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扫地神僧,武功盖世,小隐于林大隐于朝。我去传说中生产陶瓷贵族紫砂壶的地方——江苏宜兴丁蜀镇,寻找紫砂界的扫地神僧。 进入丁蜀镇,就如同来到一个灼热的陶器世界,户户做坯处处皆窑。这古老手工艺,是绝大多数丁蜀人赖以生存的方式。 我先来到紫砂壶大师顾道荣家,已近耄耋之年,在当地德高望重,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最高级别)。我们要找的扫地神僧,就是他的大弟子徐云超。 紫砂壶讲究师承关系,徐云超和师傅关系最好,常伴其左右,为人超级低调。他没有任何职称等级,但凡出自他手的紫砂壶,都是珍品。有个台湾人每次来宜兴,都会把他的壶收走,一把不剩。 见到徐云超的第一眼,就被他那双手深深震撼了。这双手因长年做壶变得骨节粗大,筋脉有力。 师傅说,大弟子也是60岁的人了,经常这样一坐就是一整天,修整,打磨,时间在这里似乎失去了作用。 徐云超的得意之作是一件特大“松鼠葡萄桩”,曾有人出10万元都不卖。壶身是一截遒劲曲折的葡萄桩,姿态巧妙,浑然天成,深深浅浅的浮雕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最神奇的是,葡萄桩上的小松鼠竟然还会动!当初为了做这把壶,徐云超特地去山上观察松鼠。当地的山川生灵,就这样刻在他脑子里,成形于他的双手间。 徐云超的手艺也算是遗传,出身制壶世家。他曾是当地紫砂三厂的主力制壶师,后来又在紫砂厂做大师傅,带了70多个徒弟。 如今到了这个岁数的人,做壶已经不是生计,而是生活、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享受的是做紫砂从一撮土变成一件艺术品的过程。这更像是一个灵魂的承载。 说到底,一把紫砂壶,在泥料成本上,相差价格没多少,壶的好坏,是否值得收藏,关键就看手艺。我们这次从扫地神僧那,收了几件全手工光器。其实,光器造型简单,是最考验手艺人的真本事的。(刘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