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嵘(媒体人,对一切事物都怀有好奇之心) 快到新年的时候,各种愿望和计划如同是双十一的打折商品,在我的新年愿景购物车中装得满满的,比如不再睡懒觉,坚持每天早起跑步;不再没完没了地刷微信,认认真真地去读几本书……当然,这个故事你能猜到结果:未来的一年中,我的晨跑只在想象中进行,所有未拆封的书像圣女一样坚定地保持着贞洁。 新年计划这件事由来已久,古代巴比伦人在每年的开始向他们的神灵立誓说:我们要归还借走的物品和偿还债务(那些跑路的P2P公司老板想必也是这么许诺的)。但所有的新年计划结果都好不到哪里去,2007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研究了三千多个对象后发现:制定新年计划的人群中,88%的人都失败了,但是居然有52%的人在一开始时自信满满,感觉自己胜券在握。 尽管我此刻仍然赖在被窝里,但我还是希望有一种说法来缓解我的负疚感。加拿大卡尔登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蒂莫西·皮曲尔说:新年计划其实是一种“文化拖延症”,是人们彻底改造自我的一种尝试。人们制定计划是为了激励自我,但人们往往尚未准备好改变自己的习惯,特别是那些不良习惯;而这才是新年计划失败率高的原因。 其实,这里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种原因将让我更心安理得地睡个懒觉)。美国贝勒医学院的里德·蒙塔古教授说:我们的大脑是进化了上千万年的产物,它们已经衍生出一套计算公式,从大脑能耗的角度来说,思维和行动会走一条最节省能量的捷径,我们将之称为习惯。 正是因为人的习惯是由思维模式导致的神经通路和记忆造成的,这些神经通路和记忆就变成我们选择行为默认的基础……这话有点绕口,这样说也许你更容易理解:当你在商场遇到大促销时,看到你喜爱的衣服和包包正在疯狂降价,此时你做出的决策不是这样东西你有没用,而是上次大血拼的愉悦记忆在像恒星一样闪闪发光,让你浑身发热,于是你不顾一切冲进抢购的人群…… 美国的脑科学家安东尼奥说:如果你想通过“我不想这么做(比如我不睡懒觉、我不当剁手党、我要卸载快播)”来改变默认的思维模式的话,结果你只是在强化那种思维。要真正改变,你需要通过新的思维模式来创造新的神经通路(看来真还不容易)。 另外,如果你真的有什么新年计划,最好不要和别人谈论。记得以前看过一本港片《新恋爱世纪》,里面黎明演的男主角在众人中对刘嘉玲演的女主角喊道:“我一定会出人头地,让你幸福的”。刘嘉玲冷冷地看着人群说:“那又怎么样,这里又有哪一个不想出人头地呢?”最后的结果是刘嘉玲断然和黎明分手。 通常来说,你把你的新年计划告诉朋友,或者公布在微信上,晒出新买的跑鞋照片下写着“新的一年我要坚持锻炼”;发布一张和女友趴在栏杆上的照片下写着“我最爱的它和她”,这样通常没有什么用,并且还很可笑。 心理学家发现,公开谈论某个目标会让人感觉离这个目标更近了一些,比如告诉别人“我要炒股赚一千万”,你会感觉自己已经赚到了几十万。研究者把这种心理称为“自我实现理论”,接下来你会感觉很好,但是如何按照计划去行动,反而变得不再重要了,你会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实现新年计划,真的想对某人好,那么你最好把心愿默默地放在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