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3:电影特攻队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为什么猫眼和格瓦拉的评分高不少?
国外网站怎么打分?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猫眼和格瓦拉的评分高不少?
2016-12-25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少有的豆瓣网比猫眼格瓦拉评分高的大片

同样是这几部电影

本报讯 除了豆瓣网,给电影打分的网站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跟豆瓣网类似的时光网,猫眼、淘票儿、格瓦拉这样新兴的电子售票网站。我总是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在豆瓣网评分很差的电影,在猫眼、格瓦拉这里却非常高。因为他们采用的都是平均算法,但结果却是这样:《摆渡人》在豆瓣4.2分,时光网给了5.3分,猫眼上是7.8分,格瓦拉给了7.4分,淘票儿最高7.9分;《长城》豆瓣5.4分,时光网7分,猫眼8.4分,格瓦拉8.1分,淘票儿8.5分。最高与最低分之间有三四分之差。

我总结下来:(豆瓣评分+猫眼评分)/2≈可以参考的评分。 记者 宋赟

豆瓣网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利益相关

看起来,豆瓣网比较苛刻。但在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豆瓣给出了8.6分的高分,时光网8分,猫眼8.3分,格瓦拉8.5分。到底谁的评分最有价值呢?

按常理来说,自然是哪个网站参与打分的人多,越能反映整体趋向性。豆瓣上参与《摆渡人》评分的人有2.2万人,猫眼上有4.9万人。是不是后者更可靠呢?

很多人喜欢豆瓣的原因是,豆瓣够纯粹,与电影票房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杨勃也表示,豆瓣网目前来源于电影行业的主要营收渠道是电影的宣传广告,卖点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电影/电视剧”,他经常在电话里向影视出品方澄清“卖点不包括更高评分”。他讲了一个段子,“最近有转行做电影的老朋友问我同样的问题(怎么让他的片子在豆瓣评分高一点),我直接回答,拍更好看的电影就是了。”

时光网跟豆瓣类似,不过关注度不太高

时光网的主要营收渠道曾也是电影的宣传广告,他们还会经常在新闻页面给一些电影做大篇幅报道,同时还在卖周边产品。不过,时光网的打分制度和豆瓣网相似,而且分数也不会差太多。不同的是,豆瓣网的网友文艺青年居多,时光网更多是好莱坞电影粉丝。

但也有奇怪的事,比如《长城》,在时光网上的分数就是7分,这跟豆瓣网的差距有点大。一位圈内人猜测,《长城》的出品方之一传奇影业被万达收购了,同时时光网也被万达收购了,这其中会不会有猫腻?

这只能是猜测。不过,正是因为时光网有太多营利项目跟电影相关,才导致他们评分的关注度没有豆瓣网那么高。

猫眼格瓦拉是普通观众打分,没有那么苛刻

猫眼、格瓦拉、淘票儿更不用说了。他们不仅参与卖票,有时候还是电影的发行方。电影打分自然是越高越有利于卖票。不过,我从猫眼的工作人员小李那里听到了另外一种说法,她说猫眼这类电商平台的打分体系,大多是在购票观影后观众才能参与评分,不像豆瓣时光网只要注册就可以评分,观影群体大多数是普通群众,“他们对电影并没有太专业的知识,豆瓣上有更多专业的影迷,对电影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导致分数差异巨大。”

另外,猫眼今年还尝试开设了“专业评分”,只统计业内知名影评人的评分,《摆渡人》在这一专栏里显示就是4.9分,与豆瓣已经非常接近。当然,和豆瓣网一样,猫眼也不能完全排除水军,技术上只能屏蔽掉特别明显的刷分,比如同一个IP,连续多次打分。为什么不能人工排除?对方的回答是:这样岂不是更容易暗箱操作?

小李说,猫眼后台是没有修改电影平均分这个功能的。这个和豆瓣网是一样。其实,所有为电影打分的网站,都不会这样做。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为什么猫眼和格瓦拉的评分高不少?
2016-12-25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少有的豆瓣网比猫眼格瓦拉评分高的大片

同样是这几部电影

本报讯 除了豆瓣网,给电影打分的网站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跟豆瓣网类似的时光网,猫眼、淘票儿、格瓦拉这样新兴的电子售票网站。我总是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在豆瓣网评分很差的电影,在猫眼、格瓦拉这里却非常高。因为他们采用的都是平均算法,但结果却是这样:《摆渡人》在豆瓣4.2分,时光网给了5.3分,猫眼上是7.8分,格瓦拉给了7.4分,淘票儿最高7.9分;《长城》豆瓣5.4分,时光网7分,猫眼8.4分,格瓦拉8.1分,淘票儿8.5分。最高与最低分之间有三四分之差。

我总结下来:(豆瓣评分+猫眼评分)/2≈可以参考的评分。 记者 宋赟

豆瓣网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利益相关

看起来,豆瓣网比较苛刻。但在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豆瓣给出了8.6分的高分,时光网8分,猫眼8.3分,格瓦拉8.5分。到底谁的评分最有价值呢?

按常理来说,自然是哪个网站参与打分的人多,越能反映整体趋向性。豆瓣上参与《摆渡人》评分的人有2.2万人,猫眼上有4.9万人。是不是后者更可靠呢?

很多人喜欢豆瓣的原因是,豆瓣够纯粹,与电影票房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杨勃也表示,豆瓣网目前来源于电影行业的主要营收渠道是电影的宣传广告,卖点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电影/电视剧”,他经常在电话里向影视出品方澄清“卖点不包括更高评分”。他讲了一个段子,“最近有转行做电影的老朋友问我同样的问题(怎么让他的片子在豆瓣评分高一点),我直接回答,拍更好看的电影就是了。”

时光网跟豆瓣类似,不过关注度不太高

时光网的主要营收渠道曾也是电影的宣传广告,他们还会经常在新闻页面给一些电影做大篇幅报道,同时还在卖周边产品。不过,时光网的打分制度和豆瓣网相似,而且分数也不会差太多。不同的是,豆瓣网的网友文艺青年居多,时光网更多是好莱坞电影粉丝。

但也有奇怪的事,比如《长城》,在时光网上的分数就是7分,这跟豆瓣网的差距有点大。一位圈内人猜测,《长城》的出品方之一传奇影业被万达收购了,同时时光网也被万达收购了,这其中会不会有猫腻?

这只能是猜测。不过,正是因为时光网有太多营利项目跟电影相关,才导致他们评分的关注度没有豆瓣网那么高。

猫眼格瓦拉是普通观众打分,没有那么苛刻

猫眼、格瓦拉、淘票儿更不用说了。他们不仅参与卖票,有时候还是电影的发行方。电影打分自然是越高越有利于卖票。不过,我从猫眼的工作人员小李那里听到了另外一种说法,她说猫眼这类电商平台的打分体系,大多是在购票观影后观众才能参与评分,不像豆瓣时光网只要注册就可以评分,观影群体大多数是普通群众,“他们对电影并没有太专业的知识,豆瓣上有更多专业的影迷,对电影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导致分数差异巨大。”

另外,猫眼今年还尝试开设了“专业评分”,只统计业内知名影评人的评分,《摆渡人》在这一专栏里显示就是4.9分,与豆瓣已经非常接近。当然,和豆瓣网一样,猫眼也不能完全排除水军,技术上只能屏蔽掉特别明显的刷分,比如同一个IP,连续多次打分。为什么不能人工排除?对方的回答是:这样岂不是更容易暗箱操作?

小李说,猫眼后台是没有修改电影平均分这个功能的。这个和豆瓣网是一样。其实,所有为电影打分的网站,都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