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6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6:热点求真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不要敲西瓜了,它们真的不会回应!!” 意大利一家超市贴出的告示网上疯传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敲西瓜了,它们真的不会回应!!” 意大利一家超市贴出的告示网上疯传
2016-06-22

不让敲是不是怕把西瓜敲坏?有可能敲坏吗?

敲西瓜判断生熟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

除了敲还有什么靠谱的办法挑个好西瓜?

记者 张超 摄影 严嘉俊

前天上午,快报官微转发了一条消息,意大利一家超市立了一块牌,写着“尊敬的顾客,请您不要再敲西瓜了,它们是真的不会回应的。”一时传得非常火热。(见右图,我们请懂意大利语的同事翻译了一下,确实是这个意思。)

所有转发的消息来源,都是网友@孤岛守护者6月19日发在新浪微博上的一段话一张照片:意大利超市立了个牌子:“尊敬的顾客,请您不要再敲西瓜了,它们是真的不会回应的!!!”

昨天我发私信给@孤岛守护者,问了他好几个问题,他只是回复了一句“我也是转发的”。

“西瓜的微博是转载并非原创,前两天在米兰的朋友圈和微博中传得比较火就原文转到了我微博上。不知我发上来怎么火了,已经是很旧的梗了。议论太多,原微博已删,谢谢”。

不过敲西瓜的话题瞬间引爆了网络,从回复帖看,绝大部分网友是认同敲打挑西瓜的。

“它们真的会回应的!”

“谁说不会回应?嘭嘭就是我熟了快挑我快挑我,嘣嘣就是我没熟别吃我。” 

“你们哪懂大自然的声音?敲西瓜是我们和大自然和谐交流的方式。”

…… 

其实老外也会敲打选西瓜

有网友提出疑问,这家超市并没针对中国人,不光中国人,很多外国人也会敲西瓜。

“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敲瓜,我认识的很多歪果仁(外国人)也会敲。”

“在美国生活五六年的我告诉你,美国人也拍,到意大利一个月无数次看到白人在拍,绝不是我们的专利。”

网上还有讲着流利英语的老外教大家挑西瓜的视频。

其中一个视频里,穿蓝T恤的老外说,“首先你要看它的外表,要用上你的感官直觉,拿起一个来,第二点,看瓜底部黄色的部位,这代表西瓜已经完全成熟了,第三点就是敲打它,听到有点空洞的声音就是好的……”说完他左手叉开五指托起西瓜,右手半握成拳,用关节从西瓜侧面敲了几下。

另一个视频里,一个穿红色T恤的老外也在示范挑瓜,不过他是左手从下面托着,右手从上向下拍打。(见下图)

敲西瓜判生熟,有没有科学根据?

昨天我请教了一位资深行家和一位水果专家,他们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做了解答。

小张,江西人,杭州某大型水果连锁批发行店员,小张家世代瓜农,从小耳濡目染,有很丰富的挑瓜经验。

小张说,来他们店买西瓜的人,大部分都要敲几下听声音。“熟西瓜敲一敲声音比较闷,没有完全熟的果肉发白的西瓜,敲起来声音比较清脆。不过一般人不太听得出来,我们接触过那么多西瓜,有实践经验,才听得出来。”

范敏,博士,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西瓜方面专家,他对敲西瓜的做法做了科学解释。

“简单点说,西瓜成熟与否,果肉的密度是不一样的,生西瓜果肉密度比较高,敲起来声音发脆,熟西瓜果肉密度相对比较低,敲起来就比较闷,拿一生一熟两个西瓜,轻轻拍一下或敲一下对比,就能听出来。”

国外的瓜都是大规模种植其实不用挑

是真的吗?

昨天我在网上搜到一篇帖子,网友“圆的脸滚滚的眼”微博发表于2011年7月9日,标题叫“海外中国男最猥琐就是超市拍西瓜”,大意是在美国超市,看到中国人拍西瓜挑选,很多老外好奇围观,有人问“Are you ok?”(你还好吗?),还有风趣的老外走过去说:“Nobody’s inside(里面没有人)”

这位明确反对拍西瓜的网友讲了一个国外买瓜不用敲的理由:“美国西瓜都是统一大棚,一批种子,同天授粉,一样施肥一样浇水一样温度,收货进货都有QC(质量标准),同批西瓜没啥区别……”

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范博士说,这位网友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般情况下,同一批次的西瓜,90%-95%成熟率差不多。国外可能是因为规模化种植,所以也不用刻意去挑选。我们这边,主要可能是因为种植规模不一样,大的基地种植,同一时间成熟量大,又有品牌,能够保证上市西瓜成熟度,但这样的基地毕竟比较少,大部分还是小面积种植,而且比较分散,经销商收瓜,一车瓜可能有三四家农户的,各家采收标准不一样,价格高的时候肯定想多卖一点,感觉差不多就收起来卖掉,这就难免有比较生的瓜掺进来。”

看来有些网友说的“拍打挑瓜是典型的传统小农经济产物”,也有几分道理,呵呵。

超市会不会是怕把西瓜敲坏?

为什么这家意大利超市不让顾客敲西瓜?会不会是怕把西瓜敲坏?西瓜会敲坏吗?

范博士说,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敲坏也可能有两种情况。

“就拿江浙市场上比较多的8424西瓜来说,品质好,脆甜,缺点是不耐裂,运输中有点磕碰,就容易裂瓜。”

“敲瓜手势有几种,有人用弯曲的中指和食指在瓜皮上弹,有人用手指关节或手掌敲或者拍。皮厚的瓜敲一敲无所谓,但是像8424这样的,敲得太用力,可能把瓜敲裂。因为敲西瓜太用力直接敲裂的,其实不少见,可能个别卖家就会不太高兴。”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大家你敲一下我敲一下,对西瓜内部可能也会有影响,储存期限缩短,烂得快——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真正的行家挑西瓜 

已经不靠敲而靠眼了

范博士还说,普通人通过敲判断生熟,而专业人士没有时间一个一个敲过去,大部分农户和经销商,可以完全通过观察,判断西瓜成熟与否。

昨天我在路边采访了骑三轮卖西瓜的老杨。老杨车上四个大筐装的都是大西瓜,插了一块手写牌子,“本地瓜,2元一斤”。

老杨卖西瓜二十多年了,最初在南京,前几年到的杭州。

“我每年这个时候,都去乔司农场进西瓜,这些都是8424,好吃得很!”老杨“2”不读“二”,而是“两”。

老杨说,这么多年卖下来,他已经很少拍西瓜了,基本上看纹路就知道瓜的好坏。

“也有人来买西瓜,‘啪’一下拍裂的,这有啥?说明瓜好呀,有人喜欢就直接买下了,我们也不强买强卖,几块钱的生意,没必要!”

正聊着,一个女孩来买西瓜。女孩不会挑,老杨帮她挑了个大小适中的,托在手里拍了拍,西瓜发出“嘭嘭”的声音,女孩点头满意,上秤,18斤,36元。

老杨回头跟我说,“拍一拍是给他们听一下,他们满意才行,其实我们拿来的时候全看过了,都是好瓜……”

除了敲,还有什么方法挑个好西瓜?

水果店小张首推看花纹。

“花纹清楚,说明阳光充足,如果花纹不清楚,说明阳光照射不好,可能被挡住了,这种西瓜切开果肉会泛白,甜度比较低。花纹不清楚,也可能是挂果期还不到。”

很多人说的看西瓜蒂头直弯和底部圈圈(肚脐),小张觉得并不靠谱。

“蒂头主要是西瓜茎,是直是弯主要看当时西瓜花开花的状态,有些受地势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底部的圈圈,也是因为西瓜花授粉和掉落方式不同,不影响生熟甜度。”

这一点也得到了范博士的认同,“看西瓜头部带的茎或者底部的圆圈,其实没什么依据。”范博士还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方法:水浸法。

“拿个桶,如果西瓜沉底了,说明果肉密度高,还是生的,完全浮起来了,那就是太熟了,最好是半浮不浮的。”

看光泽和瓜腹。

“现在西瓜品种多,有淡绿有深绿,甚至像冬瓜一样墨绿,还有新品种黄皮的,有些表面没有条纹,从条纹可能看不出来,这时候可以看瓜皮光泽度,不成熟,瓜皮表面比较糊、毛糙,甚至还有绒毛,成熟的看起来‘红光满面’的,色泽亮丽。”

“也可以观察一下瓜腹,就是西瓜挨着地面那个部位,如果发黄了,就像农户说的‘肚子黄了’,基本也是成熟的标志。”范博士说。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不要敲西瓜了,它们真的不会回应!!” 意大利一家超市贴出的告示网上疯传
2016-06-22

不让敲是不是怕把西瓜敲坏?有可能敲坏吗?

敲西瓜判断生熟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

除了敲还有什么靠谱的办法挑个好西瓜?

记者 张超 摄影 严嘉俊

前天上午,快报官微转发了一条消息,意大利一家超市立了一块牌,写着“尊敬的顾客,请您不要再敲西瓜了,它们是真的不会回应的。”一时传得非常火热。(见右图,我们请懂意大利语的同事翻译了一下,确实是这个意思。)

所有转发的消息来源,都是网友@孤岛守护者6月19日发在新浪微博上的一段话一张照片:意大利超市立了个牌子:“尊敬的顾客,请您不要再敲西瓜了,它们是真的不会回应的!!!”

昨天我发私信给@孤岛守护者,问了他好几个问题,他只是回复了一句“我也是转发的”。

“西瓜的微博是转载并非原创,前两天在米兰的朋友圈和微博中传得比较火就原文转到了我微博上。不知我发上来怎么火了,已经是很旧的梗了。议论太多,原微博已删,谢谢”。

不过敲西瓜的话题瞬间引爆了网络,从回复帖看,绝大部分网友是认同敲打挑西瓜的。

“它们真的会回应的!”

“谁说不会回应?嘭嘭就是我熟了快挑我快挑我,嘣嘣就是我没熟别吃我。” 

“你们哪懂大自然的声音?敲西瓜是我们和大自然和谐交流的方式。”

…… 

其实老外也会敲打选西瓜

有网友提出疑问,这家超市并没针对中国人,不光中国人,很多外国人也会敲西瓜。

“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敲瓜,我认识的很多歪果仁(外国人)也会敲。”

“在美国生活五六年的我告诉你,美国人也拍,到意大利一个月无数次看到白人在拍,绝不是我们的专利。”

网上还有讲着流利英语的老外教大家挑西瓜的视频。

其中一个视频里,穿蓝T恤的老外说,“首先你要看它的外表,要用上你的感官直觉,拿起一个来,第二点,看瓜底部黄色的部位,这代表西瓜已经完全成熟了,第三点就是敲打它,听到有点空洞的声音就是好的……”说完他左手叉开五指托起西瓜,右手半握成拳,用关节从西瓜侧面敲了几下。

另一个视频里,一个穿红色T恤的老外也在示范挑瓜,不过他是左手从下面托着,右手从上向下拍打。(见下图)

敲西瓜判生熟,有没有科学根据?

昨天我请教了一位资深行家和一位水果专家,他们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做了解答。

小张,江西人,杭州某大型水果连锁批发行店员,小张家世代瓜农,从小耳濡目染,有很丰富的挑瓜经验。

小张说,来他们店买西瓜的人,大部分都要敲几下听声音。“熟西瓜敲一敲声音比较闷,没有完全熟的果肉发白的西瓜,敲起来声音比较清脆。不过一般人不太听得出来,我们接触过那么多西瓜,有实践经验,才听得出来。”

范敏,博士,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西瓜方面专家,他对敲西瓜的做法做了科学解释。

“简单点说,西瓜成熟与否,果肉的密度是不一样的,生西瓜果肉密度比较高,敲起来声音发脆,熟西瓜果肉密度相对比较低,敲起来就比较闷,拿一生一熟两个西瓜,轻轻拍一下或敲一下对比,就能听出来。”

国外的瓜都是大规模种植其实不用挑

是真的吗?

昨天我在网上搜到一篇帖子,网友“圆的脸滚滚的眼”微博发表于2011年7月9日,标题叫“海外中国男最猥琐就是超市拍西瓜”,大意是在美国超市,看到中国人拍西瓜挑选,很多老外好奇围观,有人问“Are you ok?”(你还好吗?),还有风趣的老外走过去说:“Nobody’s inside(里面没有人)”

这位明确反对拍西瓜的网友讲了一个国外买瓜不用敲的理由:“美国西瓜都是统一大棚,一批种子,同天授粉,一样施肥一样浇水一样温度,收货进货都有QC(质量标准),同批西瓜没啥区别……”

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范博士说,这位网友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般情况下,同一批次的西瓜,90%-95%成熟率差不多。国外可能是因为规模化种植,所以也不用刻意去挑选。我们这边,主要可能是因为种植规模不一样,大的基地种植,同一时间成熟量大,又有品牌,能够保证上市西瓜成熟度,但这样的基地毕竟比较少,大部分还是小面积种植,而且比较分散,经销商收瓜,一车瓜可能有三四家农户的,各家采收标准不一样,价格高的时候肯定想多卖一点,感觉差不多就收起来卖掉,这就难免有比较生的瓜掺进来。”

看来有些网友说的“拍打挑瓜是典型的传统小农经济产物”,也有几分道理,呵呵。

超市会不会是怕把西瓜敲坏?

为什么这家意大利超市不让顾客敲西瓜?会不会是怕把西瓜敲坏?西瓜会敲坏吗?

范博士说,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敲坏也可能有两种情况。

“就拿江浙市场上比较多的8424西瓜来说,品质好,脆甜,缺点是不耐裂,运输中有点磕碰,就容易裂瓜。”

“敲瓜手势有几种,有人用弯曲的中指和食指在瓜皮上弹,有人用手指关节或手掌敲或者拍。皮厚的瓜敲一敲无所谓,但是像8424这样的,敲得太用力,可能把瓜敲裂。因为敲西瓜太用力直接敲裂的,其实不少见,可能个别卖家就会不太高兴。”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大家你敲一下我敲一下,对西瓜内部可能也会有影响,储存期限缩短,烂得快——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真正的行家挑西瓜 

已经不靠敲而靠眼了

范博士还说,普通人通过敲判断生熟,而专业人士没有时间一个一个敲过去,大部分农户和经销商,可以完全通过观察,判断西瓜成熟与否。

昨天我在路边采访了骑三轮卖西瓜的老杨。老杨车上四个大筐装的都是大西瓜,插了一块手写牌子,“本地瓜,2元一斤”。

老杨卖西瓜二十多年了,最初在南京,前几年到的杭州。

“我每年这个时候,都去乔司农场进西瓜,这些都是8424,好吃得很!”老杨“2”不读“二”,而是“两”。

老杨说,这么多年卖下来,他已经很少拍西瓜了,基本上看纹路就知道瓜的好坏。

“也有人来买西瓜,‘啪’一下拍裂的,这有啥?说明瓜好呀,有人喜欢就直接买下了,我们也不强买强卖,几块钱的生意,没必要!”

正聊着,一个女孩来买西瓜。女孩不会挑,老杨帮她挑了个大小适中的,托在手里拍了拍,西瓜发出“嘭嘭”的声音,女孩点头满意,上秤,18斤,36元。

老杨回头跟我说,“拍一拍是给他们听一下,他们满意才行,其实我们拿来的时候全看过了,都是好瓜……”

除了敲,还有什么方法挑个好西瓜?

水果店小张首推看花纹。

“花纹清楚,说明阳光充足,如果花纹不清楚,说明阳光照射不好,可能被挡住了,这种西瓜切开果肉会泛白,甜度比较低。花纹不清楚,也可能是挂果期还不到。”

很多人说的看西瓜蒂头直弯和底部圈圈(肚脐),小张觉得并不靠谱。

“蒂头主要是西瓜茎,是直是弯主要看当时西瓜花开花的状态,有些受地势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底部的圈圈,也是因为西瓜花授粉和掉落方式不同,不影响生熟甜度。”

这一点也得到了范博士的认同,“看西瓜头部带的茎或者底部的圆圈,其实没什么依据。”范博士还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方法:水浸法。

“拿个桶,如果西瓜沉底了,说明果肉密度高,还是生的,完全浮起来了,那就是太熟了,最好是半浮不浮的。”

看光泽和瓜腹。

“现在西瓜品种多,有淡绿有深绿,甚至像冬瓜一样墨绿,还有新品种黄皮的,有些表面没有条纹,从条纹可能看不出来,这时候可以看瓜皮光泽度,不成熟,瓜皮表面比较糊、毛糙,甚至还有绒毛,成熟的看起来‘红光满面’的,色泽亮丽。”

“也可以观察一下瓜腹,就是西瓜挨着地面那个部位,如果发黄了,就像农户说的‘肚子黄了’,基本也是成熟的标志。”范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