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5.4分 《摆渡人》4.2分 《铁道飞虎》5.6分
记者 宋赟 邢鹤涛
本报讯 一旦有新片上映,我都会关注一下它的票房情况,再去豆瓣网看一下评分,这是我作为电影记者的一个职业习惯。比如前天(12月23日),我凌晨两点多一觉醒来,下意识地拿出手机刷了一下豆瓣网,发现刚上映的《摆渡人》竟然只有3.3分(满分10分),当时有895人打分。这部电影可是王家卫编剧+监制、梁朝伟和金城武主演的啊,能差到这个地步?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又看了一下,《摆渡人》在豆瓣网的分数已经变成了4.8分,这时的打分人数是1111人。水军刷高分、网友报复性打低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没想到这次遇到“直播”了——虽然大多数电影的页面很早就在了,但只有正式上映当天,豆瓣网的打分系统才会启动。
一些电影有凌晨首映场,所以在影片放完之后,也就是两点多,会出现集中打分的情况。不仅集中,而且极端,经常会出现5星和1星(后台程序会转换成10分制最终显示出影片的平均分)的拉锯战。
睡到下午2点多,我又看了一下,《摆渡人》的分数又跌到了3.7分,打分人数已经有近3000人。一位朋友跟我说,《摆渡人》豆瓣网的评分,最开始那会儿有6分多,后来一直不停地变。
我很好奇,去看了《摆渡人》,简单的感受是电影还好,是一部画面很王家卫的喜剧片,全场观众笑得很开心。中规中矩的话,该有6分吧,但直到现在,已经有超过2万人打分,《摆渡人》在豆瓣网的分数依然维持在4.2分。不仅这部电影,近期上映的热门大片在豆瓣网的分数都很低,《长城》5.4分,《铁道飞虎》5.6分……
是国产大片自带“招黑气质”吗?究竟豆瓣网的打分能不能信?
《铁道飞虎》5.6分
票房:1.34亿(累计)
0.785亿(昨天)
《罗曼蒂克消亡史》7.7分
票房:1.02亿(累计)
0.0375亿(昨天)
《摆渡人》4.2分
票房:1.91亿(累计)
1.1亿(昨天)
豆瓣网评分怎么出来的?简单粗暴的平均分!
豆瓣网的创始人杨勃曾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他说:“在评分这件事上,看到评分和自己想法一致,觉得豆瓣靠谱,看到不一致,觉得豆瓣不靠谱。这种反应也正常。”
当然,杨勃说这话的前提是,豆瓣网的评分是公正的,他给出打分的方式:“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没错,就是简单粗暴的平均分。这种没有专家意见、全靠网友自发打分的评分方法,在电影市场爆发的这几年,让豆瓣网的评分成为一种重要的参考,很多媒体在评价电影时都会引用,几乎成了一种“标准”,同时也引起巨大的争议。
为什么热门大片分数这么低?网友报复性打分!
再说回来,《摆渡人》和《长城》真像豆瓣网评分那样差吗?
一个同行的话应该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他说:“混豆瓣的都是文艺青年,他们用文艺片的标准评价商业片,捧一部电影能吹上天,黑一部电影能批得一无是处,当然跟普通观众的看法有落差了。”这话也有道理,豆瓣网今年评分最高的几部电影中,就有《驴得水》《百鸟朝凤》《我们诞生在中国》《路边野餐》这些,基本上没有明星,多少都有点文艺范。在杨勃眼里,这种现象原因也很简单,有些电影只有文艺青年会喜欢看,所以得到的是文艺青年给的平均分。
但商业大片就不同了。因为豆瓣网的评分受到关注,会有电影宣传方和明星粉丝组成的“水军”来刷分(注册或者收购账号刷高分,也有竞争对手跑过来刷低分的)。对有些网友来说,这会破坏豆瓣网评分的公正,然后“报复性”地去打相反的分数,我经常在留言区看到这样的发言:“这么多5星,先打个1星拉一下平均分。”这导致很多电影在上映初期会出现C形打分,就是5星和1星的评分一大堆,中间分数几乎没人打。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电影过度宣传,给出太高预期,同样会影响网友的评分。这也让电影方很无奈,比如去年的《恶棍天使》在豆瓣网只有3.9分,导演之一俞白眉就很委屈:“打6分、打5分,我们都能接受,但是3分多,肯定是有黑军啊。”
“《我不是潘金莲》也是个例子。”一位影评人跟我说,这部电影原本是豆瓣网友喜欢的文艺片类型,还在金马奖上拿到了最佳导演等奖项和提名,结果因为冯小刚过于高调的宣传,导致网友报复性差评,“最近才慢慢回升到6.8分。”
豆瓣网的评分对票房有影响吗?基本上可以忽略!
虽然豆瓣网的评分经常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但对普通观众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快报经常组织读者参加新片观影活动,我曾问过大家这个问题,只有很少人说会参考豆瓣评分看电影。从票房上也能看出来,葛优、章子怡主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在豆瓣网的评分最高(目前7.7分),但却是票房最低的,上映9天,刚刚过亿。前段时间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同样如此,豆瓣评分高达8.6分,最后却只有1.65亿票房。
实际上,院线对网上的评分并不怎么在意。我昨天问了三个杭州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他们都说影片评分对实际排片的影响很小。电影院的排片主要参考上座率。新远国际影城的朱丽敏说,她主要关注猫眼网站提供的全国排片比、上映前观众的关注度,偶尔也看豆瓣上的口碑,但豆瓣的评分跟排片高低基本没什么关系,“每家影院的具体情况都很不一样,《摆渡人》在新远下沙影城就卖得很好,而在市中心的新远国际影城就一般,排多少片就看电影卖不卖得动。”
奥斯卡的经理林炜艳也说,电影上映前排片还会考虑影片的市场关注度、内部提前看片的反响,还有导演和演员的票房号召力,等到电影上映之后,她通常就干一件事:“盯牢上座率”。万达影城是总部指导排片的电影院,不过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上亿广场店的市场经理说:“像我们这边带小孩来看电影的特别多,如果有动画片上映,我就会加场次。豆瓣评分参考性不大,经常有评分很高但卖不动的电影。无论评分高低,还是要由市场决定。”
《长城》5.4分
票房:7.64亿(累计)
0.79亿(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