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普通癌症是车祸,那么胰腺癌就是飞机失事
记者 王真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本报讯 “如果说普通癌症是车祸,那么胰腺癌就是飞机失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梁廷波教授说,最致命、最难发现、扩散最快——让胰腺癌成了令人生畏的“万癌之王”。
乔布斯、沈殿霞、帕瓦罗蒂、查克戴利……胰腺疾病带走了一个个星光璀璨的名人,让人扼腕。
这一疾病凶险难治的背后,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的不足,一项有关胰腺癌的调查发现,参与网友近七成均表示不了解胰腺癌,62.79%不知道早期发现胰腺癌需做哪些检查。
迎难而上,是医疗工作者的使命。“这个万癌之王,我们浙二人想挑战一下。”梁廷波教授说。
今年9月27日,浙江省科技厅正式批准浙医二院梁廷波教授团队创建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除了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浙医二院已有浙江省心血管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
“作为一所一流大学的优秀附属医院,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治病环节,还要围绕临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若干重大疑难疾病。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我们大力推动多学科、多技术、多层次的融合,以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我院学科快速提升,建设创新之院。”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教授说。
胰腺病是人类医学亟待攻克的堡垒
“胰腺究竟有多大?有多重?有什么功能?有多强大?所有这些,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对它有多深的了解?”梁廷波教授说,对于胰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还有很多难题等着医学专家去攻克。
胰腺疾病包括最常见的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这每一种均是致命性的。其中,胰腺癌是目前所有肿瘤中最险恶的恶性肿瘤,早诊困难、切除率低及患者生存期短;急性胰腺炎作为内科良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急重症,病情危重、机制不明及死亡率高,三成危重患者会在一周内死亡;慢性胰腺炎是目前内科疾病中最难医治的慢性疾病,病因不清、治疗效果差及患者生活质量低。
“胰腺癌早期诊断精准研究的思路是:明确胰腺癌相关基因的变化、寻找胰腺癌分子标志物、验证分子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转化为临床诊断标准。”梁廷波教授说,急性胰腺炎每年新发病例为50万例,且多为青壮年,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及死亡率高的特点。
“急性胰腺炎研究的关键难题在于,胰腺炎发生机制不清、复发原因不明、易感基因研究较少及病情变化大。
“胰腺疾病预后较差,应尽早诊断,探讨新方法,进行新型肿瘤标志物筛查研究,进而建立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流程;尽量施行外科手术,研究新术式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开创新技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今年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成立5周年
浙医二院在胰腺疾病领域有优良的传承。
1953年,当时的浙医二院院长余文光教授完成了全国首例Whipple(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其后,外科泰斗彭淑牖(yǒu)教授在胰腺手术领域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国际影响深远。
如今的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掌门人梁廷波教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国家百千万人才,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及肝脏移植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带领团队先后主持了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他牵头打造浙江省胰腺癌综合诊治科技创新团队,积极与国际胰腺病领域同行广泛深入交流,推进国内胰腺病诊治技术与国际接轨。
新成立的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希望就胰腺疾病的疑难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胰腺疾病“规范化、综合化、精准化、个体化”诊疗。
“要实现这‘四化’的每一‘化’,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和智慧,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场长期而艰难的战争。”梁教授说,“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成立5周年,我们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使用加速康复外科技术,通过国际交流,学习和传播世界上先进的肝胆胰治疗技术,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链接
浙二其他几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重点实验室:组建于1991年,依托于浙江大学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恶性肿瘤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恶性肿瘤的早期或无症状诊断;恶性肿瘤治疗新方法与抗肿瘤药物开发。
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获批于2006年,瞄准精准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承担了干细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任务,致力于影像诊治研发,成果在十余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
浙江省心血管病诊治重点实验室:获批于2009年,着力于我省心血管病诊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主要研究发展方向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体系及早期强化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心脏瓣膜病治疗新技术研究等。
浙江省重要致盲眼病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获批于2011年,研究方向包括:重要致盲眼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用于致盲眼病防治的新型眼用植入物自主研发和临床转化研究;常见致盲眼病干预技术的标准化与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