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7年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9:浙江有财气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温籍商人黄加珍蚂蚁搬家11年 从海外搜罗回2.3万余件艺术品办起博物馆
五花八门的民间博物馆 温州有很多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温籍商人黄加珍蚂蚁搬家11年 从海外搜罗回2.3万余件艺术品办起博物馆
2017-01-24
任渭长大师竹雕笔筒(清)
银砚台
刘伯温铜像(清)
石雕佛像(宋)
铜佛像(明)
艺术馆的陈列品

灯、鞋、矿石、动物标本……

温州已有50多家民间博物馆

56岁的黄加珍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是荷兰中国总商会执行会长,同时也是一名收藏家,这些年,从海外搜罗了2.3万余件艺术品。

最近11年,他“蚂蚁搬家”一般,把这些流失海外的艺术品带回家乡温州。不久前,他一手创办的温州市仙庄文化艺术馆开馆,展出了其中690件珍品。

建民间博物馆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精力支持,而温州民间资本活跃,自本世纪初以来,温州的各类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以鞋子、皮衣、灯具、中药、动物标本等为主题的,内容五花八门。

据统计,目前温州经文化部门登记的民间博物馆就有近30家,另外还有20多家没登记的。通讯员 黄松光 记者 甘凌峰

为买回刘伯温铜像 磨了3个月嘴皮子

仙庄文化艺术馆位于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仙庄路。这里其实是黄加珍的公司地址,展区设在3楼,展出面积600余平方米。

艺术馆的陈列品以佛像、银器、铜器、紫砂壶为主,最多的是佛像,有108尊。比如,隋朝的铁佛像,唐代木佛,宋代石佛,明代铜佛,都属镇馆之宝。

“小时候外婆送给我一块银牌,我一直戴到18岁。”黄加珍说,因为对银器有特殊的感情,目前,他收藏的大小银器就有5000多件。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是对其他古玩不懂,比如瓷器,假货太多不敢买,买这些东西,我心里有把握。”黄加珍说,一开始,他也上过当,因为不知道银器的银含量不同,价格会有很大差异,所以买贵过。

从2005年开始,他走遍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此外,更多是在网上从各大拍卖行淘货。从上古时期的青铜器、清末张之洞的砚台和清代吴之潘等大师的竹雕笔筒等珍品,都被他收入囊中。

有一次,黄加珍在一位荷兰人家里看到一尊刘伯温铜像,高1.2米,造型精致。这尊铜像是荷兰人40多年前从广西买走的。

“我在国内还没见过这么精致的刘伯温像。刘伯温是温州人啊,我怎么也要把他请回去。”黄加珍磨了3个月的嘴皮子,终于把原来坚决不卖的荷兰人说动了。

买回这么多流失国外的

中国古代艺术品 钱从哪里来

要把如此众多流失在国外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买回来,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黄加珍就在家乡创办液压标准件厂,赚到第一桶金。1992年,他随温州“出国潮”携家人迁居阿根廷闯荡,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他用蹩脚的英语把家乡的皮革推销给了阿根廷人。

随后,他先后在阿根廷、荷兰创办了3家公司,同时,还成为阿根廷比利丹集团相关产品中国总代理,继而被推选为首届阿根廷浙江华侨商会副会长。

去年,黄加珍代理的坚木栲胶(一种制革材料)年销售额突破1.1亿元。

黄加珍说,这些承载祖国文化的艺术品是无价的,他并不打算转卖。“我会永久收藏,展现给世人。”

为了保证藏品不出意外,黄加珍在安保上也花了心思。他在公司的各个角落都装了监控,夜间也派专人值守。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温籍商人黄加珍蚂蚁搬家11年 从海外搜罗回2.3万余件艺术品办起博物馆
2017-01-24
任渭长大师竹雕笔筒(清)
银砚台
刘伯温铜像(清)
石雕佛像(宋)
铜佛像(明)
艺术馆的陈列品

灯、鞋、矿石、动物标本……

温州已有50多家民间博物馆

56岁的黄加珍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是荷兰中国总商会执行会长,同时也是一名收藏家,这些年,从海外搜罗了2.3万余件艺术品。

最近11年,他“蚂蚁搬家”一般,把这些流失海外的艺术品带回家乡温州。不久前,他一手创办的温州市仙庄文化艺术馆开馆,展出了其中690件珍品。

建民间博物馆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精力支持,而温州民间资本活跃,自本世纪初以来,温州的各类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以鞋子、皮衣、灯具、中药、动物标本等为主题的,内容五花八门。

据统计,目前温州经文化部门登记的民间博物馆就有近30家,另外还有20多家没登记的。通讯员 黄松光 记者 甘凌峰

为买回刘伯温铜像 磨了3个月嘴皮子

仙庄文化艺术馆位于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仙庄路。这里其实是黄加珍的公司地址,展区设在3楼,展出面积600余平方米。

艺术馆的陈列品以佛像、银器、铜器、紫砂壶为主,最多的是佛像,有108尊。比如,隋朝的铁佛像,唐代木佛,宋代石佛,明代铜佛,都属镇馆之宝。

“小时候外婆送给我一块银牌,我一直戴到18岁。”黄加珍说,因为对银器有特殊的感情,目前,他收藏的大小银器就有5000多件。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是对其他古玩不懂,比如瓷器,假货太多不敢买,买这些东西,我心里有把握。”黄加珍说,一开始,他也上过当,因为不知道银器的银含量不同,价格会有很大差异,所以买贵过。

从2005年开始,他走遍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此外,更多是在网上从各大拍卖行淘货。从上古时期的青铜器、清末张之洞的砚台和清代吴之潘等大师的竹雕笔筒等珍品,都被他收入囊中。

有一次,黄加珍在一位荷兰人家里看到一尊刘伯温铜像,高1.2米,造型精致。这尊铜像是荷兰人40多年前从广西买走的。

“我在国内还没见过这么精致的刘伯温像。刘伯温是温州人啊,我怎么也要把他请回去。”黄加珍磨了3个月的嘴皮子,终于把原来坚决不卖的荷兰人说动了。

买回这么多流失国外的

中国古代艺术品 钱从哪里来

要把如此众多流失在国外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买回来,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黄加珍就在家乡创办液压标准件厂,赚到第一桶金。1992年,他随温州“出国潮”携家人迁居阿根廷闯荡,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他用蹩脚的英语把家乡的皮革推销给了阿根廷人。

随后,他先后在阿根廷、荷兰创办了3家公司,同时,还成为阿根廷比利丹集团相关产品中国总代理,继而被推选为首届阿根廷浙江华侨商会副会长。

去年,黄加珍代理的坚木栲胶(一种制革材料)年销售额突破1.1亿元。

黄加珍说,这些承载祖国文化的艺术品是无价的,他并不打算转卖。“我会永久收藏,展现给世人。”

为了保证藏品不出意外,黄加珍在安保上也花了心思。他在公司的各个角落都装了监控,夜间也派专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