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琳 七八年前在浙大的书展上,簇拥而来一群学生,其中一人清癯腼腆,手一碰书,便如时间停滞,最痴迷,最后买的书最少。 腼腆后生常来书店,彼时通雅轩还是“二楼书店”,他是常来的“稀客”之一。门铃“叮”地一响,人已闪入,蹩至角落,翻书的身影如同雕塑,许久不见动弹,一两个时辰后,买三两本小书,门铃又“叮”地一响,身影已在玻璃门外。 来书店,从未打过招呼,不意对眼,至多点个头。 一日,又至书店。临走,柜台前突然叠起巍峨的一摞。正惊讶,他说,开张发票。原来是浙大硕士毕业后进了浙江古籍出版社。 至此,仍旧不知姓名。 又一日来书店,径直找店主,始报上大名:路伟。他说自己刚做了一本书,张岱。听完究竟后,店主大惊,但又觉至合情理——只有一根筋的“书蠹头”,做事心无旁骛,方能有此发现,如得神助。 后来见到一篇同事写他的文章,形容他“走廊上迎面看见”,“低头沿着墙壁走路,不敢抬头看人”,但稍熟稔,便大不同,内与外迥若两人。 他自嘲是“好事之徒”,喜欢整理古籍,做古籍传布的事,不足三十岁的身体里藏着一个浩繁的小宇宙——“宁可古人负我,留下很多没价值的东西;我不可负古人,不可使其心血枉费。” 于是感叹,百年来张岱研究者层峦叠嶂,为什么有此发现的却是一个年轻人?想起过往的一瞥又一瞥,记下一笔,或正应了那句“因果不虚”。 (注:路伟,85后,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浙江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硕士,好学深思,嗜书如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