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云 察院前农贸市场菜老板小张,在自家菜摊上竖起一株玉米。对,不是掰下来的几根玉米拗造型,而是结结实实、连秆带叶的一整棵。 很多人一进菜场,一眼就看见它,不由自主地就往小张的菜摊走。小张一边做生意,一边瞄几眼旁边的玉米活广告:“没别的意思,就是说一声,玉米季到了!” 这几天,小张天天拉两百多斤玉米来卖。进了市场也顾不上几根几根摆整齐,只是往菜摊角落大剌剌地一放,识货的、买过觉得好吃的回头客,自然会去问。 小张说,这是他自己在乔司附近发现的玉米,从摘下来到进菜场,大概三四个小时,“比新鲜,我不怕!” 小张进货,喜欢去城东九乔农贸市场,他说那里本地货多,杭州人喜欢。大约三四年前,一次买菜路上,头一扭,发现路边很多玉米田。而且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地,很多喜欢种玉米。从此,只要玉米熟了,小张年年开车去拉。 小张说的玉米地,在乔司十四堡、十五堡一带,天万村就在那里。村后头都是田,规规整整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种了玉米、苦瓜、辣椒、毛豆、芋艿、小葱,各种都有。 在村里碰到叶大叔,带着老婆在地里忙。是摘玉米吗?不是,摘毛豆,玉米都是半夜摘好的。 凌晨两点,叶大叔两夫妻就要起床。天还黑着,两人在头上绑上手电筒(叶大叔两夫妻还不知道头灯,就用手电筒绑在头上自制了一个),下到玉米田,掰下玉米棒,装进麻袋,拎到田边。大约清晨三点,就有收玉米的车在田边等着。 有大卡车,也有小车。村里人管开大卡车的叫“大贩”,他们最干脆,一般田里有多少要多少,收去后再转手; 开小车的就是像菜老板小张这样的“小贩”,每次收两三百斤,顾着自己菜摊的生意。 不管是大车小车、大贩小贩,他们这时候收走的玉米,都能当天进菜场,早上去买菜的,都能买个新鲜。要是回家马上煮上,那真是最新鲜最好吃的味道。 收玉米的进天万村 都在打听“都市丽人” 天万村里转一圈,田里的玉米有高有矮,有的能摘了,有的还没长成。 桐庐人小潘和老婆,几年前在天万村租了10亩地,冬天种草莓,平常种菜,这一阵正种着玉米。小潘说,玉米种下去的时间有先后,收的时间有早有晚。 比如他家的玉米,是4月中旬收了草莓以后才种上的。这几天,玉米已经蹿得很高。但是看个子没用,熟没熟主要看玉米“胡子”。他家的玉米“胡子”现在还是粉红色,要等它变成黑褐色,才算长好,有“实货”了。 玉米从下种到收,周期大约是80多天,一年种两次收两次。现在上市的,是春天种下的玉米。6月初开始陆续露面,6月底7月初最集中,一直卖到7月底结束。所以,喜欢玉米的,这段时间赶紧。 过了这一拨,就要等秋天。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早熟玉米收了以后,玉米还会重新下种,大约10月底11月初长成上市。 对种菜的农民来说,玉米算是好养的,不用怎么操心。不过,天万村人都觉得,种啥品种很要紧。现在大家种的都是同一个品种:都市丽人。 叶大叔说,他种过好几种玉米,有甜玉米、也有产量高但味道不怎么受欢迎的玉米,现在只种“都市丽人”,又甜又糯,杭州人喜欢。而且,现在收玉米的来,也都要问品种,都喜欢收“都市丽人”,所以村里人都种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