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点偷拍试卷 用弹射器送出 这是作弊入刑后我国首例国家考试舞弊案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确认遭遇“泄题”。这是我国刑法修正案(九)作弊入刑施行以来,首次大规模有组织考试舞弊案件,涉案考生达600多人。 湖北省公安机关近期在公安部督办下侦破此案,捣毁多个考试舞弊团伙。所有涉案考生已全部被取消成绩,后续还将依法依规受到应有处罚。 考试原题被拍照外泄 传题、解题各有分工 2015年12月26日是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天,在英语开考前的一个半小时,一份英语考题和答案在QQ群、微信群中流传。事后经核对,竟与考试题目一致。 此前,湖北警方一直在对疑似考试舞弊的线索进行排查。12月26日,专案人员在一所大学附近的酒店中,将正在通过无线电设备发送答案的王某某抓获。随后又顺藤摸瓜,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王某等人抓获。 考研疑似“泄题”引起考生普遍不满,他们纷纷向教育、公安部门举报。在公安部督办下,湖北省公安厅组成专案组,找出了试题泄密源头,打掉李某某、王某等5个考试舞弊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刑事拘留17人,收缴作弊器材36套、云发射器3台。 “李某某和我说这个能搞好几百万元,我就心动了。”在湖北潜江看守所内,罗某某说,“我负责搞试题,他负责招生销售。知道有风险,但还是想赌一把。” 潜江市公安局网监支队侦查大队大队长熊陶虎说,罗某某买通了试卷印刷点的一名内部人员,许诺考后给予百万元现金报酬。2015年12月,试卷印好后,这名人员用相机偷拍了试卷,将相机存储卡绑在类似弹弓的弹射器上,弹到印刷点外,等候在印刷点外的罗某某收到后,将试卷照片交给李某某。 李某某等随后赴河南洛阳,请某高校老师刘某某帮忙组织人员解答试题。全部试题做完后,他们又在试题中加入30%左右非考试题目,形成最终对外宣传的“押题”版本。 办培训班签“包过”协议 “授课”资料阅后即毁 李某某等获取试题后,以培训机构的名义,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以及张贴招生广告等形式,在河南郑州举办培训班招录参考人员。 培训班按照政治、英语、数学等三门公共课单科5888元、两科10800元、三科16800元的标准,向每名学员收取培训费。考生也可先交部分定金,签订“包过”协议,约定考后证实押题成功后再付余款。 由于培训班知名度较低且收费较高,只招到20多人。他们又通过熟人介绍,与武汉的相关培训机构联系,共同以“包过班”名义招录到数百名学员。 办案民警说,培训采取全封闭授课形式,每位培训者进入培训点时,要通过金属探测器检查。所谓授课就是将试题和答案发给考生背诵,不允许带出,考生看完后统一集中销毁,冲入下水道。 此外,试题和答案还被泄露给王某、梁某某、詹某等舞弊团伙,他们以高价销售给更多考生。也有作弊团伙在考前临时获得答案,在考试中通过无线电作弊的形式,向部分考生发送答案。 考试舞弊利润高 不易被发现 不到30岁的李某某曾经在2011年因考试舞弊,以非法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刑,2015年8月刚刑满释放,又因此案被抓获。 “考生、舞弊组织、培训机构、考务人员,参与舞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受益方,受损的只是社会公平。”湖北省公安厅网监总队一级警长刘长久说,考试舞弊被发现的几率低,这是舞弊组织猖獗的重要原因。 此外,考试舞弊利润高、处罚轻,暴利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办案民警说,最猖狂的时候,公安人员在后面追赶,考试舞弊人员还在前面报答案。熊陶虎说,如果李某某团伙舞弊成功,获利至少逾百万元。湖北省近年侦破的考试舞弊团伙中,多个团伙敛财达千万元。过去由于缺少相关法律依据,考试舞弊人员很难被查处,有些只能罚点款就放人。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