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2月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2:热线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图3
品味全猪宴、动手写福字、学习打麻糍 “家委会直通车”首发,寻找“年味”之旅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品味全猪宴、动手写福字、学习打麻糍 “家委会直通车”首发,寻找“年味”之旅
如果你也想加入这个快乐团队,请加微信群
2016-02-04

记者 李维和 文 记者 蔡怀光 摄

说起临安湍口镇,不少人第一反应是那里有个出名的湍口温泉。其实,湍口镇往南再开十几分钟的车,你就能找到另一片世外桃源。

上周六,杭州日报“周末去哪儿”订制版活动“家委会直通车”发出了首趟专列,20辆自驾车载着60多人,一同前往湍口镇湍源村找年味。

湍源村位于湍口镇南部,是湍口村四大水源地中地势最平坦、居住人口最集中的一个。这次前往湍源村的队伍以家庭为组成单位,老爸老妈带着孩子,到可能他们自己也没去过的古村落里,嗅一嗅老底子过农历新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全猪宴

找年味,当然要从舌尖上开始。

以前,农村生活清苦,杀猪成了家家户户过大年时犒劳自己一年辛勤劳作的习俗,也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事情。

中午吃饭时,“家委会直通车”大大小小的“乘客”都把目光瞄准了餐桌上的全猪宴:干锅红烧土猪肉、猪血雪菜炖豆腐、小炒猪肝……每道菜都和猪有关,虽然是土法烹制,但原料地道,风味独特。夹一块五花肉,捧上一碗拌着肉汁的米饭,一通扒拉,比起吃城里的洋快餐可痛快多了。

除了全猪宴,当地的素面也不容错过。做好的生面如生丝一般挂在一米多高的架子上,颜色通透。按照当地的饮食习惯,素面只要出锅后加点热水,拌上猪油,撒上葱花,便是一道美味,特别适合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人吃,而且,这碗面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

笔尖上的年味:写福字

吃完午饭,大家的精神也养足了,领队带着大家来到一座祠堂。

这座祠堂已有上百年历史,据说过去村里出过不少中举的读书人,他们衣锦还乡后便盖了这祠堂。村里的一位老师傅早早地在祠堂里准备材料,正在小心地裁着红纸,让大家试着写福字。

别说,小朋友们手下还真有点功夫。红纸平铺,提笔蘸墨,随后便是提按顿挫、笔走龙蛇,小朋友们写福字的功力都快赶上老师傅了。

看着孩子们写的福字,在一旁围观的家长们也乐开了花,这些福字带回家里,过年时贴在大门上,可比外面卖的福字有意义得多了。

木碓上的年味:打麻糍

舞文弄墨之后,大家还不忘干点体力活。在村民的带领下,大家又去体验了做糯米糕和打麻糍。

一位老大爷将熬制好的番薯糖浆和糯米饭用力揉在一起,捏成团状,趁着软糯,立刻塞入方形模子内塑型。接着,孩子们轮流用擀面杖把糯米糕压扁压实,稍经冷却,便快刀切成块,直接塞进嘴里,那个味道,真叫香甜软糯。

打麻糍可比做糯米糕费劲多了,两位村里的大伯配合着挥动木碓捶打石臼中的糯米团,打了没几分钟,已是气喘吁吁。一位爸爸自告奋勇上前尝试,只打了两下,便大喊腰吃不消了,糯米团子也都粘到了木碓上。

村民们说,打麻糍是一件技术活,麻糍师傅要把木碓举过头顶,力道要足,锤击点要准,打出的麻糍才会好吃。当然,打麻糍时,姿势不对会很伤。

“家委会直通车”简介

“家委会直通车”是2016年由杭州日报“周末去哪儿”品牌活动衍生推出的一项集亲子、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周末短途游产品,主打班级团体游学项目,整合杭城周边优质资源,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寓学于乐,还有机会在我们的报纸版面上亮相。

“家委会直通车”得到了合作方阿农巴巴的大力支持。阿农巴巴是首个面向中国农村的移动互联网O2O体验式精准消费与投资平台,让城市人深入农村,体验不同的农村生活与民俗,返璞归真。

我们期待和大家的再一次相聚!

“乘客”留言板

好多东西都是学校里看不到的,特别是打麻糍和做糯米糕,有机会一定要再来参加!(采荷一小 宋彦琪)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有很多积雪,又有打雪仗的机会了。

(长寿桥小学 沈群皓)

我跟爸爸说今年要去农村过年,还要放烟花玩。(青蓝小学 李奕帆)

农村原来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可惜没能去挖笋,争取有机会再去。(育才附小 舒雅雯)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品味全猪宴、动手写福字、学习打麻糍 “家委会直通车”首发,寻找“年味”之旅
如果你也想加入这个快乐团队,请加微信群
2016-02-04

记者 李维和 文 记者 蔡怀光 摄

说起临安湍口镇,不少人第一反应是那里有个出名的湍口温泉。其实,湍口镇往南再开十几分钟的车,你就能找到另一片世外桃源。

上周六,杭州日报“周末去哪儿”订制版活动“家委会直通车”发出了首趟专列,20辆自驾车载着60多人,一同前往湍口镇湍源村找年味。

湍源村位于湍口镇南部,是湍口村四大水源地中地势最平坦、居住人口最集中的一个。这次前往湍源村的队伍以家庭为组成单位,老爸老妈带着孩子,到可能他们自己也没去过的古村落里,嗅一嗅老底子过农历新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全猪宴

找年味,当然要从舌尖上开始。

以前,农村生活清苦,杀猪成了家家户户过大年时犒劳自己一年辛勤劳作的习俗,也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事情。

中午吃饭时,“家委会直通车”大大小小的“乘客”都把目光瞄准了餐桌上的全猪宴:干锅红烧土猪肉、猪血雪菜炖豆腐、小炒猪肝……每道菜都和猪有关,虽然是土法烹制,但原料地道,风味独特。夹一块五花肉,捧上一碗拌着肉汁的米饭,一通扒拉,比起吃城里的洋快餐可痛快多了。

除了全猪宴,当地的素面也不容错过。做好的生面如生丝一般挂在一米多高的架子上,颜色通透。按照当地的饮食习惯,素面只要出锅后加点热水,拌上猪油,撒上葱花,便是一道美味,特别适合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人吃,而且,这碗面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

笔尖上的年味:写福字

吃完午饭,大家的精神也养足了,领队带着大家来到一座祠堂。

这座祠堂已有上百年历史,据说过去村里出过不少中举的读书人,他们衣锦还乡后便盖了这祠堂。村里的一位老师傅早早地在祠堂里准备材料,正在小心地裁着红纸,让大家试着写福字。

别说,小朋友们手下还真有点功夫。红纸平铺,提笔蘸墨,随后便是提按顿挫、笔走龙蛇,小朋友们写福字的功力都快赶上老师傅了。

看着孩子们写的福字,在一旁围观的家长们也乐开了花,这些福字带回家里,过年时贴在大门上,可比外面卖的福字有意义得多了。

木碓上的年味:打麻糍

舞文弄墨之后,大家还不忘干点体力活。在村民的带领下,大家又去体验了做糯米糕和打麻糍。

一位老大爷将熬制好的番薯糖浆和糯米饭用力揉在一起,捏成团状,趁着软糯,立刻塞入方形模子内塑型。接着,孩子们轮流用擀面杖把糯米糕压扁压实,稍经冷却,便快刀切成块,直接塞进嘴里,那个味道,真叫香甜软糯。

打麻糍可比做糯米糕费劲多了,两位村里的大伯配合着挥动木碓捶打石臼中的糯米团,打了没几分钟,已是气喘吁吁。一位爸爸自告奋勇上前尝试,只打了两下,便大喊腰吃不消了,糯米团子也都粘到了木碓上。

村民们说,打麻糍是一件技术活,麻糍师傅要把木碓举过头顶,力道要足,锤击点要准,打出的麻糍才会好吃。当然,打麻糍时,姿势不对会很伤。

“家委会直通车”简介

“家委会直通车”是2016年由杭州日报“周末去哪儿”品牌活动衍生推出的一项集亲子、休闲、科普于一体的周末短途游产品,主打班级团体游学项目,整合杭城周边优质资源,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寓学于乐,还有机会在我们的报纸版面上亮相。

“家委会直通车”得到了合作方阿农巴巴的大力支持。阿农巴巴是首个面向中国农村的移动互联网O2O体验式精准消费与投资平台,让城市人深入农村,体验不同的农村生活与民俗,返璞归真。

我们期待和大家的再一次相聚!

“乘客”留言板

好多东西都是学校里看不到的,特别是打麻糍和做糯米糕,有机会一定要再来参加!(采荷一小 宋彦琪)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有很多积雪,又有打雪仗的机会了。

(长寿桥小学 沈群皓)

我跟爸爸说今年要去农村过年,还要放烟花玩。(青蓝小学 李奕帆)

农村原来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可惜没能去挖笋,争取有机会再去。(育才附小 舒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