘24小时贴身护工’不在少数。”

上塘爱心老年之家的院长李青说,他们最大的心愿,是老人们能在精心呵护下慢慢好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她的春节 从明天开始
——记上塘敬老院护理员汪春风
2016-02-15

记者 傅一览 通讯员 张筱燕

汪春风的春节团圆饭,明天才能吃到。

儿子从老家安徽赶过来,陪她住两天,然后再去部队报到。这样延迟的团圆,已经是第10个年头。

不回家,是因为被需要。

46岁的汪春风是上塘敬老院里的护理员,春节期间,是敬老院最忙的时候。

“年纪最大的97岁了,许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这里离不开人。”

谈到在杭州的新年,她笑笑说,儿子年纪小的时候,心里还真有点那个。如今儿子长大懂事,每年先在大姨家过节,然后再到杭州陪妈妈。每次来,敬老院非常照顾,腾出房间给母子团聚。

上塘敬老院在七古登13号,有123张床位。因为身体原因,春节期间只有少量老人能回家过年,住上一两天和子女团聚。大多数时候,这里有六七十位老人需要被照顾。

汪春风的春节长假,比工作日更加忙碌一些。

早上5点多起床,给卧床的老人换尿不湿,擦身、洗脸,带还能走动的老人上厕所,清理房间的马桶。随后又是一轮接一轮地喂饭、翻身、清理、康复训练,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遇到需要特护的老人,半夜起来照顾是常事。

每一件事都非常琐碎,非常辛苦,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更需要耐心、细心。

汪春风热爱这份工作。10年前,这位单亲妈妈从安徽农村来到杭州,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进敬老院工作第一年,她花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看书,苦练护理,一次就考取了养老护理员五级资格证。

那一年,院里接收到一个长了褥疮的老人,她不怕脏,不怕累,精心呵护老人,又研究治疗的方法,硬是凭着自己的钻研,护理好了老人的褥疮。

哪怕是休息时间,她也会陪老人打牌、做手工、唠家常,她负责的房间,经常能听到老人的笑声。

业务水平高,老人看在眼里。敬老院里一些能够自理的老人会念叨:“小汪,我老了就靠你照顾了。”

去年12月底,汪春风因为表现突出,被授予2015年度首届杭州市“最美护理员”称号。

2016年她的第一次休假,可能要排在清明小长假。她说,打算回老家看看,为父母上一炷香,陪陪家里人。

“护理员工作很辛苦,收入也很微薄,每年过年,他们都很少回家过年。敬老院里像汪春风一样每天从凌晨坚守到深夜的‘24小时贴身护工’不在少数。”

上塘爱心老年之家的院长李青说,他们最大的心愿,是老人们能在精心呵护下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