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N07:浙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宁波工程学院: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为什么提出这个办学理念?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工程学院: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2016-12-22
今10月,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

校园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在刚刚过去的11月,宁波工程学院经过向全校师生征集和专家研讨,为风华校区的路、桥、广场等取了新的名字:鹭林河、阳明广场、风华广场、知行路、合一路、讲实路、求精路、精工路、天工路、文渊路、文津路……

宁波工程学院学校精神浓缩为四个字: 讲实求精

宁波工程学院精神文化的灵魂,一是校训“知行合一”,二是学校精神“讲实求精”。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作为校训,它从宁波工程学院创办之日起,便已深深植根在学校的骨子里。

宁波工程学院前身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于1983年立项,当年建成。在无资金、无校舍、无师资的困境下,第一代“宁工人”艰苦创业,以知促行,提出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对策,开创全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先例。1984年,原联邦德国援建了我国四所高专,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正是在老校训激励下,学校通过几年努力,建起大楼,提升了综合水平,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和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六年时间,三次升本,全校师生锲而不舍,终偿所愿。2004年5月,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同年11月,确定“知行合一”为校训。

宁波工程学院的师生员工,经过三十多年实践和认识,把学校精神浓缩为四个字:讲实求精。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对知行合一是这样阐述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到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核心是“实”和“精”字。可见校训“知行合一”和学校精神“讲实求精”在内核上是相通的,二者构成了宁波工程学院的精神底蕴。

宁工大讲堂请名人做讲座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贤土、周绪红、薛群基,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残奥“双冠王”周佳敏……创立于2014年3月的“宁工大讲堂”,虽然时间不长,请来的主讲人却个个名气响当当。

作为校级品牌文化讲座,“宁工大讲堂”致力于打造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迄今已有近30位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讲述他们的经历与体会,深受师生欢迎。此外,二级学院分讲堂也百花齐放,电信学院的科学大讲堂、经管学院的经济大讲堂、人艺学院的人文大讲堂……每周校园里都会有几场人文学术类讲座。

学校努力打造活力四射的实践文化品牌,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业创新等活动,努力构建以学科专业为特色的“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而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也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学生科创氛围日益浓厚,今年10月以来,该校学生已收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城市管理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引领学校发展

一砖一瓦都是故事,一草一木都有文化。

学校的人文景观主要位于校园中轴线上,校训石、王阳明石像、北大门浮雕,处处渗透着校训和学校精神。校史馆更是把学校30多年办学历史、宁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记录下来,以史育人,以文化感人。

学校最美的自然景观当数鹭林河。鹭林河从东向西横贯校园,宛如一条玉带,在自然划分生活、教学两大区块的同时,也成为校园主要景观长廊。沿河展开的十二座桥璧合珠联,造型就是江南古桥的形象,上下课高峰期,人流如织。

校园文化之于学校,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一样重要,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高校,宁波工程学院正全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文化浸润师生心灵。辰泓 谭超华 韩宇挺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宁波工程学院: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2016-12-22
今10月,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

校园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在刚刚过去的11月,宁波工程学院经过向全校师生征集和专家研讨,为风华校区的路、桥、广场等取了新的名字:鹭林河、阳明广场、风华广场、知行路、合一路、讲实路、求精路、精工路、天工路、文渊路、文津路……

宁波工程学院学校精神浓缩为四个字: 讲实求精

宁波工程学院精神文化的灵魂,一是校训“知行合一”,二是学校精神“讲实求精”。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作为校训,它从宁波工程学院创办之日起,便已深深植根在学校的骨子里。

宁波工程学院前身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于1983年立项,当年建成。在无资金、无校舍、无师资的困境下,第一代“宁工人”艰苦创业,以知促行,提出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对策,开创全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先例。1984年,原联邦德国援建了我国四所高专,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正是在老校训激励下,学校通过几年努力,建起大楼,提升了综合水平,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和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六年时间,三次升本,全校师生锲而不舍,终偿所愿。2004年5月,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同年11月,确定“知行合一”为校训。

宁波工程学院的师生员工,经过三十多年实践和认识,把学校精神浓缩为四个字:讲实求精。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对知行合一是这样阐述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到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核心是“实”和“精”字。可见校训“知行合一”和学校精神“讲实求精”在内核上是相通的,二者构成了宁波工程学院的精神底蕴。

宁工大讲堂请名人做讲座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贤土、周绪红、薛群基,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残奥“双冠王”周佳敏……创立于2014年3月的“宁工大讲堂”,虽然时间不长,请来的主讲人却个个名气响当当。

作为校级品牌文化讲座,“宁工大讲堂”致力于打造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迄今已有近30位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讲述他们的经历与体会,深受师生欢迎。此外,二级学院分讲堂也百花齐放,电信学院的科学大讲堂、经管学院的经济大讲堂、人艺学院的人文大讲堂……每周校园里都会有几场人文学术类讲座。

学校努力打造活力四射的实践文化品牌,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业创新等活动,努力构建以学科专业为特色的“一院一品”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而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也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学生科创氛围日益浓厚,今年10月以来,该校学生已收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城市管理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引领学校发展

一砖一瓦都是故事,一草一木都有文化。

学校的人文景观主要位于校园中轴线上,校训石、王阳明石像、北大门浮雕,处处渗透着校训和学校精神。校史馆更是把学校30多年办学历史、宁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记录下来,以史育人,以文化感人。

学校最美的自然景观当数鹭林河。鹭林河从东向西横贯校园,宛如一条玉带,在自然划分生活、教学两大区块的同时,也成为校园主要景观长廊。沿河展开的十二座桥璧合珠联,造型就是江南古桥的形象,上下课高峰期,人流如织。

校园文化之于学校,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一样重要,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高校,宁波工程学院正全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文化浸润师生心灵。辰泓 谭超华 韩宇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