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茜茜 本报讯 “有部分乳腺癌的表现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引起漏诊、误诊。”昨天上午,在中国抗癌协会等共同推出的一次乳腺健康公益宣教中,浙医二院副院长、肿瘤外科专家黄建教授分享的一例乳腺癌病例,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前不久,黄教授接诊了一位46岁的女患者,姓章,衢州人。五年前起,章女士右侧乳头皮肤经常脱皮,伴有瘙痒。因为没疼痛症状,也摸不到肿块,她以为只是普通的皮肤病,在当地医院看皮肤科,也一直没找到病因。后来因脱皮面积变大,接受医生建议到乳腺科检查。 “我们对章女士右乳脱皮的皮屑做了病理检查,再结合影像资料,最终确诊是派杰氏病,属于恶性肿瘤。遗憾的是,发现的时机太晚,只能做全乳切除手术。” 黄教授说,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乳腺癌,发病群体以45岁以上女性为主,主要表现为皮肤脱皮、瘙痒,没有疼痛、乳头溢液、不明肿块等典型症状,很容易被误当成皮肤病,易被忽视和漏诊。“提醒广大女性,除了重视常见乳腺癌的常规症状外,也要注意不典型的乳腺癌症状。” 目前在浙江省,乳腺癌发病率排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发病率逐年上升,呈年轻化趋势。 “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因体内激素改变,会刺激乳腺肿瘤的生长,而且妊娠期一旦发现乳腺肿瘤,要治疗也非常棘手。”浙江省肿瘤医院科教科科长、乳腺肿瘤内科主任王晓稼教授建议,女性在备孕前,最好先做一个全面的乳腺检查,排除风险。 “乳腺癌高发年龄段是45—55岁。”王教授建议,35岁以下的健康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35岁以后,至少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如果是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肿块等高危因素,建议每隔半年检查一次;如果已查出有不明确的乳腺结节,则需要3—6个月定期随访或到乳腺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黄建教授说,目前来说,乳腺检查最常用的方式是B超和钼靶,但亚洲女性的乳腺组织结构与欧美女性不同,致密型乳腺组织比例高,钼靶筛查检出率受限,乳腺B超检查成为主要选择。 “乳腺B超结合钼靶检查,能更精准地筛查出乳腺肿瘤。此外,对于B超、钼靶不清或性质不明确的乳腺结节,可选择磁共振或最新的分子影像学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