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饶舌演了一出政治人生 记者 顾欣悦 近日,有“戏剧界奥斯卡”之称的托尼奖颁出奖项,美国音乐剧《汉密尔顿》横扫11项大奖,独领风骚,有人甚至戏言,“托尼奖”不如直接改名叫“汉密尔顿”算了。 其实,《汉密尔顿》并非黑马,这一场托尼奖的拼杀,它简直势在必得。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神剧——让中国观众最容易理解的说法是,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传奇一生。 《汉密尔顿》首次惊艳全场,是在2005年2月,这部音乐剧在纽约外百老汇公共剧院登台——这里插播一下,外百老汇即是off broadway,很多被百老汇不屑的新剧会选择在这里登台首演,《汉密尔顿》首演之前就卖出了三千万美元的票房,上演后很快一炮而红,当年夏天就站到了百老汇的舞台上。 据说,因为红到发紫,《汉密尔顿》在百老汇的黄牛价炒到了4000美元一张票,对此有人质疑炒作,但资深戏剧爱好者小慢说:“制作方是不希望看到二手票的,”让黄牛挣钱观众被坑并没有什么好处,所谓的饥饿营销并不存在,“只是因为需求太多。”此外,在宣传上,《汉密尔顿》主打历史题材,以大量非白种人演员、hip-pop为噱头,同样赚足眼球。“最开始所有人以为嘻哈+历史=扯淡没人看,但是当他们听到音乐之后都折服了。”前后反差之大更增加了它的魅力所在。Rap(说唱,饶舌)的取巧之处是,米兰达说嘻哈是叙事的得力助手,“而同样的时间内,Rap能传达的台词多几倍”,正是基于这些优点,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传奇一生才得以压缩到3小时内。 《汉密尔顿》的头号粉丝是白宫里的奥巴马,他不仅先后在外百老汇和百老汇二刷《汉密尔顿》,还曾经把主创林·曼纽尔·米兰等人请到白宫里来表演,甚至亲自为这个剧录视频做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