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蒋成杰 记者 王紫微)“向大伯,今天吃什么?”食堂工作人员热情地与老人打招呼。才上午10点多,食堂里已经人声鼎沸,近60位老人在此用餐——清波街道全新升级的第一老年食堂,“上座率”很高。 过去,街道的老年食堂很小,连厨房加餐厅总共只有40多平方米,每天的供应量十分有限。“由于设备有限,一天大概只能做六七十份饭菜。”食堂师傅介绍说。 为了改善老人就餐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去年,街道精心选址,投入一大笔资金,在寸土寸金的西湖边——三衙前10号,建了一所新食堂。 新食堂面积有100多平方米,楼上楼下两层。在设计时,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特意将餐厅设在一楼,把厨房设在二楼。 厨房里,烤箱、蒸笼等各种炊具一应俱全,每天可以供应一百多份饭菜,面食花样也多了。“如果吃饭的老人多,我们还能增加供应。” 除了“堂食”,还可以订餐。针对社区里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食堂可以在全辖区范围内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行动不便的老人,想吃什么,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有食堂的工作人员送上门——平均每天要送出大约20多份。目前,全新升级的第一老年食堂主要服务劳动路、清波门社区,与服务柳翠井巷、清河坊、定安路社区的第二老年食堂形成了一张覆盖全街道的老年居民饮食保障网。 今天立春,食堂还特意为老人们准备了应景的点心,凡是当天就餐的老人都可以免费品尝两个春卷,口味分咸甜两种,要是觉得好吃,还可以再买几个带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