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0月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2:超级看台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法语系毕业的家庭主妇 自筹资金拍了部青春片
好电影没人看?
今日院线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好电影没人看?
2016-10-05

观点

没有意外的话,《黑处有什么》将是又一部“高评分低票房”电影。所谓意外,比如今年5月上映的《百鸟朝凤》,著名电影人方励为了得到更多院线排片,直播下跪事件——最终,影片票房从300万逆袭到8000万。

更多的情况是,很多口碑不错的电影,并不受电影院和观众青睐,像近两年的《闯入者》《心迷宫》《一个勺子》等。这会给人一种“好电影没人看”的感觉。我们应该看到,这类电影通常都是被冠以“小众”或者“艺术”的电影,或者叫“文艺片”,对应的是“大众”和“商业”。既然是“小众电影”,就注定不为“大众”所喜欢,这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在媒体的放大下,让这种正常的现象有了“意外性”。当下电影的口碑,通常参考豆瓣网的评分,而豆瓣网用户是有偏好的,周星驰热度就比成龙高,票房差不多的两部电影,如果是国产文艺片,参与打分的人会很多,但国产恐怖片的存在感却极低。

按道理,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并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当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时上映,贾樟柯抛出了“爱好人还是爱黄金”的问题,声势浩大,造成一种文艺片对决商业大片的悲情故事。这几年,类似事情不断上演。其实贾樟柯并不算输,他的电影基本上已经卖到欧洲赚回本了,这种吆喝更多是一种营销策略。

并非所有人都像贾樟柯那样路子广。问题可能不在于没人看,而是想看的人看不到,也就是销售渠道问题。文艺片成本低,宣传发行方面预算更少,明显不适合商业片那种大规模营销。国外一些国家有艺术院线,文艺片通常都是在这里长线上映,找到精准的受众,如果反响好的话,再大规模推广。国内艺术院线很少,很多文艺片只能像《黑处有什么》这样死磕全国院线——有些电影甚至只能放映两三天,然后匆匆下线。

目前,很多城市的影院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适合文艺片的销售方式。实际上,观众的不满,不仅在于看不到文艺片,更在于缺少高分的商业片。 文/邢鹤涛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好电影没人看?
2016-10-05

观点

没有意外的话,《黑处有什么》将是又一部“高评分低票房”电影。所谓意外,比如今年5月上映的《百鸟朝凤》,著名电影人方励为了得到更多院线排片,直播下跪事件——最终,影片票房从300万逆袭到8000万。

更多的情况是,很多口碑不错的电影,并不受电影院和观众青睐,像近两年的《闯入者》《心迷宫》《一个勺子》等。这会给人一种“好电影没人看”的感觉。我们应该看到,这类电影通常都是被冠以“小众”或者“艺术”的电影,或者叫“文艺片”,对应的是“大众”和“商业”。既然是“小众电影”,就注定不为“大众”所喜欢,这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在媒体的放大下,让这种正常的现象有了“意外性”。当下电影的口碑,通常参考豆瓣网的评分,而豆瓣网用户是有偏好的,周星驰热度就比成龙高,票房差不多的两部电影,如果是国产文艺片,参与打分的人会很多,但国产恐怖片的存在感却极低。

按道理,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并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当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时上映,贾樟柯抛出了“爱好人还是爱黄金”的问题,声势浩大,造成一种文艺片对决商业大片的悲情故事。这几年,类似事情不断上演。其实贾樟柯并不算输,他的电影基本上已经卖到欧洲赚回本了,这种吆喝更多是一种营销策略。

并非所有人都像贾樟柯那样路子广。问题可能不在于没人看,而是想看的人看不到,也就是销售渠道问题。文艺片成本低,宣传发行方面预算更少,明显不适合商业片那种大规模营销。国外一些国家有艺术院线,文艺片通常都是在这里长线上映,找到精准的受众,如果反响好的话,再大规模推广。国内艺术院线很少,很多文艺片只能像《黑处有什么》这样死磕全国院线——有些电影甚至只能放映两三天,然后匆匆下线。

目前,很多城市的影院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适合文艺片的销售方式。实际上,观众的不满,不仅在于看不到文艺片,更在于缺少高分的商业片。 文/邢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