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7年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1:世界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母子相处11年 间谍怀疑了40年这个妈妈是否也是卧底冒充的?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母子相处11年 间谍怀疑了40年这个妈妈是否也是卧底冒充的?
2017-01-10
化名为欧文的苏联间谍茨拉夫·耶利内克
乔安娜年轻时的照片

间谍冒充荷兰孤儿在伦敦卧底 孤儿的妈妈突然找到了他

1月4日,英国《BBC杂志》发表了《无名间谍》一文。故事讲的是捷克人瓦茨拉夫·耶利内克,冷战期间被苏联派往英国当间谍。在英国从事情报工作期间,他化名欧文·范·哈勒姆,曾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个“母亲”。1989年,瓦茨拉夫因行动败露被英国当局逮捕。去年,72岁的瓦茨拉夫对BBC记者道出心中一个多年的疑问:当年那个认自己为儿子的母亲,会不会是英国军情五处的人?

如果是真的,那么他可能经历了一场“碟中谍”。

记者 宗相佚 整理报道

间谍

电视画面每天准时扭曲 牵出“老鬼”

1988年4月的一个早晨,英国警察和军情五处的几辆车停在了伦敦北部的一处宅子前,对这处宅子实行突击检查。

半年多前,伦敦警方接到一名61岁老太太的报警,她说自家的电视每天晚上9点20分准时出现屏幕画面扭曲,“那波动的特定模式,好像……摩尔斯密码一样。”

当年英国的反间谍全民安全教育做得很好,这个老太太显然学得更好。经过警察和情报分析员的一系列排查,他们把目光锁在老太太家隔壁的这处宅子——时年44岁的荷兰艺术品商人欧文·范·哈勒姆的家。

当警察闯入家中时,他正在厨房里摆弄一部无线电台。收音机被调在一个“神秘频道”,耳机里传出一个女声正在用捷克语朗读一串数字,接着响起一段摩尔斯密码的“哔哔”声……

军情五处人员在他家还发现了藏于肥皂中的微型密码本、化学药品、隐形墨水和用于传递特殊信息的汽车杂志等。

这些都是间谍标配啊!

欧文被带到伦敦警察厅,经过审讯,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欧文是个守时的间谍,每天回家,他会准时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汇报相关情况。而在这时,电波会干扰邻居老太太的电视机画面。

1989年3月4日,欧文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当时许多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管他叫“无名间谍”。

母亲来看他 发现并非亲生

新闻报道不久,欧文的母亲乔安娜·范·哈勒姆闻讯赶到警局。她坚称自己儿子不是间谍,而是个诚实的荷兰人、是她11年前寻回的失散多年的儿子。

警察拗不过她,让他们做了DNA鉴定。结果显示,乔安娜和欧文并没有母子关系。

之后法庭审讯中,欧文对乔安娜始终表现得非常冷漠,母子关系仿佛在他身份暴露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当我看到他眼睛的时候,我感觉很受伤,他的眼睛里没有悔恨、没有情绪、没有暖意,什么都没有。”乔安娜说,“他偷了我儿子的身份,对我一脸冷酷,我知道,我们的关系到头了。”

那么,欧文到底是什么人?他和乔安娜是怎么成为母子的?他们之间又经历了什么?

母子

“无名间谍”其实有名 智商高、爱冒险

去年,BBC《杂志》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布拉格采访到到这个“无名间谍”,他已经72岁了。在查看了记者的身份证件并确认身份后,这名间谍缓缓道来:

他叫瓦茨拉夫·耶利内克,1944年8月23日出生在靠近布拉格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面包师。

随着冷战爆发,年纪轻轻的瓦茨拉夫应召入伍,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内政部的一名哨兵,每天做着在他看来无聊透顶的站岗,站岗,站岗……

他怀着满腔报国热情进入军队,是要建功立业,成为战斗英雄的!他不满足,开始自学德语。很快,他的刻苦和上进引起了长官的注意。

有一天,他的长官抓到站岗时在背德语单词的瓦茨拉夫。

正当他想着,自己将会接受怎样的惩罚时,长官却把他带到一间办公室,给他引见了两个人。

这两人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安全局(Statni bezpecnost,简称StB)的成员。StB是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间谍机构,负责侦查北约各国的相关情报,效力于苏联。

StB成员评估了他的资料,得出几个关于他的关键词:爱挑衅、风流、智商高、有暴力倾向、爱国、敢冒险。这人天生就是个间谍坯子啊!

于是,瓦茨拉夫接受了3年的间谍训练。

在被正式分配任务之前,StB从失踪人口档案里发现了一个人,他和瓦茨拉夫的生日只差了一天,是个二战时被弃于捷克的荷兰遗孤。

“这是你的新名字。”StB对瓦茨拉夫说,“欧文·范·哈勒姆。”

瓦茨拉夫顶替了那个荷兰遗孤的身份,顺利申请到了荷兰护照。从此,他便成了欧文·范·哈勒姆。

一封信引出一个妈

1975年6月,欧文到了伦敦,很快找到工作——在白金汉宫不远的希尔顿酒店24楼餐厅当服务生。

在那里,他可以方便地监视英国王室的动向。他曾向上级建议,在英国女王的家具上安装窃听器,但长官觉得这在技术上不现实,窃听因此不了了之。

欧文白天监视马路,晚上通过无线电发送情报,日子过得还算顺遂。

不过,他的间谍生活还没开始多久,便被一封信打破了平静。

1977年,欧文收到一封组织的来信:“你妈妈和红十字会正在找你。如果他们找到你了,去见个面。”

原来,一个名叫乔安娜·范·哈勒姆的女人,正在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她通过红十字会,打听到了儿子的消息,得知他的住址后给他写信:“儿啊!妈好不容易找到你,太激动了!”

欧文的上级觉得,这是个天赐良机,在英国认个妈有助于他进一步掩盖自己的身份,更方便开展间谍活动。因此,欧文听从上级指示,给“亲爱的妈妈”发去一封邀请信,希望能和她见面。

相见之后 得知自己“身世”

1978年1月1日,西伦敦大酒店里,怀揣着紧张和兴奋的乔安娜早早地醒了。

她来到欧文·范·哈勒姆的住处,只见一个陌生男子问她:”请问,您是范·哈勒姆女士吗?”

“是的。”

“你好,妈妈!我是你的儿子。”

多年前分别时他还是个婴儿,再见面时母亲已认不出他的样子。“你爸爸是金发碧眼,而你的发色比他深多了。”乔安娜细细打量着儿子说,“你的身高也比你爹矮。”

但是这些都不足以影响乔安娜接受欧文是自己儿子的事实。

在欧文家中,乔安娜讲述了自己和他失散的经过:

1943年,当时18岁的乔安娜在火车上邂逅23岁的波兰纳粹军官格雷格·库里格。此人相貌堂堂,风度翩翩,乔安娜很快被他吸引。

然而,格雷格是个渣男!

他们认识4周后,格雷格在一次派对后强奸了乔安娜。后来发现她怀孕,格雷格便彻底抛弃了这对母子。

1944年的秋天,单身母亲乔安娜带着出生不久的欧文,经过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因自己无力抚养,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孤儿院。

这些年来,乔安娜无时无刻不挂念自己的孩子。她到处打听孩子的下落,直到欧文申请了荷兰护照,她才从荷兰驻捷克大使馆得知,欧文依旧活着。

事业、情报、家人关系三不误

1978年年初,欧文正式回归荷兰的范·哈勒姆家族。乔安娜带着他和家中亲友挨个见了面,大家对他的身份似乎也没有怀疑。

在这之后,欧文和乔安娜的“母子关系”修复得十分顺利。

他们经常见面,“孝顺”的儿子也时常送一些花瓶、金币、蓝宝石镶金戒指等礼物给母亲,还把新交的女朋友带给老妈看。

在母亲看来,欧文从当年的小服务生一步步做到酒店采购经理,后来又成了艺术品商人;住房从最初那间小公寓变成了豪宅,也算小有成就了。所以,她提了好几次,想搬到伦敦和儿子同住。

每到这时,欧文就变得有些“不听话”,他会找各种理由搪塞掉。

乔安娜不知道的是,欧文其实早就烦透她了,只是为了掩盖身份才努力讨好她。“她是法西斯!是纳粹!她相当专制!有时候我不得不顺着她,真是受够了”。

另一方面,欧文也一直持续进行着自己的间谍活动,而且越做越出色。

他凭借自己越来越广的人脉,曾一度造访英国的潜艇基地,为苏联搜集了不少重要情报。鉴于他贡献卓越,苏联还在布拉格特设私人宴会招待他,给他颁发奖章。

就连英国国防记者基姆·森古普塔事后也形容他是“出色且成功的情报人员”,搜集情报之准,伪装程度之高,渗透能力之强,无人能及。

一语反转

她会不会是军情五处的人?

冷战结束后,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欧文”(瓦茨拉夫)被英国当局释放,以捷克公民的身份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直生活到现在。

BBC记者问他:“那么多年,难道你对乔安娜没有一点同情吗?”

瓦茨拉夫反而道出心中多年的疑惑:那个女人,真的是寻儿多年的母亲吗?为什么我申请荷兰护照没几个月,她就能“偶然”找到我?就算她找儿子找了多年,怎么唯独在我调换身份那一年就找上门来了?

瓦茨拉夫怀疑,乔安娜是英国军情五处安插的人员。不然,靠一个老太的电视机花了,自己就能暴露了?

不过,这里面谁成了伪装者,谁又中了谁的套路,已无从查证。因为在2004年,乔安娜就已经去世了。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母子相处11年 间谍怀疑了40年这个妈妈是否也是卧底冒充的?
2017-01-10
化名为欧文的苏联间谍茨拉夫·耶利内克
乔安娜年轻时的照片

间谍冒充荷兰孤儿在伦敦卧底 孤儿的妈妈突然找到了他

1月4日,英国《BBC杂志》发表了《无名间谍》一文。故事讲的是捷克人瓦茨拉夫·耶利内克,冷战期间被苏联派往英国当间谍。在英国从事情报工作期间,他化名欧文·范·哈勒姆,曾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个“母亲”。1989年,瓦茨拉夫因行动败露被英国当局逮捕。去年,72岁的瓦茨拉夫对BBC记者道出心中一个多年的疑问:当年那个认自己为儿子的母亲,会不会是英国军情五处的人?

如果是真的,那么他可能经历了一场“碟中谍”。

记者 宗相佚 整理报道

间谍

电视画面每天准时扭曲 牵出“老鬼”

1988年4月的一个早晨,英国警察和军情五处的几辆车停在了伦敦北部的一处宅子前,对这处宅子实行突击检查。

半年多前,伦敦警方接到一名61岁老太太的报警,她说自家的电视每天晚上9点20分准时出现屏幕画面扭曲,“那波动的特定模式,好像……摩尔斯密码一样。”

当年英国的反间谍全民安全教育做得很好,这个老太太显然学得更好。经过警察和情报分析员的一系列排查,他们把目光锁在老太太家隔壁的这处宅子——时年44岁的荷兰艺术品商人欧文·范·哈勒姆的家。

当警察闯入家中时,他正在厨房里摆弄一部无线电台。收音机被调在一个“神秘频道”,耳机里传出一个女声正在用捷克语朗读一串数字,接着响起一段摩尔斯密码的“哔哔”声……

军情五处人员在他家还发现了藏于肥皂中的微型密码本、化学药品、隐形墨水和用于传递特殊信息的汽车杂志等。

这些都是间谍标配啊!

欧文被带到伦敦警察厅,经过审讯,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欧文是个守时的间谍,每天回家,他会准时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汇报相关情况。而在这时,电波会干扰邻居老太太的电视机画面。

1989年3月4日,欧文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当时许多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管他叫“无名间谍”。

母亲来看他 发现并非亲生

新闻报道不久,欧文的母亲乔安娜·范·哈勒姆闻讯赶到警局。她坚称自己儿子不是间谍,而是个诚实的荷兰人、是她11年前寻回的失散多年的儿子。

警察拗不过她,让他们做了DNA鉴定。结果显示,乔安娜和欧文并没有母子关系。

之后法庭审讯中,欧文对乔安娜始终表现得非常冷漠,母子关系仿佛在他身份暴露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当我看到他眼睛的时候,我感觉很受伤,他的眼睛里没有悔恨、没有情绪、没有暖意,什么都没有。”乔安娜说,“他偷了我儿子的身份,对我一脸冷酷,我知道,我们的关系到头了。”

那么,欧文到底是什么人?他和乔安娜是怎么成为母子的?他们之间又经历了什么?

母子

“无名间谍”其实有名 智商高、爱冒险

去年,BBC《杂志》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布拉格采访到到这个“无名间谍”,他已经72岁了。在查看了记者的身份证件并确认身份后,这名间谍缓缓道来:

他叫瓦茨拉夫·耶利内克,1944年8月23日出生在靠近布拉格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面包师。

随着冷战爆发,年纪轻轻的瓦茨拉夫应召入伍,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内政部的一名哨兵,每天做着在他看来无聊透顶的站岗,站岗,站岗……

他怀着满腔报国热情进入军队,是要建功立业,成为战斗英雄的!他不满足,开始自学德语。很快,他的刻苦和上进引起了长官的注意。

有一天,他的长官抓到站岗时在背德语单词的瓦茨拉夫。

正当他想着,自己将会接受怎样的惩罚时,长官却把他带到一间办公室,给他引见了两个人。

这两人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安全局(Statni bezpecnost,简称StB)的成员。StB是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间谍机构,负责侦查北约各国的相关情报,效力于苏联。

StB成员评估了他的资料,得出几个关于他的关键词:爱挑衅、风流、智商高、有暴力倾向、爱国、敢冒险。这人天生就是个间谍坯子啊!

于是,瓦茨拉夫接受了3年的间谍训练。

在被正式分配任务之前,StB从失踪人口档案里发现了一个人,他和瓦茨拉夫的生日只差了一天,是个二战时被弃于捷克的荷兰遗孤。

“这是你的新名字。”StB对瓦茨拉夫说,“欧文·范·哈勒姆。”

瓦茨拉夫顶替了那个荷兰遗孤的身份,顺利申请到了荷兰护照。从此,他便成了欧文·范·哈勒姆。

一封信引出一个妈

1975年6月,欧文到了伦敦,很快找到工作——在白金汉宫不远的希尔顿酒店24楼餐厅当服务生。

在那里,他可以方便地监视英国王室的动向。他曾向上级建议,在英国女王的家具上安装窃听器,但长官觉得这在技术上不现实,窃听因此不了了之。

欧文白天监视马路,晚上通过无线电发送情报,日子过得还算顺遂。

不过,他的间谍生活还没开始多久,便被一封信打破了平静。

1977年,欧文收到一封组织的来信:“你妈妈和红十字会正在找你。如果他们找到你了,去见个面。”

原来,一个名叫乔安娜·范·哈勒姆的女人,正在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她通过红十字会,打听到了儿子的消息,得知他的住址后给他写信:“儿啊!妈好不容易找到你,太激动了!”

欧文的上级觉得,这是个天赐良机,在英国认个妈有助于他进一步掩盖自己的身份,更方便开展间谍活动。因此,欧文听从上级指示,给“亲爱的妈妈”发去一封邀请信,希望能和她见面。

相见之后 得知自己“身世”

1978年1月1日,西伦敦大酒店里,怀揣着紧张和兴奋的乔安娜早早地醒了。

她来到欧文·范·哈勒姆的住处,只见一个陌生男子问她:”请问,您是范·哈勒姆女士吗?”

“是的。”

“你好,妈妈!我是你的儿子。”

多年前分别时他还是个婴儿,再见面时母亲已认不出他的样子。“你爸爸是金发碧眼,而你的发色比他深多了。”乔安娜细细打量着儿子说,“你的身高也比你爹矮。”

但是这些都不足以影响乔安娜接受欧文是自己儿子的事实。

在欧文家中,乔安娜讲述了自己和他失散的经过:

1943年,当时18岁的乔安娜在火车上邂逅23岁的波兰纳粹军官格雷格·库里格。此人相貌堂堂,风度翩翩,乔安娜很快被他吸引。

然而,格雷格是个渣男!

他们认识4周后,格雷格在一次派对后强奸了乔安娜。后来发现她怀孕,格雷格便彻底抛弃了这对母子。

1944年的秋天,单身母亲乔安娜带着出生不久的欧文,经过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因自己无力抚养,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孤儿院。

这些年来,乔安娜无时无刻不挂念自己的孩子。她到处打听孩子的下落,直到欧文申请了荷兰护照,她才从荷兰驻捷克大使馆得知,欧文依旧活着。

事业、情报、家人关系三不误

1978年年初,欧文正式回归荷兰的范·哈勒姆家族。乔安娜带着他和家中亲友挨个见了面,大家对他的身份似乎也没有怀疑。

在这之后,欧文和乔安娜的“母子关系”修复得十分顺利。

他们经常见面,“孝顺”的儿子也时常送一些花瓶、金币、蓝宝石镶金戒指等礼物给母亲,还把新交的女朋友带给老妈看。

在母亲看来,欧文从当年的小服务生一步步做到酒店采购经理,后来又成了艺术品商人;住房从最初那间小公寓变成了豪宅,也算小有成就了。所以,她提了好几次,想搬到伦敦和儿子同住。

每到这时,欧文就变得有些“不听话”,他会找各种理由搪塞掉。

乔安娜不知道的是,欧文其实早就烦透她了,只是为了掩盖身份才努力讨好她。“她是法西斯!是纳粹!她相当专制!有时候我不得不顺着她,真是受够了”。

另一方面,欧文也一直持续进行着自己的间谍活动,而且越做越出色。

他凭借自己越来越广的人脉,曾一度造访英国的潜艇基地,为苏联搜集了不少重要情报。鉴于他贡献卓越,苏联还在布拉格特设私人宴会招待他,给他颁发奖章。

就连英国国防记者基姆·森古普塔事后也形容他是“出色且成功的情报人员”,搜集情报之准,伪装程度之高,渗透能力之强,无人能及。

一语反转

她会不会是军情五处的人?

冷战结束后,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欧文”(瓦茨拉夫)被英国当局释放,以捷克公民的身份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直生活到现在。

BBC记者问他:“那么多年,难道你对乔安娜没有一点同情吗?”

瓦茨拉夫反而道出心中多年的疑惑:那个女人,真的是寻儿多年的母亲吗?为什么我申请荷兰护照没几个月,她就能“偶然”找到我?就算她找儿子找了多年,怎么唯独在我调换身份那一年就找上门来了?

瓦茨拉夫怀疑,乔安娜是英国军情五处安插的人员。不然,靠一个老太的电视机花了,自己就能暴露了?

不过,这里面谁成了伪装者,谁又中了谁的套路,已无从查证。因为在2004年,乔安娜就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