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王蕊 叶科 上周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六届(天坛)颅底及脑干肿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 “颅底,医学上指颅腔底部,因位置深、解剖复杂、神经、血管丰富且含有脑干等生命中枢,曾被神经外科专家称为‘生命禁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副主委、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俊廷教授说,“相应的该系统的肿瘤,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此次通过交流、探讨,提高我国颅底及脑干肿瘤的整体诊断、治疗水平。” “人体大脑有12组颅神经,调控着机体的嗅觉、视觉、听觉、面部表情、吞咽功能、呼吸功能等。”浙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大会执行主席詹仁雅教授说,因此,颅底及脑干肿瘤的症状多样,很容易被误诊、漏诊。“当某一症状反复出现、加重时,要引起警惕。” 听神经瘤“作祟” 中年男子耳鸣一年多 40多岁的吴先生,一年前出现耳鸣。最近半年,除了耳鸣,还有“耳背”,尤其是接电话、戴耳塞听歌时,耳朵会出现嗞嗞声、刮风声,或火车的轰隆声。在当地医院检查,但没给出明确诊断,只是按耳鸣开了些药。 一个月前,他像往常一样起床,洗脸刷牙时发现自己右脸颊歪了,漱口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当时,他也没多想,误以为只是普通的面瘫。当他查出听神经瘤时,惊呆了,在杭州、上海辗转了多家医院。 “听神经瘤是脑瘤的一种,由于生长部位深,很易被误诊或漏诊,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大都已是中晚期的原因。”詹教授说,“他(吴先生)来就诊时,肿瘤最大处直径接近3厘米,在肿瘤压迫下,右耳听力相当差,边上的人只有在耳边大喊,他才能稍微听到几个字眼。”詹教授说,“他之所以会出现面瘫的症状,是因为面神经紧贴着听神经,随着肿瘤的增大,势必会压迫到面神经。” 明确诊断后,詹教授给吴先生做了听神经瘤摘除术。 听神经瘤好发于30-50岁成年人 单侧耳朵听力下降、耳鸣应及早就诊 詹仁雅教授说:“听神经瘤好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大部分都会误以为这种长在脑子里的肿瘤,一旦发病肯定很严重,能迅速引起患者的注意。其实不然,听神经瘤恰恰是一种披着温和‘外衣’的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忽视或误诊。” 耳鸣、听力减退、眩晕等是早期听神经瘤常见的症状,出现面瘫、吞咽困难、步态不稳等,肿瘤往往比较大了。 “如果上述症状是在没有中耳炎、外伤等病史下反复出现,或呈渐进性进展,尤其是单侧性的,一定要引起警惕,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个头颅磁共振,以便早期诊断。”詹教授说,目前,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最有效的方法,但难度犹如高空“走钢丝”,要求巧妙、精准、精微、踏实,否则,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因此,这种手术一定要到大医院找专科医生做。 詹教授还提醒,和听神经瘤一样,颅底及脑干其他肿瘤的症状也呈多样性。如,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会表现为手脚活动受限,肢体麻木、面瘫、吞咽困难等;脑垂体腺瘤会表现为视野缩小、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月经不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