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6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4:快报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2015年理科最高分郑恩柏选了中文专业 对填报志愿,他建议最好能去追自己的理想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015年理科最高分郑恩柏选了中文专业 对填报志愿,他建议最好能去追自己的理想
2016-06-21

万一选了不喜欢的专业,要相信在大学有各种变化的可能性

■2013年理科最高分

姓名:周晨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70分

求学经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生物科学专业,大三

2013年浙江省理科最高分是镇海中学的周晨,她现在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生物科学专业,今年读大三。联系上周晨时,她刚做完实验回到宿舍。电话里,周晨的声音很温柔:“大三的课虽然少了,但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要花费很多,有时候要呆十几个小时。”

为什么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周晨说,“以前想过当医生,后来想了想,觉得当医生是把已有的知识用于实践,我更想做的是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如果从治病救人这个方面来讲,如果可以攻克一些难题,可能会帮到更多人。”

周晨现在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学,对于这门学科,不少人觉得比较陌生。周晨解释,通俗地讲,以前大家普遍觉得,基因组怎么样,你就是怎么样。其实除了这个层面,还有很多调控机制,比如DNA和蛋白质上的修饰、环境因素等。这门学科需要不断地做实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以前觉得生物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系统,现在慢慢知道了生物系统运行的原理,有时候觉得很神奇,有种仰望星空的感觉。

说到对于未来的设想,周晨说,本科毕业后想去国外深造,走科研这条路。“我们专业很多人都会做这样的选择,除了出去学习,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今年暑假,周晨要去芝加哥大学参加两个月的暑期科研。周晨说,这是北大、清华、港科大和芝加哥大学一起合作的项目,清华有4个名额,想去体验一下,顺便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我们问她:“刚去清华时,大家知不知道你是浙江省最高分?”

周晨电话里停了几秒钟:“大一报到时,系里不少同学都知道我是浙江理科的最高分,其实我没有那么厉害,我只是在高考中发挥得比较好。大学里牛人很多,拿我们寝室来说,有两位竞赛的保送生,一位是全国生物奥赛的金牌,还有一位是银牌,整个系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总想做到最好。现在想想,那种紧张的状态有些幼稚,其实没有必要。

“大学和高中不一样,大学的评价不是单一地看成绩,会更全面一些。大一、大二的我没有跳出高中的思维,总是为GPA所困,想把考试考好。现在的我已经看淡很多了,其实大学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成绩,更重要的还有学习如何去思考、如何和身边的人交往、如何规划好现在和未来。”

大一大二,周晨除了学习以外,还会参加志愿活动、辩论比赛。“高中生活有些单调,大学想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每天都会列一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事情太多了,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更有效率。大学生活很忙碌,但身边同学都很努力。”

对于填报高考志愿,周晨送上一句建议:“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太现实,人还是要有梦想的。”

■2013年文科最高分

姓名:施丹旖

毕业中学:海宁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

高考分数:731分

求学经历:北京大学德语系,大三

联系上施丹旖高中班主任谢昌霖老师,谢老师说起自己的学生很自豪。“施丹旖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现在在德国交流,已经去了半年了。去之前她跟我交流,我跟她说,有机会的话要争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辗转联系到施丹旖,她很低调,回复:“实在抱歉,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只想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普通人。高考状元这样一个头衔早就是过去式了。”

■2014年理科最高分

姓名:邱昕瑶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58分

求学经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二

我们联系邱昕瑶时,她在准备期末复习,“最近很忙,要准备考试,考试科目比较密集,时间不够用。”

邱昕瑶说,和高中相比,大学最大的不同是自由度很大,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安排,学习之余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高考填报志愿前可以找找学姐学长聊一聊,看看专业的具体情况。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按照兴趣、能力、社会需要来排序,综合考虑。”

■2014年文科最高分

姓名:龙麒伊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45分

求学经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是经济与金融,大二

和龙麒伊通电话时,她刚实习下班回到寝室。“期末考试刚结束,最近在暑期实习,有点忙。”

大学生活,和高中还是很不一样。龙麒伊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多和过来人交流,合理安排时间,这样会更有效率。“还有一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目标非常明确。”

大学生活,对她来说最大的改变有哪些?龙麒伊说:“人际交往吧,我以前比较内向的,但我们这个专业特别重视表达和沟通,老师经常会让我们做汇报,以前在很多人面前说话都会紧张,现在好多了。”

说到填报志愿,龙麒伊说,“我们专业,对数学要求比较高,虽然文理兼收,但作为文科生,在数学上要花更多精力。所以填报志愿前,可以多问问已经上大学的学长学姐,想报的专业要上哪些课,大致是怎么样的。也希望大家都遇上有缘分的大学,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大学生活。”

■2015年文科最高分

姓名:严丹华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45分

求学经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一

晚上九点联系到严丹华时,她刚下自习课。“接下来连着有四门专业课考试。这里的同学都很努力,竞争还是很大,虽然不像高中那样排名,但也要努力。”

说起和高中生活的不同,严丹华说:“大学生活太不一样了,最大的感受是大学里更强调个性,每个人都可以过不一样的生活,潜能可以被挖掘。我们的高中时间表都是安排好的,很少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大学生活可以对自己有新的定位。”

进入大学的一年里,严丹华加入了法学院的学生会、加入一家运营网站的工作室,还参与一家校园自媒体的微信推送。严丹华感兴趣的领域很多,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都想学一些。暑期学校,她要留在学校,参加一个“批评性思维”的讨论班。

关于填报志愿,严丹华说:“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吧。还有一点很重要,选报学校和专业时建议多方面搜集信息,尽可能多了解一些。”

■2015年理科最高分

姓名:郑恩柏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60分

求学经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中文方向,大一

去年,郑恩柏同学选择专业时,让不少人感到惊讶:作为一名理科学霸,他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中文方向。将近一年过去了,他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

郑恩柏说,现在的专业课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史概论等,比较专业,难度也比较大。他开玩笑说:“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以前学理科的,没有背的习惯,刚开始不太适应,现在慢慢转型成功了。”

进入大学后,郑恩柏一直有写作的习惯,自己进行文学创作。他还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专门推送自己平时写的文章,现在有300多个粉丝。

关注了郑恩柏的公众号,其中有诗歌,也有短篇小说,隔几天就会更新,不少网友看完后会给他留言。

郑恩柏说:“我写作基础其实不好,高中时总是写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可能和应试不符,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头疼。但一年多来发现自己对文学敏感性比理科好很多,专业课上写的文章,都可以被选作范文,可能是脱离了应试作文后,思路更开阔了。”

和高中不同的是,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不是跟着铃声走的,每一天如何规划很重要。没有考试的时候,郑恩柏基本上以看书和写作为主,有时候半夜凌晨都会起来写。对学中文的他来说,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也很重要,没课的时候,基本上两天看完一本书,他看的书很杂,有哲学、政治、历史等。“有时候躺在学校的草坪上看书,也是一种享受。”

大学一年最大的变化是学会和人交流了,不会过分把自己看得那么重,倾听别人的想法,然后一起思考。在北大,评判一个人好或者不好有很多标准,同时也要学会欣赏、接纳不同的人。

毕业以后想做什么?郑恩柏想了一会儿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一名作家同时做文学研究。当然,生活并不一定会那么理想。基本能力学到了,以后不管做什么,内心有一份理想就可以。

对学弟学妹们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郑恩柏说,最理想的状态是条件允许、家长支持,就可以去追自己的理想。其次,填报志愿时会有很多人给出建议,这时候一定要空出时间来单独思考。还有最差的情况,万一迫于各种压力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试着把期待转化为力量,要相信大学变化的可能性是很多的。

本版撰稿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胡信昌 吴婧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2015年理科最高分郑恩柏选了中文专业 对填报志愿,他建议最好能去追自己的理想
2016-06-21

万一选了不喜欢的专业,要相信在大学有各种变化的可能性

■2013年理科最高分

姓名:周晨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70分

求学经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生物科学专业,大三

2013年浙江省理科最高分是镇海中学的周晨,她现在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生物科学专业,今年读大三。联系上周晨时,她刚做完实验回到宿舍。电话里,周晨的声音很温柔:“大三的课虽然少了,但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要花费很多,有时候要呆十几个小时。”

为什么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周晨说,“以前想过当医生,后来想了想,觉得当医生是把已有的知识用于实践,我更想做的是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如果从治病救人这个方面来讲,如果可以攻克一些难题,可能会帮到更多人。”

周晨现在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学,对于这门学科,不少人觉得比较陌生。周晨解释,通俗地讲,以前大家普遍觉得,基因组怎么样,你就是怎么样。其实除了这个层面,还有很多调控机制,比如DNA和蛋白质上的修饰、环境因素等。这门学科需要不断地做实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以前觉得生物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系统,现在慢慢知道了生物系统运行的原理,有时候觉得很神奇,有种仰望星空的感觉。

说到对于未来的设想,周晨说,本科毕业后想去国外深造,走科研这条路。“我们专业很多人都会做这样的选择,除了出去学习,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今年暑假,周晨要去芝加哥大学参加两个月的暑期科研。周晨说,这是北大、清华、港科大和芝加哥大学一起合作的项目,清华有4个名额,想去体验一下,顺便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我们问她:“刚去清华时,大家知不知道你是浙江省最高分?”

周晨电话里停了几秒钟:“大一报到时,系里不少同学都知道我是浙江理科的最高分,其实我没有那么厉害,我只是在高考中发挥得比较好。大学里牛人很多,拿我们寝室来说,有两位竞赛的保送生,一位是全国生物奥赛的金牌,还有一位是银牌,整个系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总想做到最好。现在想想,那种紧张的状态有些幼稚,其实没有必要。

“大学和高中不一样,大学的评价不是单一地看成绩,会更全面一些。大一、大二的我没有跳出高中的思维,总是为GPA所困,想把考试考好。现在的我已经看淡很多了,其实大学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成绩,更重要的还有学习如何去思考、如何和身边的人交往、如何规划好现在和未来。”

大一大二,周晨除了学习以外,还会参加志愿活动、辩论比赛。“高中生活有些单调,大学想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每天都会列一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事情太多了,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更有效率。大学生活很忙碌,但身边同学都很努力。”

对于填报高考志愿,周晨送上一句建议:“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太现实,人还是要有梦想的。”

■2013年文科最高分

姓名:施丹旖

毕业中学:海宁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

高考分数:731分

求学经历:北京大学德语系,大三

联系上施丹旖高中班主任谢昌霖老师,谢老师说起自己的学生很自豪。“施丹旖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现在在德国交流,已经去了半年了。去之前她跟我交流,我跟她说,有机会的话要争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辗转联系到施丹旖,她很低调,回复:“实在抱歉,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只想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普通人。高考状元这样一个头衔早就是过去式了。”

■2014年理科最高分

姓名:邱昕瑶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58分

求学经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二

我们联系邱昕瑶时,她在准备期末复习,“最近很忙,要准备考试,考试科目比较密集,时间不够用。”

邱昕瑶说,和高中相比,大学最大的不同是自由度很大,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安排,学习之余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高考填报志愿前可以找找学姐学长聊一聊,看看专业的具体情况。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按照兴趣、能力、社会需要来排序,综合考虑。”

■2014年文科最高分

姓名:龙麒伊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45分

求学经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是经济与金融,大二

和龙麒伊通电话时,她刚实习下班回到寝室。“期末考试刚结束,最近在暑期实习,有点忙。”

大学生活,和高中还是很不一样。龙麒伊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多和过来人交流,合理安排时间,这样会更有效率。“还有一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目标非常明确。”

大学生活,对她来说最大的改变有哪些?龙麒伊说:“人际交往吧,我以前比较内向的,但我们这个专业特别重视表达和沟通,老师经常会让我们做汇报,以前在很多人面前说话都会紧张,现在好多了。”

说到填报志愿,龙麒伊说,“我们专业,对数学要求比较高,虽然文理兼收,但作为文科生,在数学上要花更多精力。所以填报志愿前,可以多问问已经上大学的学长学姐,想报的专业要上哪些课,大致是怎么样的。也希望大家都遇上有缘分的大学,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大学生活。”

■2015年文科最高分

姓名:严丹华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45分

求学经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一

晚上九点联系到严丹华时,她刚下自习课。“接下来连着有四门专业课考试。这里的同学都很努力,竞争还是很大,虽然不像高中那样排名,但也要努力。”

说起和高中生活的不同,严丹华说:“大学生活太不一样了,最大的感受是大学里更强调个性,每个人都可以过不一样的生活,潜能可以被挖掘。我们的高中时间表都是安排好的,很少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大学生活可以对自己有新的定位。”

进入大学的一年里,严丹华加入了法学院的学生会、加入一家运营网站的工作室,还参与一家校园自媒体的微信推送。严丹华感兴趣的领域很多,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都想学一些。暑期学校,她要留在学校,参加一个“批评性思维”的讨论班。

关于填报志愿,严丹华说:“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吧。还有一点很重要,选报学校和专业时建议多方面搜集信息,尽可能多了解一些。”

■2015年理科最高分

姓名:郑恩柏

毕业中学:镇海中学

高考分数:760分

求学经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中文方向,大一

去年,郑恩柏同学选择专业时,让不少人感到惊讶:作为一名理科学霸,他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中文方向。将近一年过去了,他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

郑恩柏说,现在的专业课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史概论等,比较专业,难度也比较大。他开玩笑说:“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以前学理科的,没有背的习惯,刚开始不太适应,现在慢慢转型成功了。”

进入大学后,郑恩柏一直有写作的习惯,自己进行文学创作。他还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专门推送自己平时写的文章,现在有300多个粉丝。

关注了郑恩柏的公众号,其中有诗歌,也有短篇小说,隔几天就会更新,不少网友看完后会给他留言。

郑恩柏说:“我写作基础其实不好,高中时总是写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可能和应试不符,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头疼。但一年多来发现自己对文学敏感性比理科好很多,专业课上写的文章,都可以被选作范文,可能是脱离了应试作文后,思路更开阔了。”

和高中不同的是,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不是跟着铃声走的,每一天如何规划很重要。没有考试的时候,郑恩柏基本上以看书和写作为主,有时候半夜凌晨都会起来写。对学中文的他来说,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也很重要,没课的时候,基本上两天看完一本书,他看的书很杂,有哲学、政治、历史等。“有时候躺在学校的草坪上看书,也是一种享受。”

大学一年最大的变化是学会和人交流了,不会过分把自己看得那么重,倾听别人的想法,然后一起思考。在北大,评判一个人好或者不好有很多标准,同时也要学会欣赏、接纳不同的人。

毕业以后想做什么?郑恩柏想了一会儿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一名作家同时做文学研究。当然,生活并不一定会那么理想。基本能力学到了,以后不管做什么,内心有一份理想就可以。

对学弟学妹们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郑恩柏说,最理想的状态是条件允许、家长支持,就可以去追自己的理想。其次,填报志愿时会有很多人给出建议,这时候一定要空出时间来单独思考。还有最差的情况,万一迫于各种压力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试着把期待转化为力量,要相信大学变化的可能性是很多的。

本版撰稿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胡信昌 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