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一民:快过年了,居民文化活动安排了没有? 高 宇:新春文化活动,我们早就搞得很热闹啦,联欢会都开过五六个了。今年街道安排文化活动27项,有“辞旧迎新送福进家门”、“剪纸迎新春”、“大红灯笼高高挂”、“集邮缘谊会”、“喜迎G20峰会书画展”、“夕阳红唱响新年”、“美人美景摄影展”、“看杂技”、“包汤圆猜灯谜”等,各社区也都组织安排了不少文化活动,居民家门口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司马一民:这么多活动,过年真够有文化的,组织安排这些活动费不少劲吧? 高 宇:不太费劲,大部分都是居民群众自己搞的。 司马一民:居民群众自己能搞这么多活动? 高 宇:这几年,凯旋街道着力建设与居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体系,依托这个体系,各种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居民群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司马一民:这是个什么样的体系。 高 宇:简单说就是办好“四个课堂”。一是开设“线上课堂”,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凯e通”指尖微管站,在14个社区的网络平台中开设文化宣传专栏,设立社区文化活动动态、文体教育培训、精神文明、健康知识等专栏,及时更新发布文化体育政策、体育技巧介绍及社区文化活动预告。同时,开通社区微博、微信平台,将相关文体知识汇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以温馨提醒的方式常态性地发送。 司马一民:互联网+了。 高 宇:二是做深“线下课堂”,提升文化素养。依托“凯清书社”、“傻瓜研究会”、“凯旋夜校”等载体,每月定期组织机关、社区干部开展日常学习,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文化素养。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科普学校、远程教育、图书漂流站、流动报刊栏等作用,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如健康保健、防诈骗、急救、逃生等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化信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司马一民:文化素养提高了,很多事情就说得通了。 高 宇:三是加强“流动课堂”,实现文化互通。充分发挥“凯联盟”资源优势,以“共兴区域文化”项目的实施为抓手,开展多元化教育培训,辖区剪纸、书画、快板、越剧、瑜伽、茶艺、空竹、排舞等90多支自我管理的社区文化团队,均跨出“家门”,以教育培训,文化走亲等形式,与辖区单位、兄弟社区开展文化交流,实现区域内优势资源互补。同时,围绕文化团队竞技、文化教育普及、文化成果展示、文化创意交流四大板块开展贯穿全年的“凯之韵”市民文化节及凯旋印象摄影大赛等大型文化主题活动。 司马一民:90多支社区文化团队,都自我管理,不简单,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命力也就在此。 高 宇:四是拓展“最美课堂”,弘扬核心价值。制定出台“美在凯旋、你我同行”活动方案,围绕“树最美、学最美、做最美、评最美”四项内容,开展思想教育、道德实践、典型遴选、宣传引导。依托道德讲堂开展“向何钧同志学习”活动,并在14个社区设立“禾苗小屋”心理健康辅导室,延续何钧精神。通过开辟“文明红黑榜”、征集“凯旋公约”、开展“日行一善”主题活动、开展“凯旋之美”、“凯旋榜样”评选、爱心接力点亮“微心愿”等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