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杯赛
为什么各种杯赛一年比一年火
杯赛的产业链到底有多大
记者 张娜
上周,快报记者来到杭州一所公办小学和一所民办小学,随机选取了两个五年级班级做了调查,有多少人报名参加各类杯赛?
一所公办小学的五年级班里,全班31人,5人参加华杯赛,9人参加希望杯,4人参加中环杯,1人参加小机灵杯,共计20人次。不少人同时参加了三四个杯赛,有一名男生一共报了6个杯赛。
在一所民办小学,五年级某个班,几乎全班学生都参加了各类杯赛。全班,31人参与调查,20人参加希望杯,12人参加华杯赛,10人参加走美杯,9人参加中环杯,5人参加小机灵杯,3人参加迎春杯,3人参加挑战杯,共计62人次,是全班人数的两倍。
数据调查好,班里老师也很惊讶,班上居然这么多人在刷杯赛。
在杭州,各类杯赛愈演愈烈的情景,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业内人士分析,杯赛一直有,但迅猛发展起来,应该是从六年前开始的。
2010年,全省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减负令”,明确要求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各种培训机构立刻嗅到了商机。
2014年起,杭州又出规定,对民办初中招生提出要求,不能考试只能面谈。这种情况下,民办初中面谈更加看重学生奥数杯赛的成绩,这对数学杯赛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那么,在杯赛市场上,到底是哪些力量在推波助澜?
杭州市规定民办初中招生不能考试只能面谈后,很多校长都在寻找各种途径,有的学校私下与培训机构合作,请培训机构组织学生进行选拔考试,再把优秀生名单报给民办初中。这其中,对于奥数杯赛的培训、考试等,是民办初中最看重的部分,优秀生源往往就是这么筛选出来的。
一位公办初中的校长说,民办学校依靠培训机构招收优质生源,这是个公开的秘密,有民办学校直接去培训机构的尖子班考试招生。
杭州教育主管部门一位负责人曾激动地说,民办初中招生中最不可容忍的、最恶劣的,就是有的学校和机构捆绑招生,学校不能考试,就把学生拉到培训机构考试,这样的事情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前几年曾发现过这样的事情,有的学校还被狠狠处罚过。
但现实情况是处罚过后,一切似乎依旧。
获得华杯赛、挑战杯赛一等奖的孩子确实是民办初中眼中的优质生源
刚过去的周末,杭州近两万名中小学生奔波在各大杯赛的考场上。
上周六,华杯赛公益中学门口,几名小学生家长凑在一起聊天,讨论最热烈的就是“怎样才能进民办初中”。一位妈妈怯怯地问:“杯赛三等奖有用吗?”
“没用!二等奖都不算硬。”一位爸爸喉咙很响,“去年朋友家的孩子拿了个杯赛三等奖,招生老师证书看都没看”。
杯赛成绩,是不是进民办初中一块很硬的敲门砖?
一位热点民办初中的校长回答肯定:“绝对是!而且,三等奖几乎不看,基本都看二等奖及以上。如果获得华杯赛、挑战杯等杯赛的一等奖,不用说,肯定收进。”
这位校长说,现在杯赛太多了,针对杯赛的培训更多。学生经过不断训练、刷题、参赛,获得二三等奖的概率还是挺大的,但是想要获得一等奖还是不太容易,需要数学能力很强,有一些数学天赋。前两年,学校招进过一位参加全国华杯赛获奖的孩子,进校后一直很优秀,非常顶尖。
满天飞的杯赛,在民办初中视野中,都有怎样分量?
一位民办初中老师说,有些比赛宽进严出,比如希望杯,每年参与人数都很多,但是进入决赛的几率小,相应的,拿奖的几率就小。有些比赛严进严出,难度较高,比如挑战杯,参与的人少,拿奖的人更少。结合参与人数、难度,自然是后者的含金量更大。
再从考试内容来看含金量。
一位老师说,有些机构办的杯赛里,比如睿达杯,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比较广,难度不算很大。难度大的杯赛,考数论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学生不断推理,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
不过也有民办初中校长坦言,现在杯赛培训太火,获奖证书的含金量有下降趋势,或者说,民办初中在招生时,除了看杯赛获奖,还要看其他科目好不好,有没有明显短板。
“我曾经退掉一个华杯赛一等奖的孩子。”一位校长说退掉这个孩子,还是挺纠结的。
“一开始拿到这个孩子的推荐资料,挺开心的,毕竟是一等奖,每个学校都在关注。深入接触发现,孩子除了数学好,其他科目都一般,甚至有些弱。家长说孩子周末奔波在各大培训机构,都在上数学。从我们角度看,这个孩子杯赛拿奖,很有可能是刷题刷出来的。而且偏科太严重,后续发展力弱。最后,这位校长和老师们商量了几轮,最终退掉这名学生,不过,这是极个别的例子。
“数学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都是学校看中的条件之一。两个同样优异的孩子,各方面都差不多,如果其中一个有数学杯赛获奖,那肯定会录取他。”这位校长说。
有培训机构明确表示:和民办初中锁定生源有默契
初一男生小磊,在某热点民办学校读书。回想他的小升初经历,小磊爸爸很感慨:
“当时儿子去参加了杯赛。这是一个机构举办的杯赛,儿子拿到一等奖。名单公布没多久,培训机构就发来了面试通知。去了之后,老师说得很明确,面试结果会直接呈送给杭州几所民办初中。儿子面试表现不错,果然,很快就有民办初中老师打电话来,要家长带孩子去学校面谈。”
面谈后,民办学校的套路一般是这样的:对于特别优秀的孩子,学校会签一个预录取的协议,但还会要求学生去摇号。如果摇中了最好,学校就省下一个自主招生名额;如果没摇中,根据预录取协议,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学校。
还有另一种情况是,那些杯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小学五年级下到民办初中参加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提前被民办初中锁定,俗称进入“占坑”班,在自主招生面试中会优先考虑。
数学老师在家长群里一再鼓励学生去参赛
学校和机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直接体现在杯赛的组织、举办过程中。
上周末这些杯赛的考场,设在十几所中小学和大学里,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民间组织的竞赛考试,为何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学校举办?一位民办中学的招生老师一语道破:“两个字:生源。”
来参赛的都是比较优秀的小学生,学校借出场地,就有机会提前接触到优秀生源。一位去年参加杯赛的家长说,比赛结束后,学校派出几名老师,带领家长们参观校园,老师之后还做了个小讲座,家长们提问,老师都是有问必答。
上上周,杭州一位小学家长联系快报:“最近家长群里全是杯赛的信息,老师也一而再鼓励学生去参加数学杯赛。甚至连杯赛报名表,都是班里老师发的。我女儿数学成绩一般的,这几天也嚷着要去参加。我现在也蛮纠结要不要让女儿报名参加。杯赛和小升初,关系真的有那么大吗?”
民间机构组织的数学杯赛,为什么要学校老师发动学生报名?记者向这所学校求证。
“这些杯赛设置的参赛年龄,是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去参赛主要以孩子的意愿为主。可以三年级开始试试看,算是先见见世面,蹚蹚水。到了四五年级再去,可能就很懂章法了。”这位班主任老师说,鼓励孩子去参赛,也是为孩子升学着想,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外面学奥数,参赛可以验证一下学习成果,学生到了四五年级,杯赛获奖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高,对进民办初中挺有帮助。
学校老师这么直接鼓动孩子参加各种杯赛,在家长群里也引起热烈讨论。
一位家长说:“我在培训机构工作过,学校是有比较官方的说法,但是学校和这些杯赛以及举办杯赛的机构之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还有家长说:“以前,学校老师直接在培训机构上课的,或者自己带学生杯赛辅导,收入可观,只是现在管得严了,很多事情只能做得遮遮掩掩。”
此外,还有一些奥数教练,不从属于某个培训机构。他们凭自身的教学经验,有很多忠实粉丝追随。在杯赛市场上,他们也是一股不小的助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