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万人申请再投一次 这可能吗?
英国民众通过公投决定退出欧洲联盟后,“脱欧”(Brexit)仍连续几天占据国际主流媒体头条位置,但英国民众的关注点似乎正发生变化。
因不满公投结果,当地时间25日下午,约300名民众在英国议会前自发举行集会,抗议英国“脱欧”,呼吁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网络社交媒体上,“悔脱欧”(Regrexit)正成为替代“脱欧”的新热词。
截至发稿,英国政府和议会网站上申请“二次公投”的人数超过了300万。
“瞧瞧我都干了什么?!”
微博客网站“推特”上,一些在公投中投下“脱离”票的英国民众在结果公布后不断发帖,表达“悔不当初”的感慨。一些人甚至称,他们原以为“留欧”成定局,所以投“脱欧”票无伤大局。
网民“罗伊萨·康普顿”留言:“曼彻斯特的‘脱欧’票选民中,不少人告诉我们,他们(第二天)醒来(发现‘脱欧’派获胜),惊呼‘瞧瞧我都干了什么?!’,根本没有想到英国会脱离。”
来自曼彻斯特的选民亚当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觉得我的投票不会产生什么作用,因为我们肯定留在欧盟……老实讲,(首相)戴维·卡梅伦辞职让我震惊了,我们今后几个月将经历的不确定性会进一步放大,我真的担心。”
另一名网友称:“我的一个亲戚是‘脱欧’派,(投票第二天)早上8点就后悔了。如果今天下午去投票,情况会截然不同。”
民众反悔 法律能反悔吗?
英国政府和议会请愿网站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6日22时,要求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再次举行公投的人数已超过300万。
请愿者达到数百万量级,是否意味着“二次公投”可能性加大?一些政治分析师不这么看。
首先,按照规定,一旦请愿人数超过10万,英国政府有义务作出正式“回应”。不过,法律人士认为,英国政府没有法律义务正式“执行”请愿的要求。
英国广播公司时政记者伊恩·沃森认为,“二次公投”付诸实施的概率几乎为零,最主要原因就是英国没有与此次公投相关的“可追溯性法律”。
根据请愿活动组织者的要求,如果支持留在欧盟或脱离欧盟的票数都没有超过60%,而且投票率低于75%,应当再次公投。24日的英国脱欧公投投票率为72.2%;51.89%人支持脱欧。不过,这一要求并没有事先纳入与此次公投相关的法律规定中。“你不能因为在失利一方,而随便(为公投结果)制造新的障碍,”沃森说。
“再来一次”有先例?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请愿者指望的“技术障碍”在英国的公投历史上有先例可循。
1979年,苏格兰曾就成立地方议会举行公投,超过半数投票者投下支持票。不过,因有关此次公投的规则中有一条“技术障碍”,要求支持票必须占所有“符合资格投票者”的40%以上,公投结果才会被认可。鉴于投票率只有64%,超半数投票者所占“符合资格投票者”的比例实际只有32.9%,公投结果最终不予认可。
不过,与“脱欧公投”不同的是,上述“技术障碍”在公投前已经列入相关法律规定中,所有选民都清楚“游戏规则”。
今年5月,民调显示“留欧”和“脱欧”支持率分别为52%和48%。首相卡梅伦当时在回应中明确拒绝了再次公投的可能,称“脱欧”公投是“一代人只有一次”,甚至“一生中只有一次”,英国举行的是“公投”(referendums),而不是“没完没了”(neverendums)。
欧盟撒钱最多的地方
反而把票投给了“脱欧”?
“脱欧”公投后,一些支持“留欧”的英国媒体也在反思,为什么没能说服大多数人投出“留欧”票。
“欧盟到底为我们做过什么?”21岁的扎克·凯利问。在他身后,是一片繁华得像是伦敦市中心一样的区域。凯利是威尔士西部小镇埃布韦尔居民。当地有1.8万居民,大部分人把票投给了“脱欧”。
埃布韦尔曾是全英国乃至全欧洲最大钢厂所在地。2002年,老牌钢铁厂倒闭后,埃布韦尔居民曾陷入绝望。如今,欧盟投资3.5亿英镑,把这座钢铁厂翻修成集住宅、零售、办公、学习于一体的区域。
欧盟还投资3350万英镑,让2.9万威尔士学徒学习技能;3000万英镑投资,用于铁路翻修;8000万英镑用于修路(当地为山区),使得当地居民前往威尔士首府卡迪夫更为便利;埃布韦尔市中心刚从欧盟那里,拿到了1220万英镑,用于提升基础建设。
英国《卫报》说,这是座几乎没有外来移民的小镇,但当地人为了赶走移民,选择“脱欧”;这是座欧盟拿钱砸出来的小镇,现在却说自己和欧盟完全没关系。对于“留欧”会有多少好处,人们可能根本搞不清楚,埃布韦尔就是证明。 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