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我们人类再熟悉不过的近地天体。作为地球唯一的卫星,天文学家观测月球的历史有数千年。最近,以色列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颇有颠覆性的假说:天上曾有好多“月亮”,今天的月球是它们的“后代”。 天文学家拉卢卡·鲁富带领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学》月刊发表文章,认为地球曾经与其他天体碰撞,扬起的尘埃碎片被抛入绕地轨道,它们慢慢聚合,进化成“小月亮”,数量可能有20多个,后来合在一起,变成现在的“大月亮”。 鲁富认为,太阳系形成初期,天体运动并不稳定,各个天体彼此之间互打乱撞非常普遍,大小约地球十分之一的天体撞击地球是常有的事。 此前关于月球起源的主流解释是“大碰撞”假说:44亿年前,可能有一颗名叫“忒伊亚”的原始行星与地球发生激烈“擦碰”,撞击产生的碎片散落到太空中,最终形成了月球。 但是,这一假说存在一个难以解释的疑问。如果真的有过20多个“月亮”,它们是怎么凑到一起变成今天的月球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