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破过案,救过人,是一条好狗。从没有想到,它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
虽然它不会说话,但我们想说的,它都懂……”
结束任务回到基地后,丁萧安一直都在自责:为什么出勤的时候不多带一瓶水,那样“追风”可能就不会牺牲。
“追风”是一只警犬,6月14日一早,它跟着丁萧安从温岭出发,到路桥的深山搜寻一个杀人案的嫌疑人。
中午12点左右,疑犯找到了,但“追风”也因为中暑后体力不支牺牲。
那天晚上,我在温岭警犬基地见到了丁萧安,一个多小时,这个22岁的小伙子一直流着泪。他说自己失去了最好的朋友。记者 胡剑 杨丽
黄梅天连续工作4个小时 “追风”中暑
出任务前一晚,丁萧安就接到通知,要协助路桥警方找人。14日早上7点多,丁萧安和同事带着两条警犬从温岭出发。
命案已经过去半个月,路桥警方得到线索,嫌疑人就躲在山上,但具体哪个位置不详。
“追风”是一只追踪犬,它的任务就是闻味辨踪。但搜寻范围太大,所有参与搜寻的民警连着爬了两个山头后,仍然没有收获。
这是浙江入梅的第三天,据气象台的记录,虽然那天当地最高气温只有29℃,但相对湿度近70%,山上没有一丝风,闷得慌。
丁萧安和同事在出发前,每人带了三瓶水。按照以前的经验,人喝一瓶,另外两瓶也够“追风”喝了。
但那天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丁萧安的外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隐约感到不太对劲。
连续工作4个小时后,走在丁萧安身前的“追风”不走了。“我知道它是累了,狗不会撒谎,累了就不走了。”丁萧安走了上去,发现“追风”呼气的声音很沉,舌头伸得很长。
连跑带爬去找水 只喝了一口它就起不来了
丁萧安拍了拍它的头,它没有一点反应,不到一分钟,就原地趴下了。丁萧安开始紧张了,摸了摸它的身子,很烫。
“中暑了!”同行的警犬基地负责人黄金国一看这个情况就知道不妙,如果没有水,“追风”就危险了。
但是,两个人随带的6瓶水都喝完了,放眼望去,附近也没有水源。丁萧安把它抱到了树荫下,脱下衣服给它打扇,黄金国连爬带跑地去找水。
那个山头草丛密布,没有一块开阔地,连人透气都很困难。没过几分钟,“追风”呼吸越来越弱,身体越来越烫。丁萧安一直守着它,焦急地等待黄金国。
一个小时后,黄金国带着水回来了。“追风”微微仰起头,艰难地伸出舌头喝水,但喝到第二口时,它的头重重摔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丁萧安很自责 为什么不多带一瓶水?
丁萧安坐在地上,抚摸着“追风”,开始偷偷抹眼泪。
另一路同事打来电话,他们根据“追风”之前闻味的方向,找到了已经死亡的嫌疑人。丁萧安轻轻地说了一句:谢谢你,我的好兄弟。
这时已是中午12点半,天气越发闷热。
丁萧安背着“追风”,往回走,一个半小时后,才回到山下。
下午4点半,“追风”被抬回警犬基地。已经知道消息的同事们,早早就等在门口,没一个人说话。
丁萧安和其他4名同事一起,把“追风”抬到了基地南面的小山上。丁萧安亲自挖了一个深坑,捋了捋“追风”身上的毛,几个人一起把它抬进去,再用土盖上。
立正、敬礼、鞠躬……在这场简单的葬礼上,5个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大男孩一直挂着泪。
“我想再坐一会,陪它说说话。”葬礼之后,丁萧安让同事们先回去。
“他一天没吃东西,我能理解他的悲痛。”黄金国说,如果不是干这一行的,很难体会一个训导员失去警犬的感受,那种痛真是在心里,而且很深很深。
天快黑了,丁萧安才从山上回到基地,他没有说话,只是翻着手机里的相册,一遍一遍看着“追风”的照片。
“我现在很后悔两件事,为什么早上出门的时候,不多带哪怕一瓶水?为什么我没有和它好好拍一张合影?”丁萧安看了几遍手机里的照片,找不到一张清晰度高的合影。
当晚,“追风”牺牲的消息被更多同行知道,好多素未谋面的朋友加了丁萧安的微信,来安慰他。
实习期它就立过功
从警两年半 出勤超过50次
追风是丁萧安的第一只犬 四年来每天都要见到它
那天晚上,我在警犬基地见到了丁萧安。遇到“追风”之后,他就一直住在这儿,就算是过年,也是白天回玉环老家,晚上就赶回来住,因为他每天都必须见到“追风”。
“追风”是一只雄性德国牧羊犬,2012年4月,5个月大的“追风”第一次和18岁的丁萧安见面。
那时丁萧安刚从警校毕业,到警犬基地担任训导员。“追风”是他带的第一只警犬。
“那时候它很调皮的,不听话,我叫它,也不会马上过来,什么都不懂。”但丁萧安说,他一直觉得“追风”是一条很有灵气的警犬,经过半年的专业训练,他只要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它都能明白。
“它有100米障碍跑的训练科目,训练到最后,我会在出发前做几个连续动作,它都能理解,全程下来都可以很好地完成我预设的动作,从来没有出过一次错。”丁萧安说,在温岭带了半年后,他带着“追风”又去南京进行了三个月的专业特训,回来以后,这对搭档的默契更好了。
它破过案,救过人……
训练一年半以后,“追风”正式上岗。
丁萧安大概算了算,在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追风”出勤次数超过了50次,每一次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比如,2012年9月5日下午,在温岭城东街道下蒋村,一出生仅十几分钟的女婴被丢在垃圾桶里,第二天一早,“追风”以实习警犬的身份参与搜寻女婴的母亲。
根据女婴身上的血迹气味,“追风”跑遍了方圆500米范围的出租房,一个多小时后,它在离丢弃现场几十米远的一个出租房内,叼出了床上染有血迹的被子,找到了女婴的母亲。
再比如,2014年12月28日上午,温岭一名12岁的女孩上山写生,直到天黑都没有回家(本报曾连续报道)。家人报警后,丁萧安和“追风”接到任务,上山搜索。在女孩失联10个小时后,“追风”在山上一座寺庙后面一个废弃的坑洞里,找到了女孩的遗体。
“它破过案,救过人,它是一条好狗,但从没有想到,它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们。虽然它不会说话,但我们想说的,它都懂。别了,无言的战友……”这是警犬基地所有人,为“追风”写的悼词。
再带一条,还叫“追风”
“接下来一定还会再带一条警犬,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字?”我问丁萧安。
他想也没想:“还是叫追风。”
他给我看手机里每一张和“追风”有关的照片,告诉我每一张照片都是哪里拍的。“我原本还想带它去好多地方玩,还有好多话留着跟它说。”
“埋着‘追风’的位置,是我和它经常去玩的地方”,丁萧安说,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他都在那,和“追风”说一些心里的秘密。
“它能听懂我的话,有时候面对面坐着,我如果是笑着跟它说话,它知道我开心,会跟着呜呜地叫,如果我说话的时候表情严肃,它知道我不高兴了,脑袋就会左右晃一晃,像是在逗我开心。”丁萧安说,出勤时“追风”是战友,而在生活里,他更愿意把它当做自己的孩子。
目前,浙江全省有900多只警犬在一线工作。今年上半年,包括“追风”在内,已有三只警犬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