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维
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其实无论电影还是原著,都和潘金莲没啥关系,就是一标题党。但一说到“潘金莲”,大家就关不住话匣子。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一个你不知道的潘!金!莲!
第一个为潘金莲翻案的男人
干脆亲自演了她
这大概是舞台上第一个留下照片的潘金莲,时间是1927年12月17日。剧作家欧阳予倩改编了一出六幕话剧《潘金莲》,在上海艺术大学的小剧场公演。38岁的欧阳予倩男扮女装饰演潘金莲,京剧名角周信芳出演武松。
欧阳予倩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开山祖师”,和李叔同一同留学日本,一同成立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一同在舞台上演过女角。不过,欧阳予倩的女装造型,仍能看出浓眉大眼,丰鼻阔唇。他的天赋不在演戏,而在编剧。
说到潘金莲,在施耐庵笔下,她是荡妇、杀人犯;在兰陵笑笑生眼里,她是色情狂;而在欧阳予倩的剧作中,她成了自由恋爱的追求者——不仅对武松的爱至死不悔,就连与西门庆也是因为西门庆与武松长得有几分相似。
即使放到现在,90年前欧阳予倩笔下的潘金莲仍显得相当大胆,她当着西门庆的面说:我爱武松,不爱你。
演到第三幕,武松慷慨激昂,准备杀嫂报兄仇,潘金莲却抢先来了一大段激情告白:“自你一气出门之后,我是和丧魂失魄一般,就活着也没有意思!我正在想要自尽的时候,可巧遇见个西门庆,总算他给我一点儿温存。我和他并不是真正相爱。咳,我疯了,我病了!我已经是没了指望,还爱惜自己作什么?”
著名画家徐悲鸿看过《潘金莲》后,兴奋地写信给欧阳予倩,赞道:翻数百年之陈案,揭美人之隐衷;入情入理,壮快淋漓,不愧杰作。
欧阳予倩的《潘金莲》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文学IP,很快上海新东方书店就出了单行本。
第一个演潘金莲的女明星
我不爱,也不恨,我是感激他的
1938年,导演吴村将欧阳予倩的《潘金莲》搬上银幕。这就是轰动一时的电影《武松与潘金莲》。
海报打出的广告语是:金瓶梅的香艳情节,水浒传的精彩故事。袒胸露体,香艳肉感,惩奸杀嫂,激昂悲壮。震撼影坛香艳性感古装警世国语杰作。
主要演员也为一时之选:“金鱼美人”顾兰君饰潘金莲,“电影皇帝”金焰饰武松,英俊小生刘琼饰西门庆。
拍《潘金莲》时,顾兰君才20岁,刚演完四大美女中的貂蝉,声名鹊起。传说当时有影迷花6000大洋买她的一张玉照。顾兰君最初踏入影坛,是顶替临产的姐姐顾梅君,出演缉毒侦探片《翡翠马》中女主角交际花,所以她有个外号“小姨明星”。
后来,顾兰君还演过武则天、王熙凤等一系列强势美女。在电影《武松与潘金莲》里,她把潘金莲塑造成一个“渴求幸福生活”而终于“堕入奸人罗网”的不幸女人,听上去有点像安娜·卡列尼娜。
“武松杀嫂”是电影的高潮,光看看台词,就已经被虐得不行!
潘金莲:能够死在心爱的人手里,就死也甘心情愿!二郎,你要我的头,还是要我的心?(撕开自己的衣服,露出雪白的胸膛)里头有一颗很红很热很真的心,你拿了去吧!
武松:像你这种女人,就是九泉之下我哥哥也不愿见你,你还是跟西门庆去吧!(举起刀)
潘金莲:(举起双手)二郎,可是你说“叫我跟西门庆去……”这句话真伤我的心!我今生今世不能和你在一处,来生来世我变头牛,剥了我的皮给你做靴子!变条蚕子,吐出丝来给你做衣裳。你杀我,我还是爱你!(张开两条胳膊想起来抱武松,用很热情的眼神盯着他)
武松:(一退,左手抓住潘金莲的右手,瞪着眼)你爱?我……我……
(武松一刀过去,金莲倒了。)——剧终
“你杀我,我还是爱你!”这样的表白简直惊心动魄!十个武松也吃不消!
饰演潘金莲的顾兰君,性格和角色也有几分相似。拍电影《黄天霸》时,她爱上演男主角的李英,不顾外界反对嫁给他。但李英很快对她厌倦。这段婚姻持续了3年左右,其间顾兰君除了拍戏,就是守在家里看护小孩和设计服装。她亲手设计的新式旗袍和“脚踏车装”很受市场欢迎。
分手后记者问她如何看待前夫,她淡定地回答:我不爱,也不恨,他曾支持和帮助我脱离影圈,我是感激他的。
1961年,人艺排演《潘金莲》
周恩来出面喊停
北京人艺的老作家梁秉堃18岁进人艺,从灯光管理员做起,最后成了著名编剧。2010年,他出版回忆录《史家胡同56号:我亲历的人艺往事》,记录了《潘金莲》停演风波的来龙去脉。
1961年4月底,焦菊隐任院长的北京人艺把欧阳予倩的剧本《潘金莲》再次搬上舞台。但很快被叫停,直接出面干预的人是总理周恩来。
第一次看过戏之后,周总理一反常态,既没有上舞台看望演员,也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表示“我还要再看一次,有些问题需要再想一想”,便告辞了。
过了两天,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又来看戏,并且邀请了田汉、欧阳予倩、齐燕铭、阳翰笙、谭富英、马连良、裘盛戎和筱白玉霜等戏曲界人士。看完戏以后,周恩来和大家以及剧院的领导、导演、演员共21人在首都剧场的小休息室里座谈至深夜。
除邓颖超以外,周恩来都请他们发表了意见,认真听取,然后做了总结发言:
“如果潘金莲为了求解放,出走了,或者自杀了,当然会使人同情,那么戏里存在的矛盾也就会得到解决了。我们有很多反封建的典型,如《梁祝哀史》《白蛇传》里的祝英台和白娘子,这些人物都没有杀人,没有堕落。《茶花女》为什么能成为那个时代的进步作品呢?就因为茶花女为了求得个性解放,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向当时的社会制度屈服,也没有因为求得个人解放而危害别人,这就是她可贵的地方。”
周总理认为,不宜给潘金莲翻案。不久,北京市文联组织了《潘金莲》的演出,并准备请导演、演员和其他人写批评的文章。周总理知道以后,立即指示把这种活动全部停止下来,并派秘书将他的意见登门转告欧阳予倩,“一不要做检讨,二不许见报批评,三不要再开会。这件事到此结束了”。
1985年,潘金莲不能离婚这个梗
看哭了一位女劳模
时间进入1985年,又一个为潘金莲“打抱不平”的人出现了。此人小学没毕业,却被叫做“巴蜀鬼才”。他就是四川作家魏明伦。
在穿越和宫斗满天飞的今天看,魏明伦的荒诞派川剧《潘金莲》并无过人之处,但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一出戏,首演时观众炸开了锅,谢幕时魏明伦被急于发表观后感的观众们团团围住。赞同者称之为川剧历史上的里程碑,反对者则对剧中的潘金莲形象频频摇头。
大幕拉开,演员破天荒地从台下直接蹿上舞台。接着,武则天、安娜·卡列尼娜、上官婉儿、七品芝麻官、贾宝玉等古今中外人物跨朝跨国而来……而潘金莲也不再是淫妇,而是一个被侮辱、被伤害的弱女子,她杀夫偷情经历了从挣扎到沉沦、从无辜到有罪的心路历程。
剧中,张大户霸占潘金莲不得,把武大郎叫来,“三寸丁好配你三寸莲步”,“打炊饼打断你一身傲骨”。可是潘金莲经过痛苦的思考,“宁与侏儒成配偶,不伴豺狼共枕头”。
最后潘金莲走投无路,只好去找武大郎。武大郎须发斑白,抱着一个木偶,拄着拐杖出来。
潘金莲:我实在是不忍心毒死你,还是求求你放我一条生路吧,你把我休了吧,就放我一条生路吧。
武大郎:我武大无权无势,手中只有一点点夫权,妇道人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门板背起走!我就是老了——老也不休,死也不休。
潘金莲不能离婚这个情节对当时的观众形成了强烈刺激。一次,这部戏在成都劳动文化宫演出,一位女劳模激动地流着泪对魏明伦说:“我是劳模,我这个人在工作中非常非常顺利,可是我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不幸哪,我的婚姻是包办的,可是我不敢说,我是女劳模,我怎么敢离婚啊,你这个戏真是说出了我们这一些妇女的心底话,我太感谢你了。”
魏明伦认为,施耐庵可能吃过女人的亏,才这么仇恨女人,施耐庵对潘金莲是俯拍,欧阳予倩是仰拍,而他是在俯仰之间,“该同情的时候我同情,该谴责的时候我也谴责”。
很快围绕川剧《潘金莲》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支持派的有吴祖光、巴金、萧乾、陈白尘、余秋雨。曹禺是偏于中间的支持派。但同时也有很多反对派。
多年后,“鬼才”魏明伦谈起这段往事,仍难掩时势造英雄的得意与内心感慨:“写《第二次握手》的那个作家张扬,一次发言说,央视拍的电视连续剧,四十集,有三十五集是根据施耐庵的原著改的,可是有五集涉及潘金莲的不是,是根据魏明伦那个潘金莲改的,因为它的观点向魏明伦倾斜,而不是施耐庵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