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和浙江省公安厅联合推出快找人微信公众号 昨天是国际失踪儿童日 省公安厅梳理了1000个失踪儿童档案得出结论 昨天是国际失踪儿童日。儿童失踪被拐,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两年来,浙江警方逐步梳理了历年来儿童失踪以及被拐案件,建立了失踪被拐儿童的档案。昨天,我们独家了解到这份档案情况。记者 杨丽 孩子失踪最多的是温州 我们从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了解到,目前,他们对1000个失踪及被拐儿童的家人采集了DNA信息,所记录的失踪以及被拐发生时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 这些登记在册的失踪被拐儿童,有浙江本省和外省籍的。其中,本省籍的有400多人,11个地市都有涉及,最多的是温州,有100多人,台州和宁波分列第二第三,但有一部分是孩子在外省失踪或被拐。 同样,要说明的是,名单中的外省籍儿童,除了在浙江失踪或被拐的,还有孩子在外省失踪,家人找到了浙江并在浙江报案的。 这7个地方容易丢孩子 从登记情况看,失踪及被拐儿童年龄集中在1岁(含以下)到17岁之间,主要在1岁以下到8岁之间。男孩女孩比例相当。 分析登记情况,来看看孩子失踪及被拐都发生在哪些地方: 1.父母上班的工厂门口 2.家门口(包括出租房) 3.上学路上 4.火车站或汽车站、机场 5.学校门口 6.医院 7.商场、广场、电影院门口、市场门口、公共厕所门口等其他人流多的地方 浙江平均一年20个儿童被拐骗 事实上,这两年,浙江警方打击严厉,浙江省发生拐骗及拐卖儿童案件并不多。 近两年,浙江平均每年发生拐骗儿童案件约20起,被拐儿童大多为外省籍。 一旦发现,警方快速处警,展开调查和抓捕,一般此类案件都能迅速告破,无孩子伤亡。 目前,针对儿童走失,“并不存在24小时立案”,浙江警方都十分重视,马上展开调查。 去年1月,金华永康发生一起拐骗儿童案件,受害者是个6岁男孩,犯罪嫌疑人因为与孩子家长有纠纷,后来在孩子上学路上把他骗出来,打算带离永康,结果警方第二天就把嫌疑人抓到了,孩子还没带出永康。 不久前,在杭州召开的“2016年度全国反拐打拐会议”上,浙江警方的工作得到了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的各参会专家的肯定。 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有关人士说,如果要找当年失踪或被拐孩童,最快捷的办法就是采集双亲的DNA入库比对。目前,公安部建立的打拐DNA信息库内有大量被拐儿童父母的DNA信息,一旦发现被拐或走失儿童,通过技术匹配,或许就等来了团圆一刻。 快找人希望你来助力 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有关人士说,名单中记录的多为积案,集中在2000年之前。 在上述名单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属于当年的弃婴,想找亲生父母的。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浙江的经济水平并不像现今这般发达,许多家庭生下的孩子无法养活,只好送给当地政府代为收养。同一时期,在山东省的德州等产棉区,不少人因为食用了不健康的棉籽油而导致无法生育,于是有大批人来浙江抱养孩子。 2007年,浙江电视台曾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从浙江被抱养至北方的孩子约有20万。 这些当年的婴儿如今大多已人到中年,想着回来寻亲寻根。 去年10月27日,都市快报联合浙江省公安厅推出快找人(微信号:kuaizhaoren)公益平台,这个平台旨在帮助失散人员家庭早日团圆。截至目前,我们已帮助39人圆了团圆的梦。 快找人将在平台上定期推出各积案信息,希望大家关注转发,也希望读者加入到帮助他们回家的志愿者行动中。 |