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14岁儿子离家出走漂到杭州
两天后家里接到一个温暖的电话……
昨天9:25,荀女士来电:2004年,当时我的儿子14岁,他离家出走跑到杭州来了,被一个好心人收留,好心人联系上我们后,我们来杭州接走了孩子。孩子现在长大了,也在杭州工作,想和他讲一声,也再次感谢他。我记得他姓王,现在应该是70岁左右,曾经收留过好几百个孩子。请帮我找找这位恩人!
记者 董吕平
昨天上午,我在体育场路见到了荀女士和她丈夫陶先生。
荀女士一家都是江苏宿迁人。2004年,当时14岁的儿子逃课,独自离家出走,做父母的心急如焚。
儿子出走后第三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姓王,来自杭州,说儿子在他家。“他让我们放心,儿子在他家过得很好,最好赶紧来杭州把儿子接回家,好好读书。”
就这样,儿子又回到了父母身边。12年后,儿子又来到杭州,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做了健身教练。
这次,荀女士夫妇也一同来杭,不仅是看儿子,更重要的是想找到当年帮助儿子的恩人,当面致谢。由于时隔多年,对方的联系方式找不到了,因此特意向快报求助。
经我们寻找查证,当年给荀女士打来那个温暖电话的,就是曾获得“最美杭州人”、“中华慈善大奖”、“平民英雄”等众多荣誉的王万林!
王大伯今年72岁,从1979年开始收留孤儿和街头流浪儿,至今共多达511名。
王大伯退休前是名下岗工人,他微薄的退休金,几乎全部花费在这些孩子身上。
昨天,王大伯婉言谢绝了荀女士上门感谢的请求,请我们帮忙转达。他说老百姓帮助老百姓,谈不上感谢,只希望小伙子将来能成家立业,孝敬父母,报答国家,这就够了!
王万林还记得当年在杭州城站火车站见到荀女士的儿子小陶的情景。
2004年,王万林刚从江西看望一个孩子后回到杭州,记得小陶当时“穿着校服,有些邋遢,我问他怎么一个人坐着?他说离家出走了。我就带着他回家住了两天,两天里我一直跟他说,现在这么小,出来也没事做,身上又没钱,应该是读书的年龄。后来孩子终于被说通了,给了父母的联系方式……”
荀女士说,儿子回到家后,也知道读书了,考了高中考了大学,还在读大学时入伍当兵,去年才退伍,后来又去了北京学健身,现在一直很争气。“小孩子就怕一时冲动,要不是当年遇到了王师傅,哪有我儿子的今天?”
王大伯收留过的孩子都叫他“王爸爸”,不过至今他没有结婚,没有自己的孩子。
昨天他说,年轻时很多人笑话他,说他不安心找个老婆,还管这管那。也有人帮他相过亲,但不少人知道他家住着很多孩子时,放弃了继续交往……
王大伯表示,自己不后悔,他也受过别人滴水之恩。“1945年,我母亲逃难从绍兴来到杭州,一路上都有人帮助他们。母亲经常告诫我,做人要多做善事,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2014年,王大伯70岁大寿时,他的106个孩子从全国四面八方赶到杭州,为他办了一场生日宴。(详见2014年10月24日快报A12版报道)
这些年,他借债60多万元,把仅有的住处抵押了出去,帮孩子们开了几家理发店。
据了解,王大伯收留的511个孩子中,不少都听了他的话,后来回到父母身边,也有少部分回家后学手艺,其中有些家里困难的,他就资助他们学手艺,有的后来做了厨师,有的学了理发,有的学汽车修理、家电维修等,还有部分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他通过民政部门联系孩子的监护人带他们回家,不愿意回家的,同样出资供他们学手艺。
王大伯的眼睛曾被查出患有黄斑水肿,这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眼科疾病。他的孩子们非常心疼,曾相约找专家为“王爸爸”治病,去年还为此上过《中国梦想秀》。
昨天王大伯说,现在自己身边还有三个孩子,都20多岁了,跟在自己身边10多年,都在自己为他们开的理发店上班。“他们不愿意离开,说要照顾我,其实现在我眼睛恢复得不错了。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天下没有失散的孤儿。最后的心愿是,想联系上所有的孩子,问问他们过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