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J03:浙中·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为什么武义壶山小学的美育 能让两省一市的教育专家竖起大拇指?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武义壶山小学的美育 能让两省一市的教育专家竖起大拇指?
2016-12-13
校长李建生向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和金华市教育局长徐志坚介绍学校美育成果
会议主持人、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朱永祥介绍大会情况

“美丽班集体建设” 先让老师美起来

昨天上午,由江、浙、沪三地教育科学院联合举办的长三角地区“新班集体建设”论坛暨优秀班集体建设成果分享会在金华市武义县壶山小学拉开序幕,为期两天。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金华市教育局局长徐志坚、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朱永祥、武义县副县长姚美芬,及江苏和上海300多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出席大会,相互分享教育心得,共同探讨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

会场外,武义壶山小学的美育展板引起了嘉宾广泛关注,并获得诸多点赞。

一所小学的美育,为何能让两省一市的教育专家频频驻足并竖起大拇指?

陈晓斌 杨法礼

美是最终极的教育意义

作为会议落脚地,壶山小学综合实力毋庸置疑,可与会嘉宾偏偏对它的美育情有独钟,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壶山小学校长李建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许多教育观点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就是“真、善、美”的回归,“美”是最终极的教育意义,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美,行为美,礼仪美,心灵美。一个个的个体美了,家庭自然就美了,社会上处处喷发出的都是正能量,这是美育对学生和对社会的最终指向。

壶山小学的美育 美在哪里?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美育不同智育,因为“智”的作用很明显——“用分数说话”;它也不同于“劳动教育”,因为劳动看得见、摸得着。美育相比之下,略显空泛和抽象,可壶山小学的美育实实在在。

壶山小学校长李建生说,我们的美育统摄在一个中心下——让美育成为学校学习生活最亮丽的风景线;以两大平台为抓手——社区家庭与学校;用三大阵地去“练兵”——智慧课堂、美丽队集体、幸福工会。

至于具体如何“练兵”?李建生的回答是,比如美丽队集体有“四个起来”,即队旗扬起来,队歌唱起来,红领巾飘起来,队活动亮起来;幸福工会有“四个走向”,即走向课堂,走向田野,走向舞台,走向公益。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落实路径是“美丽班集体建设”,也是会议的讨论热点。对此,李建生做了较详细介绍,特别是如何先让老师“美”起来。

为什么要先让老师“美”起来?

首先,壶山小学请名师进校园,带出一批美丽班主任。

2009年3月,壶山小学邀请浙师大班主任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吴立德教授来校指导现代班集体建设工作,让班主任与教授面对面探讨;而全国中小学班集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云增教授更是壶山小学“美丽班队集体建设”的“首席顾问”。唐教授几乎把壶山小学当成“后花园”,一年数次走进校园指导。2011年9月,他更是亲自主持班队活动,给全体班主任做示范。

其次,让老师走出去参与“高端”交流,收获名家“真经”。

近几年来,壶山小学先后组织美丽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外出学习交流。近的赴东阳吴宁五小、永康市大司巷小学等知名学校学习优秀班集体建设;远的到西安、无锡、杭州等省市学习,聆听全国著名的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等专家讲座,拓宽班集体建设的专业化视野。通过这些“高端”交流学习,名家点拨,对学校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再次,学校管理者要身体力行去率先示范。

“陶行知教育理念对我的教育思想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陶粉,我多次到过陶粉心中的圣地——南京行知小学。

“作为校长,也是全校老师这个大班集体的‘班长’,上任伊始,我便去了一次,朴实的校园,劳动的校园,自由的校园,给了我巨大的心灵洗礼:刚上任,心里诚惶诚恐,一所百年老校交于我掌舵,要驶往何方,是乘风破浪,还是安于现状,明哲保身?最后我终于找到答案——绝不能得过且过;“2005年,我再次带领全校校务成员到行知小学学习,为全面落实‘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打好基础。之后几年,我校的办学、课改有了些成绩,引起社会关注和肯定;

“2015年我又一次去了行知小学,寻找盛名之下的我们该何去何从,当我的眼神定格在‘爱满天下’的几个古朴大字时,又给了我一个新启迪,教育要回归本质,爱满天下,至善至美。”

李建生说,学校管理者和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美起来了,才能让孩子相信“美”,并真正“美”起来,“美”到心里去。

“这些年努力下来,成效比较明显。”李建生说,比如,“省十大智慧班主任”潘笑也老师“蒙以养正”班级管理模式——低段,我们着力正习,中段,我们着力正学,高段,我们着力正行的递进形式建设班级;金华市优秀班主任余国娟老师“书香班级”的建设,是通过在日常教学、班级管理中注重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带领学生成立书友队、开展读书会、自编读书笔记 ,通过多样化活动,使班集体富有书香之“气”;“省十大智慧班主任”王莉老师“微写作,大教育”创新性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微写作平台, “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所以,你现在会经常在武义街头看见壶山小学学生的义卖,在广场看见壶山小学学生的义演,所有通过义演、义卖获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教育基础薄弱地区。而且,我们现在的公益活动不会让家长掏一分钱,全部都是孩子劳动所得。”李建生说。

专家观点

王健敏(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

壶山小学的美育从顶层设计到美丽行动,都非常扎实,走在了浙江的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壶山小学每个发展阶段的突破,都是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发展,因为课题研究本身,会聚集全校的力量,让老师有充分参与空间,而课题研究的成功,在引领学校发展方面,会更有条理,更有逻辑,也更能可持续。可以说,壶山小学是科研兴校的典型代表,要给校长和老师都点个赞。

徐士强(《上海教育科学研究》常务副主编):

壶山小学的美育做法值得肯定。首先,组织架构很齐全,部门学科间纵横交错,分工明晰;其次,视野阔广,让孩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接受锻炼。让山区教育进入孩子视野,让公益活动进入孩子活动范围,从小培养孩子担当意识。再次,举措很实,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美育主题,每个班级下面又有学生自己组建的小分队,允许孩子个性组队,既考虑到集体归属,又发挥孩子自觉性,内容丰富。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落地都有条不紊,可信可行。

倪娟:(江苏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博士):

首先,从顶层设计上来说很合适,教育就是追求“真、善、美”,将美育作为终极目标是可取的。其次,壶山小学在家校合作、资源整合上都做得很好,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美,更参与到校园美、自身美的建设中去。最后谈一点建议,美育应该放在国家课程方案体系中去设计,让美育进课堂,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的一部分。

杨波:(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员):

对壶山小学美育的核心感受就是很“实”,他们把美育当作一个品牌在打造,从语言美、行为美、礼仪美、心灵美等诸多方面,内外结合,可谓用心良苦。对美育的提倡,其实是抛去浮华,回到教育本源上。而且,他们的美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德、智、体、劳”融为一体,只是将美育拔得更高,做得更实、更透。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为什么武义壶山小学的美育 能让两省一市的教育专家竖起大拇指?
2016-12-13
校长李建生向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和金华市教育局长徐志坚介绍学校美育成果
会议主持人、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朱永祥介绍大会情况

“美丽班集体建设” 先让老师美起来

昨天上午,由江、浙、沪三地教育科学院联合举办的长三角地区“新班集体建设”论坛暨优秀班集体建设成果分享会在金华市武义县壶山小学拉开序幕,为期两天。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金华市教育局局长徐志坚、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朱永祥、武义县副县长姚美芬,及江苏和上海300多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出席大会,相互分享教育心得,共同探讨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

会场外,武义壶山小学的美育展板引起了嘉宾广泛关注,并获得诸多点赞。

一所小学的美育,为何能让两省一市的教育专家频频驻足并竖起大拇指?

陈晓斌 杨法礼

美是最终极的教育意义

作为会议落脚地,壶山小学综合实力毋庸置疑,可与会嘉宾偏偏对它的美育情有独钟,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壶山小学校长李建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许多教育观点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就是“真、善、美”的回归,“美”是最终极的教育意义,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美,行为美,礼仪美,心灵美。一个个的个体美了,家庭自然就美了,社会上处处喷发出的都是正能量,这是美育对学生和对社会的最终指向。

壶山小学的美育 美在哪里?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美育不同智育,因为“智”的作用很明显——“用分数说话”;它也不同于“劳动教育”,因为劳动看得见、摸得着。美育相比之下,略显空泛和抽象,可壶山小学的美育实实在在。

壶山小学校长李建生说,我们的美育统摄在一个中心下——让美育成为学校学习生活最亮丽的风景线;以两大平台为抓手——社区家庭与学校;用三大阵地去“练兵”——智慧课堂、美丽队集体、幸福工会。

至于具体如何“练兵”?李建生的回答是,比如美丽队集体有“四个起来”,即队旗扬起来,队歌唱起来,红领巾飘起来,队活动亮起来;幸福工会有“四个走向”,即走向课堂,走向田野,走向舞台,走向公益。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落实路径是“美丽班集体建设”,也是会议的讨论热点。对此,李建生做了较详细介绍,特别是如何先让老师“美”起来。

为什么要先让老师“美”起来?

首先,壶山小学请名师进校园,带出一批美丽班主任。

2009年3月,壶山小学邀请浙师大班主任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吴立德教授来校指导现代班集体建设工作,让班主任与教授面对面探讨;而全国中小学班集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云增教授更是壶山小学“美丽班队集体建设”的“首席顾问”。唐教授几乎把壶山小学当成“后花园”,一年数次走进校园指导。2011年9月,他更是亲自主持班队活动,给全体班主任做示范。

其次,让老师走出去参与“高端”交流,收获名家“真经”。

近几年来,壶山小学先后组织美丽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外出学习交流。近的赴东阳吴宁五小、永康市大司巷小学等知名学校学习优秀班集体建设;远的到西安、无锡、杭州等省市学习,聆听全国著名的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等专家讲座,拓宽班集体建设的专业化视野。通过这些“高端”交流学习,名家点拨,对学校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再次,学校管理者要身体力行去率先示范。

“陶行知教育理念对我的教育思想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陶粉,我多次到过陶粉心中的圣地——南京行知小学。

“作为校长,也是全校老师这个大班集体的‘班长’,上任伊始,我便去了一次,朴实的校园,劳动的校园,自由的校园,给了我巨大的心灵洗礼:刚上任,心里诚惶诚恐,一所百年老校交于我掌舵,要驶往何方,是乘风破浪,还是安于现状,明哲保身?最后我终于找到答案——绝不能得过且过;“2005年,我再次带领全校校务成员到行知小学学习,为全面落实‘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打好基础。之后几年,我校的办学、课改有了些成绩,引起社会关注和肯定;

“2015年我又一次去了行知小学,寻找盛名之下的我们该何去何从,当我的眼神定格在‘爱满天下’的几个古朴大字时,又给了我一个新启迪,教育要回归本质,爱满天下,至善至美。”

李建生说,学校管理者和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美起来了,才能让孩子相信“美”,并真正“美”起来,“美”到心里去。

“这些年努力下来,成效比较明显。”李建生说,比如,“省十大智慧班主任”潘笑也老师“蒙以养正”班级管理模式——低段,我们着力正习,中段,我们着力正学,高段,我们着力正行的递进形式建设班级;金华市优秀班主任余国娟老师“书香班级”的建设,是通过在日常教学、班级管理中注重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带领学生成立书友队、开展读书会、自编读书笔记 ,通过多样化活动,使班集体富有书香之“气”;“省十大智慧班主任”王莉老师“微写作,大教育”创新性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微写作平台, “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所以,你现在会经常在武义街头看见壶山小学学生的义卖,在广场看见壶山小学学生的义演,所有通过义演、义卖获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教育基础薄弱地区。而且,我们现在的公益活动不会让家长掏一分钱,全部都是孩子劳动所得。”李建生说。

专家观点

王健敏(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

壶山小学的美育从顶层设计到美丽行动,都非常扎实,走在了浙江的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壶山小学每个发展阶段的突破,都是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发展,因为课题研究本身,会聚集全校的力量,让老师有充分参与空间,而课题研究的成功,在引领学校发展方面,会更有条理,更有逻辑,也更能可持续。可以说,壶山小学是科研兴校的典型代表,要给校长和老师都点个赞。

徐士强(《上海教育科学研究》常务副主编):

壶山小学的美育做法值得肯定。首先,组织架构很齐全,部门学科间纵横交错,分工明晰;其次,视野阔广,让孩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接受锻炼。让山区教育进入孩子视野,让公益活动进入孩子活动范围,从小培养孩子担当意识。再次,举措很实,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美育主题,每个班级下面又有学生自己组建的小分队,允许孩子个性组队,既考虑到集体归属,又发挥孩子自觉性,内容丰富。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落地都有条不紊,可信可行。

倪娟:(江苏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博士):

首先,从顶层设计上来说很合适,教育就是追求“真、善、美”,将美育作为终极目标是可取的。其次,壶山小学在家校合作、资源整合上都做得很好,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美,更参与到校园美、自身美的建设中去。最后谈一点建议,美育应该放在国家课程方案体系中去设计,让美育进课堂,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的一部分。

杨波:(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员):

对壶山小学美育的核心感受就是很“实”,他们把美育当作一个品牌在打造,从语言美、行为美、礼仪美、心灵美等诸多方面,内外结合,可谓用心良苦。对美育的提倡,其实是抛去浮华,回到教育本源上。而且,他们的美育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德、智、体、劳”融为一体,只是将美育拔得更高,做得更实、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