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2月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5:艺术典藏·收藏鉴赏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传国御玺”辨
《怎样鉴定书画》 标志着中国书画鉴定观念的 现代转型
西泠 镜像
山川雨露图书室(上)
谈雍、乾两朝御瓷的优劣
古今鉴藏文献摘录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鉴定书画》 标志着中国书画鉴定观念的 现代转型
典藏 专论
2016-02-04

文/林如

张珩及其《怎样鉴定书画》在中国书画鉴定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超越。与民国时期吴湖帆、黄宾虹、赵汝珍等书画鉴定家相比,张珩的优势在于:对鉴定理论的构建有相对宏观和科学系统的把握,在理论叙述上有一定的主次层次和逻辑关系,所谓现代理论体系意义上的概论性书画鉴定理论,其特点正在于此;并且概论性的书画鉴定理论构建中涉及的综合鉴定方法,在张珩具体的书画鉴定实践中也有所体现。吴湖帆与黄宾虹的书画鉴定理论显然更倾向于古代书论画论的随感和札记叙述方式,在现代理论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方面远远没有达到张珩的高度。赵汝珍虽然率先提出书画鉴定的多种判断依据和方法,但其内在之主次、逻辑关系并不明显,在鉴定作品的具体实践中表现也并不充分,它还无法成为书画鉴定理论的一种典型模式。当然,张珩《怎样鉴定书画》理论成果的进步除了归功于鉴定家个人的努力和创造,时代学术观念的进步对个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张珩对中国书画鉴定的贡献不但表现在具体的鉴定方法上和理论研究的建树上,甚至对于整个书画鉴定的观念模式而言,都是一种质的转变。我们不难发现,后来的书画鉴定概论性的理论成果大都没有脱离张珩的理论模式,较早的如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概论》、王以坤《书画鉴定简述》(重编后改名《古书画鉴定法》,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5月)都以此为范本,只是有所增减,大致内容都出于此。其他如谢稚柳等书画鉴定家虽然没有概论性的理论著作,但他所称之为“内在依据”和“旁证”,徐邦达称之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内容,都源于张珩的《怎样鉴定书画》中的书画鉴定主辅依据理论,论精神实质并无根本差别。今天的许多概论类书画鉴定著述,也仍然不能脱离这种模式,由此足见它的影响力所在。

当然,张珩的鉴定方法和理论体系在今天看来,也同样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比如概论性的书画鉴定理论虽然讲求科学的学理与方法,但也只是对书画鉴定学理方法的粗略描述,在书画鉴定中一旦发生方法的异同讨论与具体的争执,它的解决矛盾的证明能力还是比较缺乏。这在现代的许多鉴定学派争论事件中已经得到了印证。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怎样鉴定书画》是中国书画鉴定史上第一部用现代科学体例专论书画鉴定方法的著作,它将中国书画鉴定方法与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中国书画鉴定观念的现代转型。

而张珩,当然应该被推为中国书画鉴定走向学科化的第一代里程碑式的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怎样鉴定书画》 标志着中国书画鉴定观念的 现代转型
典藏 专论
2016-02-04

文/林如

张珩及其《怎样鉴定书画》在中国书画鉴定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超越。与民国时期吴湖帆、黄宾虹、赵汝珍等书画鉴定家相比,张珩的优势在于:对鉴定理论的构建有相对宏观和科学系统的把握,在理论叙述上有一定的主次层次和逻辑关系,所谓现代理论体系意义上的概论性书画鉴定理论,其特点正在于此;并且概论性的书画鉴定理论构建中涉及的综合鉴定方法,在张珩具体的书画鉴定实践中也有所体现。吴湖帆与黄宾虹的书画鉴定理论显然更倾向于古代书论画论的随感和札记叙述方式,在现代理论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方面远远没有达到张珩的高度。赵汝珍虽然率先提出书画鉴定的多种判断依据和方法,但其内在之主次、逻辑关系并不明显,在鉴定作品的具体实践中表现也并不充分,它还无法成为书画鉴定理论的一种典型模式。当然,张珩《怎样鉴定书画》理论成果的进步除了归功于鉴定家个人的努力和创造,时代学术观念的进步对个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张珩对中国书画鉴定的贡献不但表现在具体的鉴定方法上和理论研究的建树上,甚至对于整个书画鉴定的观念模式而言,都是一种质的转变。我们不难发现,后来的书画鉴定概论性的理论成果大都没有脱离张珩的理论模式,较早的如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概论》、王以坤《书画鉴定简述》(重编后改名《古书画鉴定法》,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5月)都以此为范本,只是有所增减,大致内容都出于此。其他如谢稚柳等书画鉴定家虽然没有概论性的理论著作,但他所称之为“内在依据”和“旁证”,徐邦达称之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内容,都源于张珩的《怎样鉴定书画》中的书画鉴定主辅依据理论,论精神实质并无根本差别。今天的许多概论类书画鉴定著述,也仍然不能脱离这种模式,由此足见它的影响力所在。

当然,张珩的鉴定方法和理论体系在今天看来,也同样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比如概论性的书画鉴定理论虽然讲求科学的学理与方法,但也只是对书画鉴定学理方法的粗略描述,在书画鉴定中一旦发生方法的异同讨论与具体的争执,它的解决矛盾的证明能力还是比较缺乏。这在现代的许多鉴定学派争论事件中已经得到了印证。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怎样鉴定书画》是中国书画鉴定史上第一部用现代科学体例专论书画鉴定方法的著作,它将中国书画鉴定方法与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中国书画鉴定观念的现代转型。

而张珩,当然应该被推为中国书画鉴定走向学科化的第一代里程碑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