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的酒,差不多可用火车车厢来装了
每天黄酒一斤,半斤白酒不在话下
这样喝酒,能不出事吗?
通讯员 张煜锌 记者 周洁琼
“临近年关,喝酒应酬多,工作过度疲劳,我这里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的病人就多了。”说起这些,高连江医生忧心忡忡,“很多毛病,都是病人自己‘作’出来的。”
高医生每周一、周二的上午在汤养元国医馆坐诊。今年已经66岁的他,从医大半辈子,为众多病人解决大内科问题,这些年,他明显觉得肝胆方面的病人越来越多了。
肝胆相照 互为表里 胆子小,可能是肝胆都出了问题
人体的胆,被称为“中正之官”,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可分泌胆汁,促进消化,调节肠道压力。
高医生说,胆的重要性在于,它和人体其他器官都是有关联的。
“胆出了问题,受影响最直接的是肝。五脏六腑中‘肝配胆’,所谓‘肝胆相照’。肝不好,也可能造成胆不好,二者是互为表里的。”
“胆子小胆子小,真的是跟胆有关的。”高医生说,有些病人把胆拿掉后,易受惊、害怕,变得胆子小,“有时,走在马路上,会觉得后面有人要偷袭自己”。
高医生解释,病人出现的这种莫名恐慌,往往是因为胆还和人的神经系统有关联。
“肝主情志”,情绪对肝的影响很大,人们常说“怒伤肝”,就是这个道理,而肝胆又是相连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肝,胆,神经,任何一个部分出了毛病,都会相互有影响。
胆结石、胆囊炎痛起来要命 中医有“不手术疗法”
胆结石主要分为阳性结石和阴性结石。有阳性结石的人吃油腻的东西会痛得打滚,阴性结石患者一般不会痛,但是B超做出来,显示胆里的结石会很多。
对此,高医生的建议是,“形状可以,数量不多,发作频率低的”,可用中药。若结石已有二三十克,并反复发作、疼痛,“那最好还是拿掉胆”。
有些人对胆内的结石往往不是很清楚,其实它大多数是一块块的呈泥沙状物质,“通过碎石,往往并不能彻底排清。在碎石过程中,还可能损伤周边的软组织,即便碎石后,仍会有少量结晶存在,引发下一次的结石”。
高医生给病人开方时,主要考虑“疏肝沥胆,清热沥湿”,通过中药,化石、碎石,再利用中药调理通便,排出结石。
胆囊炎和胆结石还常会一起发病,胆囊炎病人最痛苦的莫过于胀痛发作。
“如果是一个月发一次,那要去医院做手术拿掉胆,防其癌变。如果是难得发一次胀痛,不是特别厉害的胆囊炎,可通过服用中药慢慢控制病情,最终将它稳定在可控状态。”高医生提醒,“采取中医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情形比较适合年轻患者。”
每天黄酒一斤,半斤白酒不在话下 “酒仙”喝成了肝穿孔
肝为“将军之官”,是人体内至关重要的代谢器官。造成肝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喝酒、熬夜、过劳等因素。
高医生接触过很多喝酒过度伤肝的病人。
70岁的陈大伯向记者坦陈,自己过去喝酒很厉害, “喝过的酒都可用火车车厢来装”,结果2006年退休后一查,肝出了事。最严重的时候,出现了肝穿孔,动手术切除部分肝之后,又有了肝硬化,后经人推荐,找到了高医生。
从2012年开始,陈大伯开始在高医生这里接受治疗,从最开始的重度肝硬化,脾脏肿大,到如今生活基本正常。肝病难根治,陈大伯觉得“自己能撑到现在,多亏了高医生”。
65岁的夏大伯是位退休工人,家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们,他“很爱喝酒,以前每天中午和晚上一定要喝酒,黄酒一斤,半斤白酒不在话下”。
今年初,夏大伯做全面体检,检查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指数突破200,超出正常指标好几倍。
“从在高医生这里初诊算起,5个多月过去,现在肝已软化下来,他可是再也不敢喝酒了。”夏大伯家人说。
“肝病比较适合中药调理,现在很多医生重视用中成药来治肝病。”高医生说,对待疾病永远是早发现早治疗为好。“一般来说,中度及以下的肝硬化,中医中药还是有能力对付的。对于中度以上的肝硬化,中药往往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往更坏方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