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15:大家健康·服务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韧带断裂六年不知道,知道了又怕手术
杭州医学院牵手通策集团合作办学 共同培养妇幼、口腔医学人才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韧带断裂六年不知道,知道了又怕手术
2016-12-23
踝关节镜下的韧带修补示意图 医院供图

踝关节镜下的韧带修复重建 可大大减少手术损伤

记者 谢谨忆 通讯员 杨涛

昨天,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专门研究足踝疾病的副主任医师顾晓晖给我们展示了一段视频:一位壮年男子在快速地往返跑,脚步启动、急停和转身都灵巧而稳定。

“他的足踝韧带断了6年,两个月前做了踝关节镜下的韧带重建,现在恢复得很好了。”顾晓晖说。

韧带断了六年,自己竟然不知道

男子姓邵,32岁,原来爱打篮球。六年前,邵先生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有一次他跳起投篮落地时,左脚正好踩到队友的脚上,当时一阵钻心的疼痛,足踝处立刻肿胀、青紫起来。

经常运动的人平时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所以这次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去医院拍了张片子,看看骨头没事,也就放下心来,没正规治疗。

没想到的是,这次扭伤,邵先生6年都没能再打球,他足踝处的伤经久不愈,一走长路就酸痛不适,且越来越易崴脚,平时好好在平坦大马路上走着,也会突然崴一下,如果是不平整的路面、斜坡,崴得就更多了。

忍无可忍,邵先生跑到省人民医院骨科找到了顾晓晖副主任医师。顾医师每周四下午、周五上午门诊。

听完邵先生的描述,经检查,发现是邵先生足踝处的韧带出了问题。邵先生六年前的那一次伤得不轻,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他左足踝的外侧距腓前韧带当时其实就已断裂,又因为已是六年前的陈伤,这个韧带的大部分已被自体吸收,再要恢复运动能力,必须做韧带重建手术。

“韧带就像皮筋一样,具有弹性,各个方向上的韧带把踝关节维持在正常的位置上,如果其中有一束韧带断了,那么关节在断裂的方向上就会不稳定,导致疼痛,易崴脚。”

踝关节镜大大减少手术损伤

邵先生的球友里,有一个也做过足踝韧带手术。以前要做这种手术都是开大刀,这位球友术后虽然不容易崴脚了,但似乎关节灵活度有了些影响。所以邵先生也很担心,不知道做手术利弊如何。

顾晓晖告诉他,他的情况现在做踝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就可以了。

“开大刀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局限性。刀口大了,难免会损伤到正常组织,关节腔会形成些疤痕组织,也有可能造成关节粘连、软骨损伤等,伤者恢复时间也较长。用踝关节镜,不仅微创,只需在足踝处打三四个0.5厘米大小的洞,而且视野更清晰,更精准治疗损伤点。”

韧带修复重建,属于踝关节镜的深度应用,最近一年才在省人民医院开展,顾医师已为20多例病患做了这种手术,目前预后效果都不错。“即使从国际上来看,用微创的办法来解决韧带的修复重建,也是大势所趋。”顾晓辉医师说。

不过,目前不是每一种韧带损伤都可用踝关节镜来操作,具体还是要医生诊断过。此外,这种微创方式,需要医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手术时间也较长。

邵先生最终在顾晓晖医师这里做了踝关节镜下的韧带重建,术后两个月跑跳活动基本无碍了。他很高兴,所以特意录了段视频给顾医师看。

“邵先生身体素质好,复健也认真,恢复得算是比较快的,再过两个月,我看他又能打篮球了。一般人做完手术后半年左右,也就恢复低强度运动。”顾医师说。

踝关节扭伤后是不是马上要拍磁共振?

邵先生扭伤后拍了X光片,这往往只能看出有没有骨折,却看不出韧带的问题。

那我们是不是每次扭伤后,都必须马上去拍磁共振?

顾晓晖医师说,足踝扭伤后,伤者自己是无法判断伤情轻重的,首先要找专科医生看一看,去医院也确实推荐先拍个X光片,无需马上拍磁共振。

“一来磁共振比较贵,二来急性扭伤初期时,磁共振上显示的会是广泛水肿信号,也不一定能看清韧带的受伤细节”。

推荐做法是,伤者如果踝关节一动就特别疼、肿胀瘀青明显,冰敷、休息3天还没有好转的,就应该看医生(马上能看医生更好),拍X光片,排除骨折。如骨折排除,则可先进行正规保守治疗,韧带有一定的自愈性,如果只是轻微损伤,3个月保守治疗后就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如果3个月到半年后踝关节仍然易崴脚、酸痛、肿胀,那说明韧带损伤较严重,这时很可能需要做手术了。

扭伤后的紧急处理,可遵循如下原则——

1.先马上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如有支具,可用来稳定踝关节。

2.冰敷,用湿毛巾包裹冰块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天3次以上,直到伤处红肿现象消退。

3.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

4.将伤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固定。

数天后,根据扭伤程度,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做关节活动度锻炼并逐渐增加负重。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韧带断裂六年不知道,知道了又怕手术
2016-12-23
踝关节镜下的韧带修补示意图 医院供图

踝关节镜下的韧带修复重建 可大大减少手术损伤

记者 谢谨忆 通讯员 杨涛

昨天,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专门研究足踝疾病的副主任医师顾晓晖给我们展示了一段视频:一位壮年男子在快速地往返跑,脚步启动、急停和转身都灵巧而稳定。

“他的足踝韧带断了6年,两个月前做了踝关节镜下的韧带重建,现在恢复得很好了。”顾晓晖说。

韧带断了六年,自己竟然不知道

男子姓邵,32岁,原来爱打篮球。六年前,邵先生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有一次他跳起投篮落地时,左脚正好踩到队友的脚上,当时一阵钻心的疼痛,足踝处立刻肿胀、青紫起来。

经常运动的人平时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所以这次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去医院拍了张片子,看看骨头没事,也就放下心来,没正规治疗。

没想到的是,这次扭伤,邵先生6年都没能再打球,他足踝处的伤经久不愈,一走长路就酸痛不适,且越来越易崴脚,平时好好在平坦大马路上走着,也会突然崴一下,如果是不平整的路面、斜坡,崴得就更多了。

忍无可忍,邵先生跑到省人民医院骨科找到了顾晓晖副主任医师。顾医师每周四下午、周五上午门诊。

听完邵先生的描述,经检查,发现是邵先生足踝处的韧带出了问题。邵先生六年前的那一次伤得不轻,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他左足踝的外侧距腓前韧带当时其实就已断裂,又因为已是六年前的陈伤,这个韧带的大部分已被自体吸收,再要恢复运动能力,必须做韧带重建手术。

“韧带就像皮筋一样,具有弹性,各个方向上的韧带把踝关节维持在正常的位置上,如果其中有一束韧带断了,那么关节在断裂的方向上就会不稳定,导致疼痛,易崴脚。”

踝关节镜大大减少手术损伤

邵先生的球友里,有一个也做过足踝韧带手术。以前要做这种手术都是开大刀,这位球友术后虽然不容易崴脚了,但似乎关节灵活度有了些影响。所以邵先生也很担心,不知道做手术利弊如何。

顾晓晖告诉他,他的情况现在做踝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就可以了。

“开大刀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局限性。刀口大了,难免会损伤到正常组织,关节腔会形成些疤痕组织,也有可能造成关节粘连、软骨损伤等,伤者恢复时间也较长。用踝关节镜,不仅微创,只需在足踝处打三四个0.5厘米大小的洞,而且视野更清晰,更精准治疗损伤点。”

韧带修复重建,属于踝关节镜的深度应用,最近一年才在省人民医院开展,顾医师已为20多例病患做了这种手术,目前预后效果都不错。“即使从国际上来看,用微创的办法来解决韧带的修复重建,也是大势所趋。”顾晓辉医师说。

不过,目前不是每一种韧带损伤都可用踝关节镜来操作,具体还是要医生诊断过。此外,这种微创方式,需要医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手术时间也较长。

邵先生最终在顾晓晖医师这里做了踝关节镜下的韧带重建,术后两个月跑跳活动基本无碍了。他很高兴,所以特意录了段视频给顾医师看。

“邵先生身体素质好,复健也认真,恢复得算是比较快的,再过两个月,我看他又能打篮球了。一般人做完手术后半年左右,也就恢复低强度运动。”顾医师说。

踝关节扭伤后是不是马上要拍磁共振?

邵先生扭伤后拍了X光片,这往往只能看出有没有骨折,却看不出韧带的问题。

那我们是不是每次扭伤后,都必须马上去拍磁共振?

顾晓晖医师说,足踝扭伤后,伤者自己是无法判断伤情轻重的,首先要找专科医生看一看,去医院也确实推荐先拍个X光片,无需马上拍磁共振。

“一来磁共振比较贵,二来急性扭伤初期时,磁共振上显示的会是广泛水肿信号,也不一定能看清韧带的受伤细节”。

推荐做法是,伤者如果踝关节一动就特别疼、肿胀瘀青明显,冰敷、休息3天还没有好转的,就应该看医生(马上能看医生更好),拍X光片,排除骨折。如骨折排除,则可先进行正规保守治疗,韧带有一定的自愈性,如果只是轻微损伤,3个月保守治疗后就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如果3个月到半年后踝关节仍然易崴脚、酸痛、肿胀,那说明韧带损伤较严重,这时很可能需要做手术了。

扭伤后的紧急处理,可遵循如下原则——

1.先马上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如有支具,可用来稳定踝关节。

2.冰敷,用湿毛巾包裹冰块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天3次以上,直到伤处红肿现象消退。

3.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

4.将伤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固定。

数天后,根据扭伤程度,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做关节活动度锻炼并逐渐增加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