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表情:惊喜 淘书之乐,因为常常有“小确幸” 淘书之乐往往在于“不经意间有所得”。譬如我手上的这本小书《白居易》(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 1978年一版一印),因为有了作者的签名,变得意义不同。 这本书是在杭城一家旧书店淘到的。因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当时随意从架上取下此书,翻开扉页,赫然写着:“赠给向青同志,友琴1978.7.9”。我隐约记得“友琴”好像是家中所藏的《长短集》的作者,于是,趁老板不注意,赶紧将书塞入怀中。当时买了27册书,一共才花了70元,这本书差不多才花了两元多钱吧。 经查,“友琴”果然就是陈友琴。陈友琴(1902——1996)安徽南陵人,1923年肄业与上海沪江大学文学系。他与杭州是颇有渊源的。曾在杭州之江大学做过国文讲师,当过临安杭州幼师的副校长,还曾经担任过杭州《东南日报》的副刊编辑。《东南日报》前身是《杭州民国日报》(1927年3月创刊),1934年6月16日改名《东南日报》,行销浙江、苏南、闽北、皖南、赣东等地区,一度影响较大,1949年4月停刊。有副刊“沙发”“长春”“大都会”和体育版。 那么,本书签赠的对象“向青同志”又是谁呢?查网络,“向青同志”应该就是唐向青(1915—1994),曾任杭州市文化局局长、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他笔名凌青,浙江兰溪人。193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 这两位作家的名字,现在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从落款的时间来看,彼时陈友琴已经是77岁的老人了,唐向青也已经64岁。文人同好间相互赠书是一种风尚,迄今如此。赠书体现了他们间的友谊。今写此文,除了表达我自己心中的那点“小确幸”外(两元多钱买到了起码价值二三十元的书),也是对两位已故作家的小小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