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2月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5:教育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寒假里学生每天盼着见“嫦娥老师”
杭电发布“三位一体”简章
寒假伢儿来体验这些活动吧
下城的这个健康俱乐部很赞
上城把“游戏”送进每个社区
用手机记录年味
“阿潘校长”给学生送福
百个社区收到假日资源包
师生寒冬送温暖
各类高中招生“个别生”报考将启动
服务贴士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墩小学这位老师有心也有爱 用手机上美术微课
寒假里学生每天盼着见“嫦娥老师”
2016-02-04

本报讯(记者 张向瑜 通讯员 韩爱芬)寒假已开始,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好玩的节目。但对三墩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喜好:每天打开手机微信,通过视频跟着“嫦娥老师”一起做各种美术手工,前天是折鸽子,昨天是折爱心,过几天还要学剪纸。虽说才短短十多分钟时间,但很多学生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必来。

“嫦娥老师”是该校一年级美术教师史俐嫦,因名字中带“嫦”字,同事学生都习惯叫她“嫦娥老师”,寒假的“每日一课”正是她一手包办。

她每天起码花一个小时

保证寒假每天一堂亲子手工课

史老师的微课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名为“小学美术微课”。打开这个公众号,以昨天内容为例,是教学生折纸爱心,除了文字介绍,最关键的是有一段5分钟的视频,手把手地教。“假期里主要推折纸和剪纸的内容,材料准备相对简单,做起来也很方便,适合亲子在家做。”史老师介绍说,一般她会在晚饭后推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时间正好。

史老师教一年级7个班,微信上的粉丝主要就是学生和家长。而最近因为有同事在微信上转发,其他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也都关注了起来。从文字和照片的整理,再到录制视频上传,整个过程,史老师都是一手包办。尽管每天要为此花去一两个小时,但史老师觉得很值。“家长和孩子都很积极,做好手工后,还会通过微信把作品发给我看。”她笑着说,都能感觉到家长对美术这门课,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喜欢。

全年级280多个学生都亮相过

记录学生一学期的美术成长

这个微信平台并非是寒假刚推出,而是已经做了一个学期。2015年上半年,史老师生孩子请产假,当时为了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就关注了不少微信号,受此启发,她就想自己的美术课堂,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孩子、家长之间建立起更多的联系。于是,8月底一上班,就开始着手做了起来。

“刚开始,有些内容是转载的,但马上我就改变了方向,一定要原创,因为每天我在学生课堂,能做的内容太丰富了。”史老师说,她在课堂上会特意拍下孩子的制作过程和各类作品,每天编辑好以后推送。“家长和学生渐渐养成了习惯,每天上去了解一下美术课堂的内容,其中有一天,我因为忙论文,错过了推送时间。结果第二天就有学生来问我,说嫦娥老师,怎么昨天没有发呢?”

在每一天课堂内容的微信中,史老师都会特意放一张“全家福”。“这是我们统一的标志,整个课堂的学生拿起自己的作品,来张大合照,然后发上去,一年级的280多位学生,基本都在这儿亮相过。”最让史老师开心的是,孩子们兴趣都很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作品都通过这个平台记录了下来,特别有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三墩小学这位老师有心也有爱 用手机上美术微课
寒假里学生每天盼着见“嫦娥老师”
2016-02-04

本报讯(记者 张向瑜 通讯员 韩爱芬)寒假已开始,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好玩的节目。但对三墩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喜好:每天打开手机微信,通过视频跟着“嫦娥老师”一起做各种美术手工,前天是折鸽子,昨天是折爱心,过几天还要学剪纸。虽说才短短十多分钟时间,但很多学生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必来。

“嫦娥老师”是该校一年级美术教师史俐嫦,因名字中带“嫦”字,同事学生都习惯叫她“嫦娥老师”,寒假的“每日一课”正是她一手包办。

她每天起码花一个小时

保证寒假每天一堂亲子手工课

史老师的微课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名为“小学美术微课”。打开这个公众号,以昨天内容为例,是教学生折纸爱心,除了文字介绍,最关键的是有一段5分钟的视频,手把手地教。“假期里主要推折纸和剪纸的内容,材料准备相对简单,做起来也很方便,适合亲子在家做。”史老师介绍说,一般她会在晚饭后推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时间正好。

史老师教一年级7个班,微信上的粉丝主要就是学生和家长。而最近因为有同事在微信上转发,其他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也都关注了起来。从文字和照片的整理,再到录制视频上传,整个过程,史老师都是一手包办。尽管每天要为此花去一两个小时,但史老师觉得很值。“家长和孩子都很积极,做好手工后,还会通过微信把作品发给我看。”她笑着说,都能感觉到家长对美术这门课,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喜欢。

全年级280多个学生都亮相过

记录学生一学期的美术成长

这个微信平台并非是寒假刚推出,而是已经做了一个学期。2015年上半年,史老师生孩子请产假,当时为了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就关注了不少微信号,受此启发,她就想自己的美术课堂,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孩子、家长之间建立起更多的联系。于是,8月底一上班,就开始着手做了起来。

“刚开始,有些内容是转载的,但马上我就改变了方向,一定要原创,因为每天我在学生课堂,能做的内容太丰富了。”史老师说,她在课堂上会特意拍下孩子的制作过程和各类作品,每天编辑好以后推送。“家长和学生渐渐养成了习惯,每天上去了解一下美术课堂的内容,其中有一天,我因为忙论文,错过了推送时间。结果第二天就有学生来问我,说嫦娥老师,怎么昨天没有发呢?”

在每一天课堂内容的微信中,史老师都会特意放一张“全家福”。“这是我们统一的标志,整个课堂的学生拿起自己的作品,来张大合照,然后发上去,一年级的280多位学生,基本都在这儿亮相过。”最让史老师开心的是,孩子们兴趣都很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作品都通过这个平台记录了下来,特别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