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07版)
历史剪影
“格拉玛”号上的开端
1956年11月25日,菲德尔·卡斯特罗披着斗篷,冒着大雨检查了船舱。
船上的供给少得可怜:2000个橙子、2个火腿、48罐炼乳、1箱鸡蛋、100块巧克力和4公斤面包。这就是为船上全部82个人准备的口粮。
这艘小小的“格拉玛”号游艇,从墨西哥湾的图斯潘港出发,卡斯特罗兄弟、切·格瓦拉医生和其他起义战士,就这样拉开了古巴革命的大幕。
1956年9月中旬,墨西哥友人孔德对卡斯特罗说:“我想去图斯潘,看看一艘我想买的游艇。”
卡斯特罗亲眼见到了这艘船:“这就是把我带回古巴的船。”
很多人劝他,这艘船实在太小,不适合搭载82个人,但卡斯特罗还是上了船。孔德说:“任何人都没有对卡斯特罗说不。”
“格拉玛”号的名字取自于英文“祖父”的缩写。船不足14米长,只有一个甲板。
起航不久,大浪迅速淹没了游艇的各个角落。在6天难以忍受和士气低落的航行中,有一半时间在向外舀水。第5天——原本计划登陆和开始战斗的日子,一个筋疲力尽的战士问道:“今天是11月30日,我们本该到了。有谁能告诉我,我们到底要到那个鬼地方去干什么?”
没有人回答。所有人心中都存着相同的疑问。
12月1日,“格拉玛”号仍在海上兜圈子。燃料、水和食物都所剩无几。2日拂晓,卡斯特罗似乎凭直觉感到,古巴就在不远处。他下令“格拉玛”号全速前进。
不料,游艇在滩地搁浅——2公里之外,就是海滩。战士们用救生艇向岸上运送武器,连武器一并陷入了烂泥滩。几年后卡斯特罗回忆说:“为了穿越那片地狱般的烂泥地,我们连续4个小时不停跋涉。疲惫让战士们每小时只能前进500米。”
抵达海岸时天已大亮。他们必须尽快离开海岸的开阔地,以免飞机发现。卡斯特罗大喊:“我们去山里。我们已经到了古巴,我们胜利了!”
似乎没有人相信卡斯特罗的话。他们刚刚在烂泥滩中丢了所有的装备,脚磨出了泡,没有粮食,每个人都筋疲力尽,如何能爬上高山?可战士们还是做到了!
前方等待他们的是在茂密的原始丛林中,长达3年的艰苦的游击战。
这段小故事,是古巴革命的开端。
在糖厂指挥猪湾之战
17日凌晨,古巴《今日报》社长拉斐尔·罗德里格斯打来电话:“美国雇佣军已在吉隆湾登陆,情况非常危急,卡斯特罗已亲临前线。”
——曾驻古巴的新华社记者庞炳庵撰文回忆道。
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后,发动了“猪湾行动”,支持古巴雇佣军登陆猪湾,试图推翻古巴革命政权。4月17日,约1600人组成的雇佣军登陆猪湾(又译吉隆湾、科奇诺斯湾),准备推翻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政府。
卡斯特罗那时34岁,在猪湾附近一座名叫“澳大利亚”的制糖厂指挥:
他研究了地形,拟定了反攻计划,并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把敌人包围在这里!”糖厂向南是一条长约4公里的公路,可直达科奇诺斯湾北端的长滩。
第108民兵营营长哈辛托讲述了战斗的经过:
17日凌晨2时,雇佣军在美国军舰护航下登陆。正在执行警戒的5位民兵立即奋起抵抗,并迅速用短波电台向上级报告。驻扎在附近的民兵迅速赶来参加激战,挡住了敌人。
哈辛托说:“雇佣军受过军事训练,装备良好,他们向我们猛烈炮击。美国飞机也不断飞来,从空中向我们猛烈射击和轰炸。我们冒着炮火,用步枪回击。迪亚斯上尉击落了一架敌机,打退了敌人好几次进攻,最后英勇地牺牲了。”
19日下午,雇佣军慌乱地向附近的沼泽地里逃窜,两艘驳船被古巴守军的炮火击沉,雇佣军头目圣拉蒙也落入水中。
此战持续72小时,古巴军民打死了100多名雇佣军,俘虏了1000多人。
生活中的卡斯特罗
他喜欢的四个影星
2004年,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推出的纪录片《司令官》,讲述卡斯特罗的生活。
此片共拍了3天,约定拍摄中,卡斯特罗有权随时叫停,有权剪掉影片的某一部分。但卡斯特罗没有使用这项权力。
片中卡斯特罗说,他对影片《泰坦尼克》情有独钟,非常喜欢影星索菲娅·罗兰(意大利)和布里吉特·巴铎(法国)。他的男偶像,是查利·卓别林(英国)和热拉尔·德帕尔迪厄(法国)两位影坛巨星。
美国导演斯通曾拍摄过一部描述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影片《刺杀肯尼迪》,他和卡斯特罗都沉迷于猜测肯尼迪的遇刺情形。
“我从不相信凶手仅有一人的说法。”卡斯特罗说。
一问一连串 查韦斯发狠
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与卡斯特罗私交甚好。
“当你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交谈时,他会在最初的5分钟里向你提出100个问题。”查韦斯说,他和卡斯特罗去阿根廷小镇,探访切·格瓦拉的童年故居,卡斯特罗连珠炮似的不断发问,让陪同的女士难以招架。
“我不得不帮那位女士解围,”查韦斯说,“我说,你就放过那位可怜的女士吧。”
还有一次,查韦斯陪他访问委内瑞拉一座水库,他也向查韦斯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当我们坐着木船泛舟湖上时,他又问我:‘查韦斯,你认为现在瀑布的流速是多少?’”查韦斯说,“我当时简直想把他推到水里去。”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把卡斯特罗的连续提问比作俄罗斯套娃,一个接一个翻出来:“总是问一些自己熟悉的问题,以便证实自己的判断。有时候,为了考察对话者的才能,他也会如法炮制。”
有一次,他陪同一个外国访问者在古巴游览了一个星期以后说:“简直不可思议,那家伙居然比我还会说!”——马尔克斯写道。
卡斯特罗的生死观
活到90岁 “纯属偶然”
卡斯特罗1米8的个子,身姿挺拔,长着一把虬髯,面部棱角分明,目光炯炯,身穿绿军装。
2006年一场大病,他变成了一个腰弯背驼、步履蹒跚的老人。头发和胡子全白了,脸上布满老年斑,额头上是刀刻一般的皱纹,那些声如洪钟、激情澎湃的演讲,也变成几近耳语的絮叨。
今年4月,古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他出现在主席台上:“很快我就要90岁了,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也不是下了大力气才走到这个岁数的,纯属偶然。很快我将和所有人一样面临终将会来到的那一天。”
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天”已经心存准备,2008年2月,当卡斯特罗以一封告别信挥别政坛,法新社报道:古巴人有些遗憾,但很平静,人们生活一如往昔。
没有了卡斯特罗的古巴,今后会怎样?今年4月在古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带着热情和尊严付出努力,就能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物质和文化财富,而我们应当永不停歇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奋斗。我们应当向拉美和世界兄弟国家传递一条信息:古巴人民必胜。”
今年8月13日,他90岁生日。《格拉玛报》说,当他身穿运动服,和他的弟弟劳尔一起,出现在哈瓦那卡尔·马克思剧院的庆祝活动现场时,全场5000多名观众长时间起立鼓掌,欢呼:“菲德尔!菲德尔!菲德尔!”
古巴官方通讯社拉美社社评说:尽管卡斯特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事业还在继续进行,卡斯特罗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我们会永远沿着他指引的道路前进。他永远是古巴人的总司令。
逃过638次暗杀 “我有一件精神防弹衣”
卡斯特罗不把超级邻居美国放在眼里。1959年访美,有记者问他是不是来要援助的,他不解地说:“你们美国人总以为,其他国家都是来要钱的,我是为了友好关系和经济合作而来。”
他在古巴推行社会主义制度,使这个加勒比岛国如同一根钢针,深深扎在美国的“后院”。他将土地收归国有,包括自己家的土地,他妈妈一辈子没有原谅他。
他是11任美国总统的心腹大患,多少人欲除他而后快。卡斯特罗一生逃过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638次暗杀行动。杀手们在靴子里放毒药、在雪茄里装炸弹、训练美女特工……他每一次都化险为夷,他说:“我逃过了无数次刺杀阴谋,假如这是奥运会项目的话,我肯定能夺得金牌。”
1960年,他飞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有人问他是不是穿着防弹衣,他揭开衬衫扣子,露出了肚皮。“我有一件精神防弹衣。”他说。
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