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7年7月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3:浙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淘宝造物节奇市江湖线下展览 好玩的淘宝店基本都来了
好口碑的“白水洋豆腐”遭遇最大尴尬 商标被一敏锐的仙居商人注册 到底如何做大豆腐产业 双方约了本周三商谈
福彩“15选5”
福彩“6+1”
福彩3D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口碑的“白水洋豆腐”遭遇最大尴尬 商标被一敏锐的仙居商人注册 到底如何做大豆腐产业 双方约了本周三商谈
2017-07-09

《台州“白水洋豆腐”越来越不地道?》追踪

当地人很喜欢 知名度也很高

几乎是台州任何一家酒店的必点菜

记者 胡剑

“白水洋豆腐出问题了!市场监管局开始全面整顿!”陈大庆听到这个消息时,刚好是白水洋豆腐事件被快报曝光一个星期后。

上周四,快报报道了临海市区多家豆腐作坊卫生糟糕、制作不规范等情况,一周来,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进行专项整治,对登记在册的300多家豆腐作坊和工厂进行了检查,对存在问题的部分给予处罚。

陈大庆是临海市白水洋镇常务副镇长,分管工业、食品安全、环保等工作,白水洋豆腐作坊脏乱差的情况,刚好在他管辖范围内。

但要管好这个工作,陈大庆有点为难:现在,大多数打着“白水洋豆腐”旗号的工厂抑或小作坊,都不在镇里,而是远在20公里外的临海市区,“想管也管不到。”

“白水洋豆腐”遇到的尴尬

临海申遗成功 商标却被一敏锐的仙居商人注册

去年12月底,陈大庆当选为白水洋镇常务副镇长,上任之初,他就开始关注“白水洋豆腐”。他了解到,前任副镇长为这事也做过不少努力。

“我们对外宣传白水洋豆腐是镇里的珍贵农特产品,但事实上,豆腐并不在镇里生产,商标也被注册掉了。”陈大庆说。

记者从临海市场监管局商标科了解到,“白水洋豆腐”商标持有者是一位仙居人,叫丁朝辉,2000年左右开始做豆腐,他的技术的确来自白水洋——因为岳父岳母是白水洋人,打小就是做豆腐的。

2003年,丁朝辉不满足于自产自销,开始往酒店动脑筋,从为临海酒店供货,慢慢做到为全台州高档酒店供货。现在,在台州任何一家酒店,几乎都有“白水洋豆腐”这道菜,也差不多是必点菜。

两年后,丁朝辉注册了“白水洋豆腐”商标。从那时起,“白水洋豆腐”的品牌开始被更多人了解接受。

2011年前后,临海市准备申报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就包括历史可追溯到民国的“白水洋豆腐”。

“申报前,我们问过白水洋镇政府,被告知镇里没办法整理材料,结果只能我们自己收集。”临海市非遗中心主任张志军说,一年后,项目申报成功。

此后,白水洋镇政府开始重视豆腐品牌保护,多方打听后,找到丁朝辉,希望他回到白水洋做豆腐,并无偿将商标转给政府,由政府统一管理和支配使用。

当时丁朝辉没答应。“我不能把商标白送出去,品牌是我一点点做出来的,政府跟我谈,总要给我点实惠,总之最后没有谈拢。”丁朝辉说:“但几年做下来,我也慢慢感受到发展‘瓶颈’,现有厂房拓展不了,企业很难发展。我现在愿意转出品牌,也希望在政府扶植保护下,把豆腐产业做大做好。”但是,丁朝辉说,他也不知道找谁谈。

双方本周三商谈

专门聊豆腐产业

“说实话,白水洋豆腐已是台州一个特产资源。如果镇里能借这次曝光机会做好品牌建设,是一件好事。”周五,陈大庆主持召开了全镇五小行业整治会议,内容跟豆腐有关。

陈大庆说,这两天他一直在反思,从白水洋出去的豆腐,如果再这么“野蛮生长”,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品牌,还有一个镇的形象,保护和发展豆腐势在必行。

陈大庆明白,如果品牌没有协会或机构统一管理,会出现三个尴尬情况:

首先是丁朝辉,由于没办法得到政策支持,企业扩大不了,就空有一颗想做大做强的心。

其次是那些卫生糟糕的小作坊,没有品牌意识,做豆腐很随性,没有统一标准,时刻留有因质量问题破坏豆腐产业的隐患。

再次,是那些已建成标准厂房的豆腐厂,因为没有商标,即使豆腐制作工艺、标准跟白水洋豆腐一样,也得不到消费者认可,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困境。

据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目前当地登记在册的豆腐作坊超过300家,实际在500家左右。虽然作坊并不是都打上“白水洋豆腐”标签,但在临海人,或台州人认知里,这就是“白水洋豆腐”。所以陈大庆担心的是,“哪怕只有一家质量出问题,影响的都会是整个品牌。”

此前,陈大庆并不知道要做好这件事,应该找谁谈。知道了丁朝辉后,他说很想代表镇里再约他谈谈:“镇里希望把白水洋豆腐的商标和产品,都引回镇上来。”

昨天下午,白水洋镇宣统委员汪贵给我打来电话,说下午镇里领导讨论过了,初步定于本周三左右和丁朝辉见面,对方也很乐意。他们都希望真诚聊聊豆腐产业的未来打算。

白水洋豆腐

台州特色菜,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入选《中国浙菜·乡土菜谱》。

白水洋豆腐传统制作工艺以优质的六月豆、优良的水资源等为原料,通过选豆、磨豆浆、滤浆、煮浆、捞豆腐皮、点浆、豆腐成形等工序制作而成。白水洋豆腐比一般石膏豆腐更软、嫩、鲜滑、不易破碎。而据说,白水洋豆腐口感优劣,主要靠手艺人的制作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好口碑的“白水洋豆腐”遭遇最大尴尬 商标被一敏锐的仙居商人注册 到底如何做大豆腐产业 双方约了本周三商谈
2017-07-09

《台州“白水洋豆腐”越来越不地道?》追踪

当地人很喜欢 知名度也很高

几乎是台州任何一家酒店的必点菜

记者 胡剑

“白水洋豆腐出问题了!市场监管局开始全面整顿!”陈大庆听到这个消息时,刚好是白水洋豆腐事件被快报曝光一个星期后。

上周四,快报报道了临海市区多家豆腐作坊卫生糟糕、制作不规范等情况,一周来,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进行专项整治,对登记在册的300多家豆腐作坊和工厂进行了检查,对存在问题的部分给予处罚。

陈大庆是临海市白水洋镇常务副镇长,分管工业、食品安全、环保等工作,白水洋豆腐作坊脏乱差的情况,刚好在他管辖范围内。

但要管好这个工作,陈大庆有点为难:现在,大多数打着“白水洋豆腐”旗号的工厂抑或小作坊,都不在镇里,而是远在20公里外的临海市区,“想管也管不到。”

“白水洋豆腐”遇到的尴尬

临海申遗成功 商标却被一敏锐的仙居商人注册

去年12月底,陈大庆当选为白水洋镇常务副镇长,上任之初,他就开始关注“白水洋豆腐”。他了解到,前任副镇长为这事也做过不少努力。

“我们对外宣传白水洋豆腐是镇里的珍贵农特产品,但事实上,豆腐并不在镇里生产,商标也被注册掉了。”陈大庆说。

记者从临海市场监管局商标科了解到,“白水洋豆腐”商标持有者是一位仙居人,叫丁朝辉,2000年左右开始做豆腐,他的技术的确来自白水洋——因为岳父岳母是白水洋人,打小就是做豆腐的。

2003年,丁朝辉不满足于自产自销,开始往酒店动脑筋,从为临海酒店供货,慢慢做到为全台州高档酒店供货。现在,在台州任何一家酒店,几乎都有“白水洋豆腐”这道菜,也差不多是必点菜。

两年后,丁朝辉注册了“白水洋豆腐”商标。从那时起,“白水洋豆腐”的品牌开始被更多人了解接受。

2011年前后,临海市准备申报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就包括历史可追溯到民国的“白水洋豆腐”。

“申报前,我们问过白水洋镇政府,被告知镇里没办法整理材料,结果只能我们自己收集。”临海市非遗中心主任张志军说,一年后,项目申报成功。

此后,白水洋镇政府开始重视豆腐品牌保护,多方打听后,找到丁朝辉,希望他回到白水洋做豆腐,并无偿将商标转给政府,由政府统一管理和支配使用。

当时丁朝辉没答应。“我不能把商标白送出去,品牌是我一点点做出来的,政府跟我谈,总要给我点实惠,总之最后没有谈拢。”丁朝辉说:“但几年做下来,我也慢慢感受到发展‘瓶颈’,现有厂房拓展不了,企业很难发展。我现在愿意转出品牌,也希望在政府扶植保护下,把豆腐产业做大做好。”但是,丁朝辉说,他也不知道找谁谈。

双方本周三商谈

专门聊豆腐产业

“说实话,白水洋豆腐已是台州一个特产资源。如果镇里能借这次曝光机会做好品牌建设,是一件好事。”周五,陈大庆主持召开了全镇五小行业整治会议,内容跟豆腐有关。

陈大庆说,这两天他一直在反思,从白水洋出去的豆腐,如果再这么“野蛮生长”,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品牌,还有一个镇的形象,保护和发展豆腐势在必行。

陈大庆明白,如果品牌没有协会或机构统一管理,会出现三个尴尬情况:

首先是丁朝辉,由于没办法得到政策支持,企业扩大不了,就空有一颗想做大做强的心。

其次是那些卫生糟糕的小作坊,没有品牌意识,做豆腐很随性,没有统一标准,时刻留有因质量问题破坏豆腐产业的隐患。

再次,是那些已建成标准厂房的豆腐厂,因为没有商标,即使豆腐制作工艺、标准跟白水洋豆腐一样,也得不到消费者认可,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困境。

据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目前当地登记在册的豆腐作坊超过300家,实际在500家左右。虽然作坊并不是都打上“白水洋豆腐”标签,但在临海人,或台州人认知里,这就是“白水洋豆腐”。所以陈大庆担心的是,“哪怕只有一家质量出问题,影响的都会是整个品牌。”

此前,陈大庆并不知道要做好这件事,应该找谁谈。知道了丁朝辉后,他说很想代表镇里再约他谈谈:“镇里希望把白水洋豆腐的商标和产品,都引回镇上来。”

昨天下午,白水洋镇宣统委员汪贵给我打来电话,说下午镇里领导讨论过了,初步定于本周三左右和丁朝辉见面,对方也很乐意。他们都希望真诚聊聊豆腐产业的未来打算。

白水洋豆腐

台州特色菜,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入选《中国浙菜·乡土菜谱》。

白水洋豆腐传统制作工艺以优质的六月豆、优良的水资源等为原料,通过选豆、磨豆浆、滤浆、煮浆、捞豆腐皮、点浆、豆腐成形等工序制作而成。白水洋豆腐比一般石膏豆腐更软、嫩、鲜滑、不易破碎。而据说,白水洋豆腐口感优劣,主要靠手艺人的制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