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邹芸 本报讯 60多岁的施大伯是杭州人,三个月前,他经常感觉发热,到医院经过消炎治疗后,稍有好转,可没过多久这种情况再来一遍。就这样反复发热、住院却久久不能痊愈,令他痛苦不已。 在被病情折磨了三个月后,施大伯找到了树兰(杭州)医院(浙江大学国际医院),在他住院后,由郑树森院士带领专家团队经过查房讨论,考虑他是反流性胆管炎所致。 根据施大伯的情况,郑院士建议进行ERCP诊治,就是通过内镜到胆管与空肠吻合口实地去看看情况。 可难题来了,施大伯在今年4月份,因胰腺肿瘤做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了胰头、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和一部分胃,然后将空肠分别与胰管、胆管、胃连接吻合。经过这样的大手术后,再进行ERCP诊治就比较困难,手术操作风险较大,成功率不高。 最近,浙大国际医院肝胆胰外科李启勇副主任为施大伯做了ERCP手术。 “因为施大伯之前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我们一直怀疑他出现不适症状是因为手术后的并发症引起的,没想到在手术过程中,却意外发现胆管内有一根鱼刺,长度大约3厘米。” 李医师说,施大伯可能是不小心吞下了鱼刺,鱼刺到了肚子里,却阴差阳错因为反流,将这根鱼刺向上推到了胆管。细长的鱼刺又正巧刺在胆管壁上,引起患者出现反复发热的症状。 听了李医师的话,施大伯仔细回忆,发现确实是三个多月前有一次吃鱼时,不小心误吞了鱼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