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向瑜 通讯员 韩爱芬)寒假已开始,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好玩的节目。但对三墩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喜好:每天打开手机微信,通过视频跟着“嫦娥老师”一起做各种美术手工,前天是折鸽子,昨天是折爱心,过几天还要学剪纸。虽说才短短十多分钟时间,但很多学生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必来。 “嫦娥老师”是该校一年级美术教师史俐嫦,因名字中带“嫦”字,同事学生都习惯叫她“嫦娥老师”,寒假的“每日一课”正是她一手包办。 她每天起码花一个小时 保证寒假每天一堂亲子手工课 史老师的微课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名为“小学美术微课”。打开这个公众号,以昨天内容为例,是教学生折纸爱心,除了文字介绍,最关键的是有一段5分钟的视频,手把手地教。“假期里主要推折纸和剪纸的内容,材料准备相对简单,做起来也很方便,适合亲子在家做。”史老师介绍说,一般她会在晚饭后推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时间正好。 史老师教一年级7个班,微信上的粉丝主要就是学生和家长。而最近因为有同事在微信上转发,其他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也都关注了起来。从文字和照片的整理,再到录制视频上传,整个过程,史老师都是一手包办。尽管每天要为此花去一两个小时,但史老师觉得很值。“家长和孩子都很积极,做好手工后,还会通过微信把作品发给我看。”她笑着说,都能感觉到家长对美术这门课,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喜欢。 全年级280多个学生都亮相过 记录学生一学期的美术成长 这个微信平台并非是寒假刚推出,而是已经做了一个学期。2015年上半年,史老师生孩子请产假,当时为了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就关注了不少微信号,受此启发,她就想自己的美术课堂,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孩子、家长之间建立起更多的联系。于是,8月底一上班,就开始着手做了起来。 “刚开始,有些内容是转载的,但马上我就改变了方向,一定要原创,因为每天我在学生课堂,能做的内容太丰富了。”史老师说,她在课堂上会特意拍下孩子的制作过程和各类作品,每天编辑好以后推送。“家长和学生渐渐养成了习惯,每天上去了解一下美术课堂的内容,其中有一天,我因为忙论文,错过了推送时间。结果第二天就有学生来问我,说嫦娥老师,怎么昨天没有发呢?” 在每一天课堂内容的微信中,史老师都会特意放一张“全家福”。“这是我们统一的标志,整个课堂的学生拿起自己的作品,来张大合照,然后发上去,一年级的280多位学生,基本都在这儿亮相过。”最让史老师开心的是,孩子们兴趣都很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作品都通过这个平台记录了下来,特别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