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4:杭州硅谷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乐视网5年最高涨幅曾到48倍 泡沫散去后可能熊途漫漫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视网5年最高涨幅曾到48倍 泡沫散去后可能熊途漫漫
2016-11-17

并不是每次资本运作,都会成功;并不是每次扩张,都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并不是每次资本运作,都会受到市场追捧;并不是每次扩张,都会让公司上一个台阶……

当去年12月初乐视网(300104)股票连收两根大阳迎来“筹划收购乐视影业,7日起停牌”这样一则公告时,持有的投资者满心欢喜,以为这下捡到大元宝了。但半年后股票复牌时,人们的预期已经从“能有几个涨停”变成了“只要不跌停就算幸运了”。确实,今年6月3日乐视网的复牌,牵动了广大投资者的心,不仅公司股价是否暴跌是个未知数,对创业板甚至整个市场,是不是一颗重磅“地雷”也未可知。那么,是什么让乐视网的一则复牌公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之后乐视网股价为何一路阴跌?乐视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又向人们揭示了什么样的投资规律,有何借鉴意义?记者 童刚 制图 高薇

上市不到5年 乐视网市值增长34倍

乐视网于2010年8月12日登陆创业板,当时总股本1亿股,流通股2500万股,上市首日,报收42.96元。也即,尽管上市之初市场给了它较高的股价定位,但因股本较小,总市值仅为42.96亿元。

之后,乐视网经过数次股本扩张,比如送转股、定增等,到2015年5月13日,总股本已达18.5亿股(目前为19.8亿股),总市值达1500亿元!

不到5年时间,乐视网总股本扩大了17.5倍、总市值增长了约34倍!从股价看,按复权计算,上市之初公司股价最低仅为1.82元,到2015年5月最高89.47元,最大涨幅达48倍!

10年涨10倍,已经是股市里大牛股的概念,能找到这样一家上市公司,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但乐视网,5年内就涨了48倍,真可谓牛股中的战斗机。去年4月底,乐视网成为创业板第一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公司,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家。

伴随着股价和市值大幅增长的,是公司一系列资本运作。自2010年登陆创业板之后,乐视网在资本市场向来不缺乏故事和题材,每一次资本运作都与其股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乐视网在上市的最初几年,资本运作相对较少。真正开启扩张、并购和转型模式始于2013年。在这一年,乐视网共募集资金16亿元,主要用于收购2家公司的股权。2013年9月,乐视网以“现金+股票”形式作价9亿,收购花儿影视100%股权,渗透影视内容制作,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与此同时,乐视网还发行股份收购乐视新媒体99.5%股权,对价为3亿元,另向不超过10名其它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4亿元。

2014年8月8日,乐视网发布定增公告,非公开发行募资45亿元,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投入,这也创下了创业板再融资金额的新纪录。

不过,正是这次定增,令市场开始质疑其资本扩张的速度和必要性。不少市场人士表示,乐视网此次抛出高额定增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补血自救。随着乐视网业务越铺越大,45亿元或许只能短暂缓解资金压力,但长期的资金饥渴仍无法控制。

扩张不断 危机出现 股价走下神坛

上市公司危机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股价的大幅下跌。从去年5月13日乐视网创下最高价89.47元后(复权价),次日股价便跌停!之后开始一轮连续的下跌,至8月27日最低到28.19元。

三个多月,股价缩水近70%!虽然当时因A股市场出现了惨烈的股灾,公司股价下跌在所难免,但这样的跌幅毕竟也属罕见。

面对股票持续大跌,乐视网也迅速地做出了反应,比如7月24日入股重庆广电控股的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8月7日,公司与海康威视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云服务、智能硬件、视频内容等领域开展合作等。但乐视网的好日子似乎已经一去不返。

可以看到,乐视网最后一次股本扩张发生在去年的5月13日,公司10转12股除权。公司的总股本扩大到了18.5亿股,也就是那一天,公司的总市值达到了最高峰的1505亿元,股价创出了历史最高价179.03元(复权计算为89.47元)。

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公司股本不再有明显的扩大,除了股权激励行权及之前增发股份中的法人配售股上市增添了1亿多股股份,还有今年公布的尚未实施的定增预案,预计将扩大股本1.6亿股。

与此同时,是股价创了历史新高之后的一路下行,即使在今年6月3日宣布定增收购乐视影业,也因方案不及预期,且市场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不再受市场追捧。其股价仅在短暂冲高后,从当日最高60.98元,一路阴跌到目前的40元之下,阶段跌幅超过30%。

在股价走下神坛的背后,是乐视网不断爆出的运营问题、融资问题以及资金链问题,尤以今年11月初以来为盛。

11月2日,乐视被爆因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100多亿元款项。

11月4日,知情人士透露,10月份乐视旗下公司刚完成一笔1.5亿美元的借款。

11月6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内部邮件中承认遇资金与组织压力,称永远只领1元年薪。

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手机、乐视汽车、乐视金融等,还一直在烧钱……

短短4个交易日,乐视网股价再跌近15%,市值蒸发128亿。

11月10日,是乐视成立12周年的日子,但创始人贾跃亭恐怕已经焦头烂额。

靠故事和概念吹高股价

A股投资者值得警惕

面对乐视网的持续、大幅扩张,业内其实很早就提出了质疑和警告。曾揭露蓝田公司造假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早在去年6月便发布《乐视网分析报告:资本扩张难以为继》。指出,不论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首先都要思考:“故事”和“概念”能够变成现实吗?能够收回投资成本和创造利润吗?如果不考虑这个前提条件,盲目对“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投资,结果必然是血本无归。

她在质疑乐视“烧钱”模式能够持续多久的同时,也担忧地表示,当一个证券市场靠“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吹高股价,根本不提投资者的收益回报,大股东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任意减持套现巨额资金,这个证券市场还能够运转下去吗?

由于缺乏完整的信息披露,乐视网、乐视非上市板块,究竟完成了多大规模的融资,外界无从知晓。但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整个乐视的累计融资规模颇为惊人。根据相关报道,自2010年以来,以乐视网为核心,乐视上市平台已经完成的累计融资规模,就已达到361亿元以上。如果加上尚未完成的118亿元的定增,乐视网及其子公司融资金额可能接近500亿元。

而子生态各个板块的融资,规模同样极为惊人。按照乐视自身的说法,乐视体育两次融资额为88亿元,乐视电视为4.3亿元,乐视汽车、乐视手机合计1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共计约为200亿元。再加上乐视并购基金募集规模也有100亿元。综合看,包括乐视网在内的整个乐视,若不考虑重复计算,已经完成、计划中的融资规模,或已接近800亿元。

高昂的资金成本,越来越变成不堪承受之重。仅从上市公司乐视网看,公开披露信息显示,2011年乐视网财务费用仅为139万元,而2012年已猛增至4224万元;2013年~2014年,该公司财务费用分别达到1.16亿元、1.67亿元;2015年,更是激增至3.49亿元。

贾跃亭作为乐视的缔造者和当家人,在某种程度上,快速扩张之后的整个乐视,已经到了安危系于贾跃亭一身的地步。无论是乐视网,还是未上市板块,乐视融资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都由贾跃亭提供了担保。对整个乐视来说,眼前迫在眉睫的风险,是乐视网持续下跌的股价,可能导致贾跃亭质押的股份风险暴露。

著名财经人士吴晓波认为,乐视遇到的问题,从资本层面看,是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从管理层面看,是战略和组织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从领导力层面看,是贾跃亭迷恋于宏大叙事却疏于组织和执行的问题。

他表示,最近两年,贾跃亭似乎沉浸在“生态”概念不能自拔,乐视也开始涉足汽车、手机、金融等竞争已经白热化的重资产行业。如果这些事情都能完成,乐视将会成为一个“苹果+亚马逊+特斯拉+谷歌”的超级帝国,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乐视现在的能力。

在战略和组织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贾跃亭希望用资本的力量去弥补组织能力的缺陷,但现在看来并不成功。“他俨然已经把自己当作了拯救世界的英雄。他不断地造概念,不断地讲故事,一个比一个宏大,却无法自圆其说。他开始主打悲情牌,自我陶醉,自我感动,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吴晓波称。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乐视网5年最高涨幅曾到48倍 泡沫散去后可能熊途漫漫
2016-11-17

并不是每次资本运作,都会成功;并不是每次扩张,都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并不是每次资本运作,都会受到市场追捧;并不是每次扩张,都会让公司上一个台阶……

当去年12月初乐视网(300104)股票连收两根大阳迎来“筹划收购乐视影业,7日起停牌”这样一则公告时,持有的投资者满心欢喜,以为这下捡到大元宝了。但半年后股票复牌时,人们的预期已经从“能有几个涨停”变成了“只要不跌停就算幸运了”。确实,今年6月3日乐视网的复牌,牵动了广大投资者的心,不仅公司股价是否暴跌是个未知数,对创业板甚至整个市场,是不是一颗重磅“地雷”也未可知。那么,是什么让乐视网的一则复牌公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之后乐视网股价为何一路阴跌?乐视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又向人们揭示了什么样的投资规律,有何借鉴意义?记者 童刚 制图 高薇

上市不到5年 乐视网市值增长34倍

乐视网于2010年8月12日登陆创业板,当时总股本1亿股,流通股2500万股,上市首日,报收42.96元。也即,尽管上市之初市场给了它较高的股价定位,但因股本较小,总市值仅为42.96亿元。

之后,乐视网经过数次股本扩张,比如送转股、定增等,到2015年5月13日,总股本已达18.5亿股(目前为19.8亿股),总市值达1500亿元!

不到5年时间,乐视网总股本扩大了17.5倍、总市值增长了约34倍!从股价看,按复权计算,上市之初公司股价最低仅为1.82元,到2015年5月最高89.47元,最大涨幅达48倍!

10年涨10倍,已经是股市里大牛股的概念,能找到这样一家上市公司,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但乐视网,5年内就涨了48倍,真可谓牛股中的战斗机。去年4月底,乐视网成为创业板第一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公司,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家。

伴随着股价和市值大幅增长的,是公司一系列资本运作。自2010年登陆创业板之后,乐视网在资本市场向来不缺乏故事和题材,每一次资本运作都与其股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乐视网在上市的最初几年,资本运作相对较少。真正开启扩张、并购和转型模式始于2013年。在这一年,乐视网共募集资金16亿元,主要用于收购2家公司的股权。2013年9月,乐视网以“现金+股票”形式作价9亿,收购花儿影视100%股权,渗透影视内容制作,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与此同时,乐视网还发行股份收购乐视新媒体99.5%股权,对价为3亿元,另向不超过10名其它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4亿元。

2014年8月8日,乐视网发布定增公告,非公开发行募资45亿元,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投入,这也创下了创业板再融资金额的新纪录。

不过,正是这次定增,令市场开始质疑其资本扩张的速度和必要性。不少市场人士表示,乐视网此次抛出高额定增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补血自救。随着乐视网业务越铺越大,45亿元或许只能短暂缓解资金压力,但长期的资金饥渴仍无法控制。

扩张不断 危机出现 股价走下神坛

上市公司危机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股价的大幅下跌。从去年5月13日乐视网创下最高价89.47元后(复权价),次日股价便跌停!之后开始一轮连续的下跌,至8月27日最低到28.19元。

三个多月,股价缩水近70%!虽然当时因A股市场出现了惨烈的股灾,公司股价下跌在所难免,但这样的跌幅毕竟也属罕见。

面对股票持续大跌,乐视网也迅速地做出了反应,比如7月24日入股重庆广电控股的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8月7日,公司与海康威视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云服务、智能硬件、视频内容等领域开展合作等。但乐视网的好日子似乎已经一去不返。

可以看到,乐视网最后一次股本扩张发生在去年的5月13日,公司10转12股除权。公司的总股本扩大到了18.5亿股,也就是那一天,公司的总市值达到了最高峰的1505亿元,股价创出了历史最高价179.03元(复权计算为89.47元)。

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公司股本不再有明显的扩大,除了股权激励行权及之前增发股份中的法人配售股上市增添了1亿多股股份,还有今年公布的尚未实施的定增预案,预计将扩大股本1.6亿股。

与此同时,是股价创了历史新高之后的一路下行,即使在今年6月3日宣布定增收购乐视影业,也因方案不及预期,且市场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不再受市场追捧。其股价仅在短暂冲高后,从当日最高60.98元,一路阴跌到目前的40元之下,阶段跌幅超过30%。

在股价走下神坛的背后,是乐视网不断爆出的运营问题、融资问题以及资金链问题,尤以今年11月初以来为盛。

11月2日,乐视被爆因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100多亿元款项。

11月4日,知情人士透露,10月份乐视旗下公司刚完成一笔1.5亿美元的借款。

11月6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内部邮件中承认遇资金与组织压力,称永远只领1元年薪。

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手机、乐视汽车、乐视金融等,还一直在烧钱……

短短4个交易日,乐视网股价再跌近15%,市值蒸发128亿。

11月10日,是乐视成立12周年的日子,但创始人贾跃亭恐怕已经焦头烂额。

靠故事和概念吹高股价

A股投资者值得警惕

面对乐视网的持续、大幅扩张,业内其实很早就提出了质疑和警告。曾揭露蓝田公司造假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早在去年6月便发布《乐视网分析报告:资本扩张难以为继》。指出,不论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首先都要思考:“故事”和“概念”能够变成现实吗?能够收回投资成本和创造利润吗?如果不考虑这个前提条件,盲目对“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投资,结果必然是血本无归。

她在质疑乐视“烧钱”模式能够持续多久的同时,也担忧地表示,当一个证券市场靠“故事”和“概念”的想象空间吹高股价,根本不提投资者的收益回报,大股东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任意减持套现巨额资金,这个证券市场还能够运转下去吗?

由于缺乏完整的信息披露,乐视网、乐视非上市板块,究竟完成了多大规模的融资,外界无从知晓。但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整个乐视的累计融资规模颇为惊人。根据相关报道,自2010年以来,以乐视网为核心,乐视上市平台已经完成的累计融资规模,就已达到361亿元以上。如果加上尚未完成的118亿元的定增,乐视网及其子公司融资金额可能接近500亿元。

而子生态各个板块的融资,规模同样极为惊人。按照乐视自身的说法,乐视体育两次融资额为88亿元,乐视电视为4.3亿元,乐视汽车、乐视手机合计1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共计约为200亿元。再加上乐视并购基金募集规模也有100亿元。综合看,包括乐视网在内的整个乐视,若不考虑重复计算,已经完成、计划中的融资规模,或已接近800亿元。

高昂的资金成本,越来越变成不堪承受之重。仅从上市公司乐视网看,公开披露信息显示,2011年乐视网财务费用仅为139万元,而2012年已猛增至4224万元;2013年~2014年,该公司财务费用分别达到1.16亿元、1.67亿元;2015年,更是激增至3.49亿元。

贾跃亭作为乐视的缔造者和当家人,在某种程度上,快速扩张之后的整个乐视,已经到了安危系于贾跃亭一身的地步。无论是乐视网,还是未上市板块,乐视融资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都由贾跃亭提供了担保。对整个乐视来说,眼前迫在眉睫的风险,是乐视网持续下跌的股价,可能导致贾跃亭质押的股份风险暴露。

著名财经人士吴晓波认为,乐视遇到的问题,从资本层面看,是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从管理层面看,是战略和组织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从领导力层面看,是贾跃亭迷恋于宏大叙事却疏于组织和执行的问题。

他表示,最近两年,贾跃亭似乎沉浸在“生态”概念不能自拔,乐视也开始涉足汽车、手机、金融等竞争已经白热化的重资产行业。如果这些事情都能完成,乐视将会成为一个“苹果+亚马逊+特斯拉+谷歌”的超级帝国,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乐视现在的能力。

在战略和组织能力不匹配的情况下,贾跃亭希望用资本的力量去弥补组织能力的缺陷,但现在看来并不成功。“他俨然已经把自己当作了拯救世界的英雄。他不断地造概念,不断地讲故事,一个比一个宏大,却无法自圆其说。他开始主打悲情牌,自我陶醉,自我感动,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吴晓波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